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士林 《新闻界》2004,(4):58-59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进入了新一轮的危机高发期。危饥报道是现代社会中国媒体的一个重要课题,2003年发生的SARS危饥使中国媒体危机报道的许多传统观念受到挑战,正确认识媒体危机报道的功能是中国媒体危机报道改革进一步深化首先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去年SARS袭来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曾针对SARS危机展开了应对研究。此后,他们参与了与防非预案有关的我国《紧急状态法》的立法研究工作。日前,中国《新闻周刊》就防治SARS预案和危机管理的话题走访了该课题组两位成员:副教授顾林生、博士生钟开斌。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1,(22):24-26
一个正在台上作报告的镇党委书记.被曾经将他奉若神明的乡村民众拖下来,骂着让他还债。当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你能认为中国乡镇的债务,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处粤北的河源市,属于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国首例SARS“报告患”黄杏初的老家,就在河源市紫金县柏埔镇境内的一个小村子。  相似文献   

5.
一次偶发事件常常让历史拐弯。SARS或许不足以构成一个拐点,但无疑将在史册中留下印记,正如9·11之改变了美国和美国人。SARS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改变,已经开始显现,但更久远和更深刻的变化,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体会。 北京十位政治、经济和社会学界的学者,作为这场灾难的亲历者也是观察者,对SARS将如何改变中国,做出了他们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按照年初制定的宏观调控计划,中国今年新增就业量应在800万左右,但以SARS影响中国GDP增长0.5到2个百分点来算,全年新增就业岗位将减少约130万到530万,也就是说,年初计划新增就业量最多可能会有一半以上因为这场危机而损失掉  相似文献   

7.
中国体育因SARS危机大面积停摆,其损失已不仅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其中一些运动项目影响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备战乃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  相似文献   

8.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6,(10):14-14
中国科学院2月28日发布了《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报告表明,中国尚未根本上摆脱资源能源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9.
“全国SARS重灾区在北京,北京的重灾区在海淀,而海淀的重灾区在高校云集的中关村。”5月初,海淀区的官员们在正式场合否认了这个传言。但仍然可以看到,一场瘟疫正在冲击中国IT业的中心中关村,这个中国经济最富活力的地方正在竭力走出前所未有的萧条。而它的受伤对中国IT乃至全球IT业的牵动和辐射作用,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不用经济学家们指点,我们也能知道中国经济已经是典型的靠信心支撑的经济——虚的在前面跑,实的在后面追。信心不破,这个你追我赶的过程就不会停,发展就有希望  相似文献   

11.
1月12日卫生部公布SARS疫情监测通报,截至目前,中国内地在广东累计报告1例SARS确诊病例、2例疑似病例。1月5日上午,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公布了果子狸SARS  相似文献   

12.
出版业危机管理及化解对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山 《出版经济》2003,(11):8-10
SARS病毒的肆虐,打破了整个中国人平稳的生活,相关行业(如旅游、交通、餐饮等)面临了巨大冲击,这无疑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领略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真谛,同时也促使我们对"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等古训的深深思索.透过SARS危机本身,我们如何有效地面对各种危机,如何建立企业的危机预防体系,如何减少各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将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重要议题之一,当然,出版业管理者也不例外,如何树立出版业的危机意识、如何直面本行业的突发事件、如何建立出版业危机管理机制和处理危机事件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危机管理中审视媒体的公关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国雄  吴美娜 《新闻界》2005,(2):80-81,93
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SARS病例,SARS开始侵袭我国,民众面临着一场艰苦的抗病毒战;政府、媒体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从发现病例至2004年4月2日的4个多月内,SARS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迅速地传染开来,2003年2月3日至14日,广东省发病进入高峰:2月11日患者达305例,死亡达5例;不仅在广东,其它部分省市陆续出现病毒感染者。  相似文献   

14.
SARS危机也许是中国内政外交走向新的协调发展阶段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公众危机事件如SARS、苏丹红、海难台风的出现,危机报道成为了新闻界的热点。作为一种新的报道内容,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必须在报道形式上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6.
《海南档案》2005,(2):43-43
2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报告指出,2001年中国与美国等7个国家的经济现代化综合年代相差1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背景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危机多发期。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0年,中国的三种可能前景——对98名政府和非政府专家的调查与咨询》的报告中,对“中国在2010年前是否会发生影响这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重  相似文献   

18.
中外许多学者认为,中国是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动机。此话准确与否需要时间检验,但从几乎世界上所有有影响的国家(地区)和经济体对中国频频“示爱”这一点看,中国无疑已成为世界经济多极化中最受关注和追捧的一极。2004年,我国政府的“经济外交”重拳出击,把中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举国上下,从政府到媒体再到普通百姓最关心的是加拿大和多伦多的经济和声誉,SARS似乎还在其次。这可能是多伦多疫情迟迟不能根除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经济信息因其公共性与客观性更易成为对外传播的突破口,中国经济形象也由之成为国际交往中的重要考量。对70个中国主要贸易国的涉华经济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国际媒体塑造了不断扩张且充满风险的中国经济形象;从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双重视角考察其塑造机制,发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中国与他国的文化距离和地理距离是影响国际媒体塑造中国经济形象的显著因素;进一步探索中国经济形象的现实影响,发现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度有效提升了该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但其影响受到报道褒贬度的负向调节。国际媒体建构了对中国经济封闭而同质的想象空间,从而造成了在中国经济形象的传播链条中存在“发展悖论”“物理和心理距离悖论”及“声誉内部替代悖论”等多重张力,以此引发对国家形象可供性的多维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