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如果说中国股票市场是个“大赌场”,那就意味着中国至少有6000多万个公开的赌徒,这个结论显然无法让人接受。但不规范的操作显然已经让股民产生了“赌性”。因此,对于中国的股票市场来说,有关“赌博”的话题一定还会争论下去。但中国股市下一步。该如何走下去?经济学家钟朋荣说:建立三板市场  相似文献   

2.
说吧     
《新闻世界》2007,(12):55
最近一段时间,《股民基民常备手册》、《中国新股民必读全书》等一批股市“工具书”扎堆热销,甚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北京某大型书城,《股民基民常备手册》一周销量超出《新华字典》近三成。在河南中原书城,《股民基民常备手册》一周的销量是《新华字典》的两倍。  相似文献   

3.
股市,这个曾经人声鼎沸的场所,近年来却由于其“熊”气弥漫而正在被许多人逐渐遗忘。但就在6月上旬,它突然像一位沉寂已久的明星,再次出镜,引来各方关注。2005年6月8日,沪、深股市全线飘红,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纪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股民的眼睛又发亮了,股民的脖子又伸长了,股民的心跳又加快了……然而,与2001年以来的几次“井喷”行情一样,股民的欢呼声还在证券大厅里回荡,股指便立即显示出上攻无力的疲态,而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回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期许和失望之后,管理层、研究人员和7000多万股民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同一个疑问:  相似文献   

4.
《信息系统工程》2003,(7):39-39
为了迎接信息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挑战,安徽建行分析了当前金融业务的特点,首先抓住“柜台”这个面向用户的业务窗口,开展“精品柜台”项目建设,对现有的信息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安徽建行选择了华为公司对安徽省行营业部的网点网络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07,(6):26-26
2007年03月05日,《上海证券报》载《温总理,中国股民感谢您!》: 4日下午17:40,温家宝总理参加完全国政协经济联组讨论,离开委员们的驻地。总理边走边与苦等了他5个小时的媒体记们告别,大厅里不时地响起“温总理!温总理!”的呼喊声。忽然有人亮起一嗓子:“温总理,中国股民感谢您!”听到喊声,温总理回眸一笑,挥手向大家致意。记迅速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一瞬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出版资本运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出版文化产业开始与资本市场联姻,寻求持续发展的动力。继海南诚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长印股份”,改名“诚成文化”,参与图书、期刊、光盘出版发行之后,9月,成都商报通过有偿受让,控股上市公司“四川电器”,实现“借壳上市”,成为报业第一股。出版业人士在振奋之余不禁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08,(2):23
在订货会会场,一场持续3小时人气火爆的新书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这就是近日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的《要做股市赢家之二》。杨百万被广大股民誉为“散户工会小组长”,其故事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他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动人心魄的市场变革与风云。其风险意识和对政策面的研判有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对市场实战和投资更有其神秘而实用的一套个人秘籍。  相似文献   

8.
李晨 《青年记者》2017,(14):76-77
在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下,以看度客户端、锦观客户端、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成都发布、@成都商报、@成都晚报为代表的市级网络媒体,充分根据自身的传播特点和内容定位,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报道成都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从对成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第二十二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交会”等关乎城市形象定位的大事报道上看,各家网络媒体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塑造了成都的城市形象,并且开设专题、设置头条、上传动图和秒拍等报道手段也多次出现在各家网络媒体的报道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黑档”是运行于互联网的“企业从业人员管理系统”,因其具有记载员工“劣迹”功能而遭到公众指责。本文从人事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招聘工作三方面阐述了记载“劣迹”功能的必要性,认为“中国黑档”并不黑。它之所以被指责,是因为“网站不懂职场‘黑’”,以及社会舆论对从业人员或求职者的同情。同时指出,“中国黑档”是人事管理和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益尝试,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相似文献   

10.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马杰经过8年“扫黄”、7年“打非斗争,我市书报刊市场明显净化。但是,不法分子,仍然在活动;黄色出版物仍有市场;以盗印、盗版为表现形式的非法出版物时有出现;地下黑批发和无证照、无摊位、无正式进货渠道的“三无”摊点仍困绕我市...  相似文献   

11.
路放 《出版参考》2005,(3X):22-23
根据开卷图书调查公司最新公布的《2005年中国六大城市图书零售市场读者调查报告》,读者认为最缺乏的图书类型有“心理自助”“科技科普”“艺术”“非英语类工具书”“哲学”。其中,科技科普类图书的市场缺乏度名列第二。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六大城市接受调查的近3000名读者中,有9.84%的人认为市场上最缺乏的是科技科普读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足球界的"黑哨",是指某些无良的足球裁判;中国股市的"黑嘴",则是某些胡说的"股评家".前者已为人们所不齿,后者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罩,顶着一头耀眼的光环,反而受到广大股民的追捧.  相似文献   

13.
李兵 《网络传播》2007,(7):38-38
和上个世纪90年代那一次“炒股热”不同,2006、2007年中国股民迎来的这一波股市热潮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宽带大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14.
股市是一个波翻浪涌、瞬息万变的地方。对于千千万万弄潮股市的中小股民来说,他们最期望的自然是有人像报告天气预报一样告诉他们股市是晴是阴,有风还是有雨;也期望有人像领航员一样告诉他们哪里有漩涡哪里有暗礁。于是,证券投资咨询人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股评家”便应运而生了。然而,让许多股民始料不及的是,当他们根 据自己最为信赖与崇拜的 股评家的股评进行操作 时,却有很多时候是买什 么股票什么股票跌,丢什么 股票什么股票涨,以致现在的许多股评家被股民们列 为地位仅高于“三陪小姐”的“股市黑嘴”,成为众矢之 的。有趣的是,骂归骂,恨归 恨,股评家还是在热热闹闹地 “评”,股民还是在半信半疑地 听。那么,现在的股评到底还 值不值得信赖?股民到底还需 不需要股评?对此,我们不能不作一番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耿伟 《传媒观察》2005,(6):23-24
自中国媒体追随“市场经济”的概念,迈动改革的步子算起,仅仅10多年,就发生了急剧裂变,形成广州、北京、成都和南京4个大的漩涡——当地新闻市场被从未有过地激活,你死我活的拼争演变成广告额的直线上升。追寻其中的奥秘,无论是《京华时报》的社长朱德付,还是“中国都市报第一人”的席文举,抑或是新华网总裁周锡生,都在交流中关注一个媒体流行的词汇——情报新闻。  相似文献   

16.
罗翔 《中国档案》2006,(1):44-46
中国刑法329条规定了两个档案犯罪。其一为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二为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违反档案法的规定,擅自出卖、转让国家所有的档案,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然而,在理论和实践中,这两个犯罪却存在诸多争议问题,笔者略谈管见,以期在司法实践中对该类案件准确定性。切实保障档案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5月12日22时20分,成都太平寺机场。 两架白色的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划破浓重的夜幕降落,一支身穿橘红色制服、头戴红色头盔、脚蹬黑皮靴的队伍冲了出来,奔向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军用卡车。在他们制服的背后印着:“CHINA(中国)救援”。  相似文献   

18.
张志新 《新闻三昧》2004,(11):26-28
新千年之交,《深圳商报》、《南方都市报》各出了100个版,《广州日报》出了200个版,《羊城晚报》连续7天共出了236个版。北京、南京、西安、济南、武汉等地的报纸也纷纷跟进。今年3月开始,相对比较保守的《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也由日出对开20版扩至24版,《成都晚报》也由日出四开24版至32版扩为32至40版。《南方都市报》于3月31日在广州报业市场上隆重推出了谓之“成熟2004”的最厚报纸,共有14叠,每叠16至48版不等,总计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记录”。  相似文献   

19.
交易网络现状及未来发展 近年来,我国证券业发展速度惊人。不论是个股数量、成交金额还是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人数,都是创记录的,并且这种惊人的发展还在继续之中。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证券行业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系统处理日常业务,因此对众多的券商而言,证券交易计算机网络的容量、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就是企业的生命。 证券公司计算机交易网络系统的特点及要求非常明确:证券营业部是面向股民的交易委托机构,股民对股票的买卖通过证券营业部进行。股民需要获取当时的或历史的行情资料,股民的交易指令需要以计算机通讯方式传至沪、深交易所,在交易所主机内撮合成交。证券营业部需要对  相似文献   

20.
她被称为中国首个“隐形采访者”,其名字和卧底经历为国人所熟悉:扮婚托、拉保险、入住十元店、卧底“二奶村”、牵手艾滋病人、“反串”啤酒女郎、暗访黑婚托、扮作护工闯入精神病院、假扮富姐走进非法炒汇的黑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