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美国查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什么要去美国查档案 去美国查档案的想法,在我是由来已久了. 胡乔木在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二十年"左"的错误?》中,提出过一个重要观点:对外部压力的"过火"反应,是导致我们走向"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精确媒体"是美国一家右翼保守的媒体监督机构,经常跟美国主流媒体过不去.这个机构是如何运转的?它为什么要揪住美国主流媒体的小辫子不放呢?以下是记者与该机构董事兼研究员罗杰.阿洛诺夫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丢了炸弹吗?没有。那为什么说美国是在炸联合国呢? 美国在南联盟这样一个主权国家又丢炸弹,又打导弹,炸掉的是联合国宪章,炸掉的是联合国的权威。因为按规定,世界上的大事都得有联合国授权才能去干。美国这次把联合国甩在一边,拉上一面北大西洋公约的旗号,就自己干开了。而且在5月8日把身为联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05,(11):50-50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也许很难让人相信,在美国这个世界上体育普及、职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根本没有专业体育报。报纸上大量的体育报道都仅出现在综合性日报上。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分析说,日报体育版是对专业体育报纸最大的冲击。在美国,一般综合性日报  相似文献   

5.
自从《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发表后,“妖魔化”成了中美媒体、政界和学界历久不衰的争议话题。常有人问:“美国媒体为什么要妖魔化中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我在美国查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要去美国查档案 去美国查档案的想法,在我是由来已久了。 胡乔木在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二十年“左”的错误?》中,提出过一个重要观点:对外部压力的“过火”反应,是导致我们走向“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这个论断是对的,那我们就不能不设法弄清,在1957年以后的二十年时间里,外部世界给予我们的“压力’倒底是什么”它们是大是小,是沉重还是轻微?特别是世界应该了解,所谓外来“压力”,其真实性到底怎样?而作为当时中国最大“敌人”的美国,曾经是我们感到严重”威胁”或“压力”的主要“来源”。因此,查证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基本脉络的史料,对搞清我们所感受“压力”的状态以及所作出“反应”是否‘’过火”,显然是必要的,说到去美国查档案的动机,此其一也。  相似文献   

7.
塔特怀勒以前负责接送布什上下班,后来竟成了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原因何在?艾森豪威尔原来只是小参谋官,后来为什么能一帆风顺,成了美国总统?在美国,有太多人靠着师生关系,飞黄腾达,甚至比提拔他们的老师还出色……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对中国的电视节目是很不了解的。如果你问美国学生 :你看中国的电视节目吗 ?你知道在北京举办哪一场比赛 ?你能够说出一个中国的奥运金牌运动员的名字吗 ?他们中没有几个人能够回答出来 ,除非他本身就是中国留学生 ,或者他曾经来过中国。美国的电视节目卖到了全世界 ,当然 ,中国也到处都是美国的电视节目。但是 ,美国却很少从别的国家购买电视节目 ,至今为止 ,还没有从中国购买过。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探讨这个题目 ?我认为 ,中国的电视节目有很大的潜力 ,完全能够在美国电视上播放。特别是中国争取到了2 0 0 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来自中…  相似文献   

9.
根据美国书业研究会(BISG)的数字,近10多年来,美国出版业收益平稳增长,但销售总量却平平或出现下滑,退货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收益增长与销售量下滑的矛盾多少有些令人费解.图书的销量为什么会出现下滑呢?  相似文献   

10.
一位万里之外的异域老人,为何要在人生暮年定居中国?又为什么会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这位老人身上,究竟有着怎样不凡的传奇故事呢?2009年7月24日上午,"感动2006—中国十大真情故事人物"92岁的美国老人牧琳爱(Eunice Moe Brock)女士,从山东省  相似文献   

11.
杨瑞明 《传媒》2002,(4):55-56
仿佛是耸立于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大厦的轰然倒塌,才使向来不屑于张望世界的美国人在震惊与愤怒之后们心自问:“他们为什么恨我们?”一时间,美国大大小小的媒体上充满了对此困惑的追问与反思。在挖掘和清理“9·11”事件的前因后果时,美国人把责难的目光也投向了自己的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12.
1985年上半年,美国在国外的资产开始低于外国在美国的资产,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一直保持的债权国变为净债务国。1986年,由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持续巨额逆差,大量外国资本流入美国,年底美国的外债已达2,500亿美元左右,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但是,美国为什么没有象某些第三世界主要债务国那样爆发债务危机?这主要因美国的外债与第三世界主要债务国的外债有以下几点不同:  相似文献   

13.
郑保国 《中国记者》2012,(8):118-120
2009年以前巴菲特对报业的发展一直持悲观论调,然而现在却拥有88家美国社区报纸,他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了对报业的看法,转而对它充满信心了呢?为什么他选择购买社区报,而不是闻名世界的大报呢?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文图书打入美国图书市场需要了解中文图书应确定什么样的定价。 有人以为美国人生活水平高,销往那里的书籍定价也应该高。价值一元人民币的书到美国应卖一美元,即用八倍多人民币的价格出售中国大陆的书籍。从理论上讲,这是说得过去的;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呢?经过考察,我们得知,美国的中文书店,都是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等单位进货。国图公司  相似文献   

15.
编辑服务公司(Editorial Service)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新名词,但在美国却是相当发达的一个行业,出版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据统计,全美国有编辑服务公司590家。其业务,可以说,出版社编辑部门的工作几乎囊括无遗,出版社可以不设编辑部,没有一个编辑人员,照样出书。美国1993年出书3种以上的出版社才3000多家,为什么编辑服务公司有如此之多呢?因为美国除经常出书的出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各媒体从业者迅速总结应对紧急事件的经验并成书, 《媒体应对紧急事件手册》一书已于近日出版发行。据悉,很多高校新闻专业教授已将此书列为新闻专业学生的必读教材,这里摘译的仅是其中几篇的片段。阅读全书,除了能让我们感受到美国媒体“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特色,还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如何进行新闻教育?把这些处于操作层面的“经验总结”当作新闻学教科书,美国的新闻教育是在“生产职业新闻人”。反观我国,为什么新闻专业学生毕业后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逐渐进入角色?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有“新闻无学”的感叹?陈旧的新闻学教育思想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2000年度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7名: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曾是华尔街竞相追捧的宠儿。但就是这样一个能源巨擎,须臾之间破产倒闭。我国舆论普遍认为揭开安然丑闻,美国新闻媒体居功至伟。《经济观察报》等国内财经媒体曾以此为据专门讨论财经媒体的市场监督功能。那么美国媒体从业人员怎样看待这一事件中媒体的表现呢?为什么直到破产前,安然公司一直被美国媒体用华丽的文字包围着?这一事件给美国及国际新闻界带来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8.
据美国劳工部统计,美国事故发生率排行第一位的是制造业(8.1),其余依次为建筑业(7.9)、农业(7.3)、运输业(6.9),排在最后的竟然是采矿业(4.0),它甚至比零售业(5.6)的事故率还低!煤矿历来被认为是美国最安全的行业之一,所以有人说在美国下井比进超市还安全。美国煤矿现实印证了一句名言: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那么,美国的矿难为什么少呢?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1我们为什么需要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声明为什么社会需要图书馆?为什么图书馆能够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机构存在至今?显然,这是因为图书馆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社会来讲是有其价值的。只是这个价值的削弱与增强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数字时代,信息  相似文献   

20.
美国到底有没有发出错误的信号?美国真正意识到“公投”所隐含的风险了吗?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到底想得到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