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飞 《青年记者》2004,(2):20-21
2003年3月19日上午9时,辽宁省海城市8所小学3000余名学生饮用当地教委推荐的豆奶后,陆续出现头痛、腹痛、眩晕、浑身无力等症状。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封锁消息,直到百余名中毒学生及家长到北京的协和等医院就医后,这起中毒事件才被外地媒体所知。《齐鲁晚报》随即连续刊登了新华社的系列追踪报道:《豆奶击倒三千学生调查》(4  相似文献   

2.
据媒体报道,海城市8所小学2500多名学生同时饮用教育部门推荐的豆奶,集体食物中毒,3000多人入院治疗,1名学生死亡。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偶然事件,其实与发展中国家市场缺乏适当的制度基础,有密切关系。 豆奶作为一种食品,营养价值很高,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尤其是孩子,都非常需要,任何人每天一杯牛奶或者豆奶,非常有利于健康,但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呢?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青年报》4月10日报道,辽宁海城市2500多名学生饮用豆奶中毒事件发生20天后,海城市政府召集记者举办“3·19豆奶事件说明会”。但“说明会”却一拖再拖,从原定的上午9时,一直拖到11时15分。会上,官员照本宣科的“说明”,对学生家长和媒体关注的问题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干脆避而不谈。老百姓眼巴巴盼了20天的处理结果,竟被官员用“难产”的“说明会”和干巴巴的8页纸给打发了。尤其面对记者们的追问,训练有素的与会官员们,则瞬间内从会场消失,难觅踪影。各媒体记者只得兵分几路,奔赴有关单位。但这些单位领导却跟记者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相似文献   

4.
李洋之死     
12岁的铁西小学学生李洋,是海城惟一在豆奶风波期间死亡的学生。有关方面强调,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李洋是死于豆奶中毒。警方正在对李洋的死因进行法医鉴定。 “最快也要一周后才会有结果,因为做各种切片需要时间。”海城市政府秘书长孔伟表示,“但在前期的法医鉴定中,暂时不能排除李洋之死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所致。” 李洋的家在海城市化肥厂附近,是一  相似文献   

5.
《记者摇篮》2005,(12):I0002-I0004
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鞍山营业部的变化是个奇迹,是弱市中创造的市场奇迹。当初率队来鞍山接管鞍山证券的辽宁省一位政府官员.两年后又带队前来学习民族证券的先进经验,他连连惊叹没想到,没想到,没想到。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中原油田慰问节日期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一线石油工人.并与45710钻井队的职工们共度除夕。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对石油石化工业的高度重视.对石油工人的亲切关怀。作为一名中原石油人.我备感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档案工作.更深深体会到收集齐全这次视察中产生的件材料.是档案部门责无旁贷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报刊文摘》4月8日二版转载了湖北省一家报纸的消息,标题是《湖北一企业为工人做广告》。细看内容,令读者惊诧:说是湖北某烟厂耗资1万余元给该厂8名一线工人在省级大报做广告,其意在激发全厂职工争优、追求上进云云。  相似文献   

8.
《海南档案》2007,(3):11-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档案馆更加亲民为民。4月28日,以“档案,让社会更和谐”为主题的上海市首个档案馆日活动在该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吸引了13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老年市民和国内外游客走进档案馆.查阅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咨询有关档案利用问题,参观多个档案展览.聆听东方讲坛“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德”专题讲座,自助点播老电影.作客“城市记忆”咖啡沙龙。[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山西朔州假酒案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节前后,山西省朔州市有数百名群众因饮用假酒中毒.江泽民总书记得知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全国各地、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紧急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据查实.截至今年2月7日.山西省朔州市手鲁区、相城区、大同市、灵丘县因饮用有毒假酒住院治疗的有222人,其中27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85人治愈出院。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些中毒群众的抢救工作尚未结束,2月10日.在山西太原西山地区又发生了因饮用假冒“应县二锅头”瓶装白酒而造成2人死亡、2人伤残的严重事件。最近.有报道指出:“自1992年以来.全国查处了9起假酒致死…  相似文献   

10.
1978年5月.粉碎“四人帮”后一年多.上海青年工人宗福先伏案20多天,一气呵成,写完了怀念周恩来的话剧剧本《于无声处》。9月23日,《于无声处》在上海工人文化宫小剧场上演,一共6个演员1个场景,服饰、道具都非常简单.剧场也坐不下多少人。演出开始后剧场里一片安静.结束时掌声突然响起来,经久不息,人们久久不愿离去。从此文化宫前排起长长的队伍,人们争相观看.外地许多话剧团也赶来上海观摩。10月12日,  相似文献   

11.
高信 《出版史料》2007,(4):68-70
黄文农书衣发微 1925年5月15日,上海内外棉纱第七厂日籍职员枪杀了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名,激起上海工人、学生、市民的愤怒。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进入租界演讲,声援工人斗争,号召收回租界,散发“打倒帝国主义”的传单,近百名学生被英警逮捕,拘于南京路老闸捕房。当天下午,上海各界群众万余人集中在巡捕房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被英警开枪打死打伤十余人,  相似文献   

12.
经济适用房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但最初的粗放管理方式却迟迟未变,这加剧了供求关系的紧张。而在销售领域倚重开发商,更令供需矛盾以令人尴尬的极端方式集中展现出来。在开发建设环节,开发商对利润的过度追求,和由于监管成本过高导致的政府监管不力,令经济适用房陷入了既不经济又不适用的尴尬境地。配套设施及相关规划的缺失和滞后,更凸显了作为公共产品提供者的政府的角色错位。追本溯源,我国的经济适用房是一个将住房福利和市场化结合的操作模式,但政府和开发商责、权、利划分的模糊,令其在现实中陷入了摇摆和扭曲。  相似文献   

13.
一台老戏唱出新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17日凌晨,中国男篮在多哈以77:61击败黎巴嫩队,获第23届亚锦赛的冠军.连续4届称冠。但是与往届不同.此次中国男篮在复赛后连续高比分胜出对手.令对手和篮协惊讶。争议之下的主教练尤纳斯在亚锦赛上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  相似文献   

14.
1月14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沈阳召开,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全省档案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为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报告第一次将档案馆建设列入政府工作之中,提出要“建设一批档案馆”。  相似文献   

15.
自从辽宁日报三月十二日刊登了《工人阶級的好女儿——韓秀芬》一稿后(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轉載和轉播了这篇稿子),在辽宁省的广大职工以及各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特別是工矿企业的工人,都为韓秀芬的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事迹所感动,紛紛表示要向她学习,韓秀芬式的工人也相继出現。《工人阶級的好女儿——韓秀芬》这篇通訊,是辽宁日报的記者和通訊員合写的,我参与了这篇稿件的采写。这里,我談談采写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郝连祥 《记者摇篮》2005,(10):13-13
《三人行漫笔》得以结集出版,受到了新闻界许多朋友关注和帮助,特别是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谢正谦主席欣然作序,此提掖后进精神令我们三位作者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尤其是谢主席在序言中提出的“文章写给他人,但首先是写给自己”的观点,将成为我们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座佑铭。《三人行漫笔》专栏又在今年辽宁省新闻奖评比中被评委们评为专栏一等奖,更使我们受到鞭策。受《记者摇篮》编辑之邀,特将《三人行漫笔》从开栏到结集间的感受絮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1996年10月4日月时30分,病魔夺走了一位在新闻战线上苦斗了47年的老编辑的生命。他就是刚刚步入古稀之年的《解放军报》原民兵工作宣传处副师职编辑王点同志。王点同志1926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沙浒乡大麦庄。1947年人吉林长白师范学院学习。在学生时代,王点同志就追求进步,向往光明。1948年7月5日,北平国民党反动当局胁迫东北旅平大中学生受军训、当炮灰,各校学生强烈反对,遭到反动军警镇压,酿成“7.5”血案。在学联领导下,王点同志参加了“东北华北学生抗议句.5’血案联合会”,并同进步学生一起提出“反剿民、要活命”的口…  相似文献   

18.
Punch集团继2002年4月收购了Xeikon以后,又在2004年7月收购了贝斯印,在业内引起不小反响。经过此次重组.贝斯印的CTcP技术与Punch集团下Strobbe公司的CTP技术形成一种互补。同时,重组也给贝斯印公司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令贝斯印能够有更充足的资金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并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寻求更宽广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9.
贺军 《档案天地》2007,(4):48-49,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主体、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现行文件是政府机构正在执行、发挥现行作用的文件。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现行文件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同时也对现行文件提出了更高和更规范的要求.因此,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有必要对现行文件服务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0.
《当代工人》坚持为广大职工服务赵恒顺《当代工人》杂志创办于1980年,是辽宁省总工会的机关刊物。从1989年以来,曾两次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期刊,第二次评比中位列15家优秀期刊之首。在1992、1993年全国总工会宣教部组织的两次全国工人报刊版面无差错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