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理想政治是政治力量惠及天下百姓,使百姓能够过上物质丰富的生活。这样的政治靠什么来达成呢?是经久不衰的以中国文化为主线的传统儒教政治  相似文献   

2.
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时政新闻报道的作用就是为了让百姓了解政府的决策,与百姓的政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活动,做到信息公开,满足百姓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3.
去年年初,我局组织太原电视台和太原有线电视台进行了频道专业化改革,分别确定为新闻频道、百姓频道、影视频道、综合频道、图文频道。频道专业化后,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观众群体,收视率也相应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百姓频道经过一年的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讲政治与善经营同频共振、抓导向与创利润功能耦合的电视产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陈丽 《新闻窗》2014,(3):78-78
政务新闻报道的作用是让百姓了解到政府的决策,与百姓的政治生活所息息相关的各项活动,做到信息公开,满足百姓的知情权。但是很多党务政务信息报道不善于从群众角度解读政策,宣传报道内容雷同、角度单一和缺乏层次感,对百姓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报道不深入等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电视科教节目大众化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劲慧 《记者摇篮》2004,(10):19-19
要想办好电视科教节目,在制定节目定位时,就要牢牢地记住缩短和百姓的距离,无论节目的切人点,还是节目的表现形式,都要贴近百姓。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节目,让百姓认识科学.和百姓一起走近科学。节目要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  相似文献   

6.
徐侃 《新闻世界》2010,(7):13-14
当今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以及百姓日常生活高度关联,经济报道的导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员工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改进经济新闻报道,要深入基层,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落地报道;增强可读性,唱响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东汉名臣杨震是一位清廉如水的好官,他为官期间严于律己,忠直耿介,勤于政事,廉洁如玉,尽心尽力地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受到当时百姓的拥护和热爱。本文对清廉大臣杨震的清廉政治之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齐兵 《新闻世界》2011,(4):32-33
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进步,社会公众参与意识日渐成熟,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越来越关注,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公众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在监督中彰显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民生情怀,要善于研判,准确把握,主动介入,积极搭建反映和引导热点难点问题的引领性平台;要关注百姓生存、百姓意识、百姓情怀,整合各方力量助推热点难点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窗口     
那里新添一张窗口,阵阵春风,泛起民主政治的波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铺设百姓知情权的畅通路。  相似文献   

10.
姜冬梅  王威 《新闻传播》2006,(2):38-38,41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代表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倾听百姓话语,“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民众、民心、民愿、民情、民趣”是这类新闻的基本内涵。它的大多数新闻是对百姓原生态的关注,并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心,与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但这种界定不是说这类新闻就是简单的家长里短,平铺直叙。  相似文献   

11.
明代后期,东林党士大夫组织慈善团体,积极推行善举,一方面帮助百姓渡过了难关;另一方面,他们劝人为善,使百姓趋善避恶,对稳定社会和巩固统治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们的政治事业虽然失败了,但对地方慈善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相似文献   

12.
《新闻晚报》是浙江卫视2003年推出的一档杂志型的特色新闻专栏,栏目的定位是“百姓关注、百姓需要”,栏目的主要特色是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从百姓视角看问题,根据百姓需要做报道,突出民牛热点,突出双向互动,突出人文关怀,一句话,就是要充分体现“三贴近”精神。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和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加快,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越来越得到强化,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通过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还原百姓最大的“话语权”,及时采集始终处于“后发式”的民意反馈,使群众变被动反映为主动参与,这其中的监督作用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4.
真德秀,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早年即步入官场,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此后历经坦途和波折,经历了升迁和赋闲,取得了卓越的政绩,也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并最终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巅峰。  相似文献   

15.
真德秀,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早年即步入官场,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此后历经坦途和波折,经历了升迁和赋闲,取得了卓越的政绩,也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并最终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巅峰。  相似文献   

16.
如今,在人们生活申,焦点的内涵得到不断拓展,几乎囊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关焦点的新闻也日益受读者关注。2003年12月《宿迁日报》领导审时度势,趁改版之机,增设专版“焦点新闻”,其办版宗旨为“拓宽读者视野,透视百姓热点”。一段时间过去了,“焦点新闻”“其生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是新闻本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根本核心是民本取向,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这种。民本”取向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真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以百姓的视角去看问题;内容上锁定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和百姓的距离。电视民生新闻的这些基本理念正好融合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言百姓事”、“说百姓话”,大到形势政策,小到柴米油盐,成为百姓的“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8.
“三贴近”就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把关注的目光转化成关怀的行动,针对百姓的关注,用百姓的语言,结合百姓身边的事例,采用百姓喜爱的形式,让我们的新闻宣传更加具有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结合辽宁电台的新闻宣传实践,我们认为,坚持“三贴近”原则,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打开湖北电视台四频道,看过社教中心的新版栏目《百姓时间》,人们便会发现,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电视屏幕上冒出了这么个新鲜词,一个特别的角色,这便是《百姓时间》自我发明的“百姓记者”。 “百姓记者”顾名思义,是由一个普通百姓身份的人,在栏目中担任起一名专业记者的角色,仅仅如此,也就谈不上更多的新意,但看过《百姓时间》后,人们又会惊奇发现,采用“百姓记者”形式,决非仅仅是一种手法上的标新,更主要的是为了达到媒体与受众之间一种角色和视点的转换,一种情感交融和距离的拉近。 在传统的概念中,媒体与受众之间通常呈…  相似文献   

20.
徐春祺 《兰台世界》2001,(12):16-16
社区是在原居民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的城镇居民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它坚持为百姓服务的宗旨,贴进百姓生活,为百姓办实事,在政府与百姓问架起了一座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社区成立以后在管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