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14):12-12
切尼:美国副总统中国之行 在美国国内关于伊拉克的辩论如火如荼之际,副总统切尼展开了他的亚洲之行,4月13日他到达北京,开始为期两天的访华行程。这是切尼20年来第四次访华。除了中国之外,切尼此行还访问了日韩这两个重要盟友。 作为台湾地区选战后首位访华的美国高层官员,切尼访华不可避开台湾这个议题。与此同时,切尼还肩负美国商界的期待,美国商界希望他能游说中国购买美国的核电设备。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反战者中,美国副总统切尼的女儿丽兹·切尼非常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新闻榜     
利比:切尼幕僚涉嫌“特工门案”辞职经过22个月的调查,美国副总统切尼的办公室主任刘易斯·利比因“特上门案”被美国联邦大陪审团以妨碍司法公正等五项罪名正式起诉,他10月28日引咎辞职。此案的另一位关键人物,布什的政治顾问卡尔·罗夫没有受到指控,暂时逃过一劫。“特工门案”发生在2003年。当时,一位名叫普拉姆的美国特工被白宫高级官员  相似文献   

4.
小布什早选帮手 8月4日,在费城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小乔治布什“自豪地接受”总统竞选人提名。 自从宣布竞选总统以来,小布什就一直被人看好,在各种民意测验中,他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他后劲逼人,使得总统“竞选宿将”麦凯恩黯然退出竞选。 7月25日,势头正劲的小布什更是早早提出了他的副总统人选——曾叱咤美国政坛的前国防部长切尼。 切尼现年59岁,曾是美国政坛的风云人物。他担任过福特政府白宫办公厅主任,并且是众议院情报委员会重要成  相似文献   

5.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37):13-13
“克里说,他所见到的,是两个美国。我要说,这是相互的,美国所见到的,也是两个克里。” 美国现任副总统切尼批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的政见经常反复无常,甚至自相矛盾。此前克里曾经说自己看到了两个美国,一个富人的美国和一个穷人的美国。“他们惟一没有尝试的只有坦克了。”  相似文献   

6.
麦克莱伦长期追随布什左右,本书体现了他对布什及其施政理念的看法,描述了白宫的运作机制,阐释了白宫各项施政目标、工作重心的确立过程,还深入剖析了布什核心幕僚的政治人格和施政角色,这些幕僚包括被称为"布什的大脑"的卡尔·罗夫、白宫办公厅主任安迪·卡德、总统咨询顾问凯伦·休斯、国务卿赖斯和副总统切尼等。  相似文献   

7.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3,(27):10-10
“她是一名好演员,能够很好地吸引观众。” 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最近频频抛头露面,为布什筹措竞选经费,一位共和党高级官员称,第一夫人劳拉在总统大选中所起的作用仅次于副总统切尼。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9月1日接受采访谈论到伊拉克战争危机时称,“第一步”要做的是联合国武器监察员必须重回巴格达,在没有证据表明萨达姆对他国产生威胁之前,不应该采取任何行动。在采访中,鲍威尔频繁地强调布什总统的立场和他的很接近。 鲍威尔的这一言论,与美副总统切尼上周的两次所谓“解放伊拉克”的倒萨讲话截然不同,他的此番表态使白宫官员们措  相似文献   

9.
纵观美国宪法和历史,美国副总统几乎没有实际权力。但“辅佐”过尼克松.福特.老布什以及现任总统小布什的四朝元老切尼,在很多重大的全球战略和外交事务方面,对布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第一现场     
高层 会见鲍威尔 江泽民、胡锦涛2月24日分别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就中美关系、伊拉克问题和朝鲜核问题交换了意见。美国副总统切尼今年4月将来中国访问,继续两国高层之间的对话。 监督国企 朱镕基2月20日在国家经贸委与中央企业工委负责人、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以及部分行业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防部长迪克·切尼1991年9月12日与新闻界的代表举行了会谈,双方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军方对新闻界采取的限制措施上各持己见。参加这次会谈的《达拉斯晨报》发行人伯尔·奥斯本透露说,6家美国主要新闻机构的负责人在会谈中告诉切尼,他们对美国军方在战争期间对新闻采访作出的安排“非常不满”。切尼本人对此理应十分了解,但他在涉及军方对新闻稿件进行“安全审查”、军人“护送”记者采访和所谓“记者团制度”等问题上没  相似文献   

12.
新闻榜     
布什放权给副总统切尼让他过了2小时总统瘾,因为在例行体检中布什将被实施麻醉而导致“神志不清醒”。 布什称他这么做是因为美国目前正处于战争状态,还幽默地说希望自己不要“死得太久”。切尼在代行总统权力时只在白宫接见了一些官员,并没有采取任何官方行动。  相似文献   

13.
特立独行显然是法兰西民族的特质。就在美国副总统切尼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取消中国行程后,法国总理拉法兰却乘坐专机,于4月25日清晨准时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开始为期两天对中国的访问。当天,WHO对全球公布的SARS疫情,中国占2601例,居世界之首。其中,拉法兰到访的目的地——北京877例,更为“疫中之重”。这位事前就申明“不会带口罩”的总理,4月26日上午10:30,在北京王论饭店,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访问  相似文献   

14.
名刊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09,(28):10-10
布什和切尼的最后岁月 在即将离开白宫的最后几个小时中,切尼就总统是否该特赦陷入CIA间谍泄密案的前白宫办公室主任利比,和布什进行了少见的争吵。这几个小时的纷争,代表了布什和切尼两人之间多年来神秘而不透明关系的高潮篇章,显示出在如何评价布什8年白宫岁月的问题上,两人已经出现了根本性分歧。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27日清晨6点,比尔·盖茨退休的前一天,他与33年来的一万多个日子一样,驱车来到办公室。在U2乐队拒绝了加入乐队的请求之后,电影演员梦、脱口秀主持梦想也破灭了。随后跟希拉里,奥巴马和切尼成为竞选伙伴的愿望也被无情的拒绝。  相似文献   

16.
朱俊 《兰台世界》2015,(4):79-80
1944年6月美国副总统访华,期间到访昆明,视察军营,参观学校、工厂、农场,与云南地方当局晤谈。昆明之行是华莱士访华的行程之一,他在昆明等地获得的观感,成为美国政府了解中国、洞察中国情况的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17.
1969年11月13日,当时的美国副总统阿格纽在共和党大会发表演讲,他开宗明义地说:“今晚,我想要请各位将注意力对准眼前这一小撮人,无论是哪一位总统在演讲,他们都手握权柄,可以决定是  相似文献   

18.
近期,美国副总统召集美国卫生部门官员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开会,明确要求大家统一口径.此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和美国卫生部门官员在美国是否发生重大疫情方面观点不一致.美国副总统没有能力改变美国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的现状,他唯一能够做的是,要求美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美国卫生部门的负责人事先将有关情况报告给自己,由自己根据政治需要对外公布有关信息.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控制舆论的手法.在自称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美国,副总统公然这样做,显然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相似文献   

19.
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扮演了扶助布什的重要角色的切尼,由于丑闻缠身已失去“选举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48年3月29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全国各地的“国大代表”几天前即奔赴南京。南京机场.挂满了“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助选团”、“孙科竞选副总统助选团”、“程潜竞选副总统助选团”等横幅,还有助选团的“娘子军”和“模特队”。虽说是暮春3月,年轻女郎们却身着夏装,捧着鲜花挤在飞机之下,抢着向每个代表献花握手,强拉到各自助选团的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