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迅与编辑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主持创办过7家出版社,编辑过20多种报刊、80多种图书。在长达30多年的文化传播生涯中,他严于律己,兢兢业业,恪守编辑职业道德,为我们作出了典范。从他散落在书信、日记、序跋、编校后记、书评和书刊广告里有关编辑工作的零星论述中,我们可以非常真切地体验到他那高尚、完美、崇高的编辑道德。  相似文献   

2.
王宇  韩建民 《出版参考》2008,(12):33-33
人脉在为人处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人曾说过:“世界上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人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一个人即使再完美,也难免会有一些缺点,即所谓人性的弱点,而在一个团队当中,每个成员都可以优势互补。由此可以看出人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很难选择了阳光,却不要随之而来的阴影。选择本身难以完美,正如同任何一种社会亦都难以完美。不完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善于图画乌托邦式的完美,我们居然还相信  相似文献   

4.
孩童时期的教育必定影响到一个人的终生,于是我们就这样怀着"不完美小孩"的心理暗示(其实已到了明示地步)渐渐长大与老去。当下对教育失败的讨论众说纷纭,其实大半原因就在这里。幾米最新的绘本《我不是完美小孩》,  相似文献   

5.
完美     
从前,有一位满脸愁容的老人,七十岁了还没结婚,到处旅行、流浪,似乎在寻找些什么东西。有人问他在找什么? 他说:"我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 那人就问他说:"你四处旅行,找了那么多年,难道从来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吗?" "有的,我碰到过一个,那是仅有的一个,真是一个完美的女人!" "那,你为什么不娶她呢?" 老人无奈的说:"可是,她也正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相似文献   

6.
Julie:我们很多媒体与评论员朋友们在过去的几个星期中都十分完美地报道了Print’09的技术活动与公告。我们的报道将继续针对Andy与我对展会各项活动中的潜在趋势的理解而进行。  相似文献   

7.
拉毛措 《大观周刊》2012,(34):305-305
语文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百科之首,只有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完美结合,才能让我们悠久的千年文化体现他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这是我们新时代教师、语文工作者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刘C 《大观周刊》2006,(31):76-76
完美假期: 体会狂野,体会孤独,体会欢乐,爱恨离别,这是每一个爱好旅游者的完美生活,也是完美假期的完全体现,在今后的栏目中,我们将为每一个爱好游玩的朋友量身打造不同已往的魅力假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严谨,严谨,再严谨。新闻研究:细心严谨,追求完美记者:尹老师,您是位知名的历史学家,20年来对新闻史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尤其是对范长江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您写了很多有关范长江的文章,从多角度分析论证,这些文章在新闻史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能否结合范长江的研究,谈一谈您的治学之道和治学感言。  相似文献   

10.
编辑絮语     
如果读者对我们不再评头论足了,大约不会是因为我们如何之优秀做得如何之完美,也许是因为失望,也许只是因为疏远。读者与媒体疏远了,一种心与心的疏远,那境况也太悲惨。  相似文献   

11.
听一个设计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印象无比深刻:文具盒里的曲别针看起来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小东西,但就是这样一根细铁丝,因为被弯成几个曲形而具有了弹性,所以它可以夹纸。一个小小的变化因蕴涵了力学的奥妙而赋予了这根铁丝新的意义。一直以来,细小的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事物本质的一些细枝末节总让我们迷惑而好奇——因为它是材料与结构的完美结合,还有设计者的奇妙想法,而出书的道理应该亦有异曲同工之处吧。  相似文献   

12.
吴航斌 《出版广角》2013,(10):28-29
钱钟书说过这么一句话:"好像小孩子要看镜子里的光明,却在镜子里发现了自己。"因为职业的关系,我时常会想到这个问题:一个理想状态的编辑,应当是怎样的一个形象?或者说,怎样才是一个好编辑?这个问题,对"寻找光明"的意义而言,是受角色的指派而悬拟职业的佳境。众所周知,所谓理想的完美,恰在于它是遥不可及地无限接近。因此,出于求索光明而凝神审视,我们通常只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我们已经够努力了,我们现在是这个样子!我  相似文献   

13.
交流是人类社会形成与进步的基础,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进着交流的方式,电话、网络、虚拟实境使得我们与外部的联系无时不在,但人与人之间"无限遥远的距离"(爱默生语)犹如一条鸿沟封闭着心灵。心心相印的完美交流令人神往,然而真正完美的交流只存在于理想中。洞察灵性用心触碰,体验心连心不妨从手拉手开始。  相似文献   

14.
△我想,只要我再稍微具有一些谦虚的品质,我就是个完美的人了。△我做过很多愚蠢的事情,但是  相似文献   

15.
感谢读者对《报林》杂志的长期厚爱,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您服务,如果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意见,欢迎您写信或发邮件告诉我们,我们将在以后做的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6.
当氢与氧化合而成水后,它即无氢或氧的特质,而是形成一种新的物质。当艺术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达到完美的结合,犹如天衣无缝,它也就步入高雅的艺术境地。我们评价艺术作品时,只有运用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相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的化合,才能客观地衡量艺术作品的价值。它既不同于那种单纯的政治标准第一、只注重作品的政治思想内容的观点,也不同于那种艺术标准第一、只注重艺术形式的观点。既然讲“完美的结合”,评论者自己就要洞悉一部优秀电视剧是如何达到完美的结合,才能轻车熟路,对之进行科学的剖析,从而引导观众和读者去  相似文献   

17.
茶之道     
<正>国人日常对与茶事相关的事和文化,习惯上是分了几个层次的,依序讲应该是喝茶、品茶、茶艺,最后才是茶道。普通老百姓更习惯说喝茶、吃茶,说到茶道都会觉得那是很深很玄的事了。但在日本则不同。日本人在15世纪将茶道晋升为一种信仰,所以冈仓天心在他的《茶之书》中把爱茶道的人说成茶道信徒。他说:"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可见日本人把茶道看得多么神圣。我并没有亲身体验过日本茶道的神圣,只是从书中略窥一斑,但就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是不太喜欢日本茶道的。在我看来,它更像祭祀。那过于考究的茶舍、茶具以及绘画与插花艺术的要求和程序,  相似文献   

18.
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完美落幕,这场盛会留给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在这美好回忆中,有我们档案工作者默默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19.
听一个设计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印象无比深刻:文具盒里的曲别针看起来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小东西,但就是这样一根细铁丝,因为被弯成几个曲形而具有了弹性,所以它可以夹纸。一个小小的变化因蕴涵了力学的奥妙而赋予了这根铁丝新的意义。一直以来,细小的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事物本质的一些细枝末节总让我们迷惑而好奇——因为它是材料与结构的完美结合,还有设计者的奇妙想法,而出书的道理应该亦有异曲同工之处吧。  相似文献   

20.
拯救贝当古     
在长达6年的人质生活中,她曾经多次面临死亡和性侵犯的危险.她绝望过,甚至想到自杀,但这一切.都被这次“好莱坞式”的完美营救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