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鸿门宴座次新探江苏黄伟达传统课文《鸿门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其中涉及宴席座次的只有寥寥几笔。即:“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当时宴会在军帐中进行,座次按古代室内礼仪活动形式安排,以东向为尊,其次...  相似文献   

2.
古人往往把“面南背北”这个座位视为天子之位,奉为“至尊”(最尊贵的座位),因此在京戏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面:皇帝或国君面南背北地端在龙案后,大臣们按地位尊卑依次出场,面朝北一字排开,遥向君主施礼。这种形式人们较为熟悉,但看到《鸿门宴》中写的“鸿门宴”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不少人产生疑问:难道亚父(范增)面南北向地坐着,他的座位最尊?而刘邦  相似文献   

3.
《鸿门宴》中,对于人物的座次,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的: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因此,《鸿门宴》中的座次,是面东为尊。这与古代帝王面南召见群臣议事,以南向为尊的座次不同,那么,“以东向为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仪礼》记,古代贵族的住屋,通常是坐北面南,而且一般为“堂室”结构,“堂”在前,“室”在后。“堂”不住人,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堂”上座次最尊的是坐北面南。帝王在宫殿上的座位也是背北面南,群臣则北面朝君,故古书里常有“南面称王(孤)”、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文是这样描写座次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句中的“向”字如何理解?是介词“朝向”、“对着”,还是名词“方向”?“东向坐”等词语如何理解?是“面向东坐”,还是“坐在东边面向西”?  相似文献   

5.
鸿门宴是在项羽军帐中喝酒,按常理刘邦作为客人,应当坐在最尊贵的位置,即“东向”,可是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大多研究者认为,这座次是项羽安排的,表现了项羽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妄自尊大、骄横无礼、以势压人、藐视刘邦的傲慢自负心理。这种说法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东向,幼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之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相似文献   

7.
坐:古人的“坐”与现代人不同。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谓之“坐”。坐席讲究“食坐尽前,虚坐尽后”。意思是宴饮时身体尽量往前坐一点,那样不会因饮食而弄脏了坐席;其它时候身体尽量往后坐一点,那样表示恭敬。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写沛公去鸿门向项王谢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儿的“坐”,均为上述姿势。张良因地位  相似文献   

8.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众所周知,这是《鸿门宴》中排的座次。那么,司马迁为什么不惜笔墨详细叙述各人的座次?原来,我国古代对座次很有讲究。室内的座位以朝东方向为尊,其次是朝南方向,再次是朝北和朝西。按说,刘邦是客人,理应居尊位。但当时,项羽在鸿门驻有四十万大军.  相似文献   

9.
从位置坐向看尊卑胡富记在中学古文教学中,时有遇到关于人物位置坐向的词语,如“南面”“北面”“东向”“西向”等。对于这类词语切不可视若闲笔,须当精要点到,因为它有助于学生具体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古代帝王南面而坐。“南面”,就是坐北向南。《读孟尝君传》...  相似文献   

10.
秦人自非子邑秦到定都咸阳.都城曾多次迁徙。学术界对秦国、秦朝都城的建筑布局研究尚少.在都城方向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认为秦国、秦朝的都城,其基本布局大体上都是宫殿区在西或西南,手工业、商业、居民区在北、东北或东;宫殿区坐北向南;城(单城或双城)坐西朝东。  相似文献   

11.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之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相似文献   

12.
《鸿门宴》一文 ,情节生动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内容极为丰富。我在讲授该文时 ,打破了传统思路 ,另辟蹊径 ,在插图上动脑筋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由图及文 ,落实文化常识《鸿门宴》中 ,涉及古代重要的文化常识———古代席位的尊卑位次。文中这样描述 :“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 ,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这里“东向坐”是“面向东坐”的意思 ,实际上坐在西边。学生受现代汉语的影响 ,极易误解为“在东面坐”。我讲课文时 ,首先以插图为突破口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然后参考文中以上几个句子 ,图文对照…  相似文献   

13.
分食与合食     
正从汉代到唐代中期,人们宴席形式主要是分食制。《史记》载鸿门宴上,宾客东向、北向、南向、西向坐,并不是说他们围着方形餐桌吃饭,而是每人面前有一长方形条案,案上再以托盘等摆放食品。近些年来发掘出的汉代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能看到人们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  相似文献   

14.
“科技”书记──李永勤山西省芮城县城教育局张克言芮城县学张乡斜口村有一条被人称为“科技兴农”学府街。农技校、小学校、幼儿园、村委会和党支部还有专供农民生产需用的化肥、农药、种子的供销社,座座宽敞的门面,坐北向南一字排列在大街旁。硬化的柏油路被两行绿萌...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座次尊卑问题新论——兼及项伯是否内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著总是容易被人关注,《鸿门宴》(《史记·项羽本纪》节选)传世两千多年,连其中的座次安排也被人读出了文章: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这里立论的关键,是把项羽和刘邦当成主客关系来处理。但《鸿门宴》本身却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6.
“科技”书记张克言芮城县学张乡斜口村有一条科技兴农学府街。大街上坐北向南依次排列着村农技校,小学校、幼儿园、村委会和党支部,还有专供农业生产资料的供销社,两边的白灰墙上刷着“科技兴农,教育先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富,学技术”、“进校学...  相似文献   

17.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樊哙从良坐”。象这样详细地叙述宴会中每个人的坐次方位,在《史记》其他篇章中还少见。教《鸿门宴》一课,要注意让学生弄清人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弄清人物的空间位置,才能更好地了解宴会的斗争。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等重要情节,无不与人物的空间位置有关。比如,东南西北都设有座席,项庄在何处舞剑?看来既不在阶下,也不在旁侧,而是在中心空地。这样既便于大家观看,也便于项庄趁机行事。樊哙进帐后何以“披帷西向立”?是因为项王在西边;如果前面不交代“项王东向坐”,此处的“西向”即不可解。宴会上,人物的空间位置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思想性格。  相似文献   

18.
“弯弯清河水,巍巍嵯峨山,正谊书院换新颜……”换新颜之后就是今日的三原县正谊中学。它坐北向南,位于三原县嵯峨山下、清麓塬脚、正谊书院的遗址上,由鲁桥人民集资于1984年修建。占地49316平方米,建筑面积8214平方米,绿化面积50余亩。近二十年来,先后扩建了教学楼,增建了行政办公楼、实验楼。如今它已是一所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农村初级中学。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中,一些词语带上了用典、委婉、借代、互文和偏义等修辞色彩,这就是文言文中的习尚语、用典语、委婉语、借代语、互文语和偏义语。翻译时有的可以直译,有的如果仅仅按照字面逐字对译出来,就有可能损害原语句的意思。现分类例析如下: 一、习尚语①寓逆旅,主人口(每天)再(两顿)食(给饭吃)。(《送东阳马生序》)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朝向东方)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传。(《鸿门宴》) ③公子从车骑,虚(空着)左(左边的位子),  相似文献   

20.
以位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安徽工程大学典型教学楼为研究对象,利用现场实测方式对教学楼室内外热环境构成要素中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进行监测,通过分析测得的数据,提出相应的节能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教学楼室内外温湿度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室内空气温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向教室晚上19时左右,为30.8℃;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最高值出现在北向教室上午7时左右,为81.9%;北向教室室内通风情况优于南向教室.可通过增设建筑遮阳设施与导风构件、提高门窗隔热性能、增加绿化等几个途径改善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