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静 《宣武教育》2005,(12):29-30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幸福》一书中反复强调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诠释了教育的过程。过去,教育者空洞的说教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思考、体验、发现和创造的权利,学生只会服从、接受,不会探究和创造。教育的软弱无力无法拨动孩子内心深处的琴弦,这成为广大德育工作者最为苦恼的问题。如何使儿童自内向外地经历德育过程,必然是从学生感受出发的多次反复的德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特殊教育尤其如此,它的主要任务更应当是为残疾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精神基础,这就是培育道德、价值观、情感和信仰。班主任是德育的重要实施者,协助残疾青少年学生精神世界成长是其主要职责。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应是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赵艳华 《课外阅读》2011,(7):165-166
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这句话深刻地诠释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宗旨。那么,我们的德育需作更多一些人文关怀的思考,我们的德育需关爱生命、关注精神,我们的德育需为每个孩子的生命奠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让我的学生从小就树立起自信、自强、自尊、自立的优秀品格,让他们拥有创新的思维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一、精神关怀的教育学意义
  (一)理论意义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深刻地指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教育学意义的精神关怀,主要是指关心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关怀他们目前的精神生活状况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精神传递的过程。教育就是培养和造就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最终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5.
中职教育的发展呼唤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中等职业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尤其需要如此,即首先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精神基础,培育道德、价值观、情感和信仰,然后帮助学生掌握文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而在学生的精神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着十分重要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事关职业教育第一要务的完成情况,也事关职业教育的教育秩序与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雅斯贝尔斯《什么是幸福》  相似文献   

8.
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人”,为此,必须通过主体间平等的、自由敞亮地在“爱的斗争”中进行“精神交往”。大学培养“全人”其教育过程首先是个体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科学获知过程。应当深化教育目的,转变教育方式,提升教育境界,从而培养出雅斯贝尔斯所倡导的“全人”。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不再仅仅满足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应思考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是长期以来,只要提到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很多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会下意识的认为那是文科教师的"专利",我们何必去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呢?殊不知很早前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中就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体现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雅斯贝尔斯)中等职业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如此,即首先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精神基础,培育正确的道德、情感、价值观,以此为基础和前提,帮助学生掌握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学生的精神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着十分重要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事关职业教育的教育秩序与教育质量。而现实的情况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还处于自发、初始和非专业化阶段。因此,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显得必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11.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这正体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学校工作应把育人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而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可见各学科都担负着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德育任务。物理知识及物理学的发展都贯穿着大量的德育因素,这不是外加的而是其内在所具有的功能。那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个科学获知的过程。如果教师能把学习变成乐事,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教学效果必然大大提高。同时也还给学生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能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中学生的精神成长是否健康,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思考。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更多的是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在迅速发展,且发展不均衡,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关怀和帮助,心理问题就会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对教育价值的认知,向来见仁见智。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重要著作《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继而他进一步诠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还明确提出,"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5.
一、背景 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足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教育家卡尔指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可见,学校教育首当其冲的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和道德行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这就需要一个有效、正面、持之以恒的平台和环境。实验小学用多年的时间探索和创建,在逐年积累的过程中确立了"以学生成长叙事为载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各中小学的不断深入,“德育”这个教育概念,被人们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心理的含义,它不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成为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在这个构建的过程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人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是德育“润物细无声”最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当一个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的学校,就应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要让我们的校园,流淌生命的活力,要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无限的  相似文献   

19.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亦爱,爱亦情.教育者需要学生的关爱,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关爱.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过程.班级是一个爱的磁场,它一方面将学生紧密地粘连在一起,另一方面又调节和补充部分学生情感的缺陷与危机.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当一个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要让我们的课堂,流淌生命的活力;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