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词汇语义学和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图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而词汇习得(vocabulary acquisition)又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词汇是音、义、形的结合,是语音、意义和语法三者统一的整体。词汇语义学是专门研究语言词汇意义的一门学科,应用其有关原理探索英语词汇的习得方法可最大限度地改善和强化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词汇输入量,对推动英语学习将有积极的意义。从语义方面开展词汇习得,符合学习者掌握和学习词汇的感知及心理认知过程,有助于扩充和记忆词汇。本文通过对词汇的语义特征、语义级差、语义网络和命题串联等意义关系的图式化分析来探索英语词汇习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网络流行语的数量不断增多,其词汇的意义不断扩大。部分网络流行语词汇的意义得到了扩展,获得了新语义。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结合具体例子从旧词别解、旧词新意和借形生义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语义,以帮助人们理解其语义演变的内在机制,进一步了解网络流行语的语义。  相似文献   

3.
以汉语"穿"字的语义分析为例可证明从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界面研究角度出发,用语义理论的新发展指导,以构式为单位开展词汇语义研究,并将认知和文化因素引入词汇表征,可以得到较为完善的从语义到句法使用层次的汉语词汇语义表征网络.  相似文献   

4.
词在语言中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语言中其他词汇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词义也往往因这样的关系而得到彰显。词汇也并非孤立地存储在大脑中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排列在语义场之中。语义场就是意义有关联的若干词出现在类似的语境中,或者说出现于同一个场(field)中。可见语义场里的词汇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范畴概念,即有某种相似的语义概念。这些有着某种语义关联的词汇之间构成了一个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每一个词都处于这样的一个网络之中,也正是这种关系网,一个词与其他词在语义上得以连接。从语义场理论、语义网络以及语义类型出发,探讨英语教学中语义网络构建对于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并从语义类型出发,具体探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词汇学习策略。其中,探讨的七种语义网络关系有:近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多义关系、整体—部分关系、搭配关系以及联想关系。  相似文献   

5.
郭常红  汪淼 《考试周刊》2008,(21):62-63
本文以特里尔的聚合语义场、波尔齐希的组合语义场为主要理论依据.分析语义场中的词义聚合关系、词义组合关系在二语词汇习得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语义场理论有助于形成二语词汇习得中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语义网络.对二语词汇的"深度"和"宽度"习得能够产生双层促进.  相似文献   

6.
语法意义与语法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意义是语法的内容,其实质是语义关系。语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虚词、词类、结构都能用语义关系来解释。虚词只是语义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词类不过是对词按语法意义进行的一种分类。结构是词语组合去掉词汇意义后剩下的语义关系框架。语法实质是语义关系的观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法特点,建立符合汉语实际的汉语语法学。  相似文献   

7.
丘雅 《现代语文》2008,(4):32-33
本文从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对词的语法化进行探究,通过对"吕""台""胎"三字同源进行探讨,得出其词源义为"胚胎",从而对"以"字的语法化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词汇不仅是外语学习的关键部分,而且也是学习者进入特定领域的重要障碍之一。本文对商务词汇的研究发现,莱恩斯的意义关系理论是学习商务领域内词汇的较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商务词汇间替代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分析,学习者可形成一个词汇网络,能更简便、相关的记忆词汇,从而更好地促进商务交流。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语料库运用索引软件Wordsmith具体分析了英语单词"on"的搭配词组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一示范性的研究,展示了语料库工具的一种使用模式,发现了"on"的搭配词组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密切联系,阐明了运用语料库在词汇教学活动中的巨大潜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抬"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在共同语中还是在内蒙古方言中,动词"抬"都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笔者从语用语义的角度,着重探究了动词"抬"在汉语共同语中的使用情况,词汇意义及"括"在内蒙古方言中的特殊情况,从而概括出"抬"的泛义性、多样性、意义弱化、口语色彩浓重力图寻求内蒙古方言中的"抬"与共同语之间的关系及互相之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于冯至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三部重要文学作品:《十四行集》、《伍子胥》、《山水》也就具有浓厚的生命体验;所不同的是,冯至挣脱了存在主义非理性的孤独、绝望等现代“陷阱”,把对生命的感悟融入到对人生命运的勇敢承担之中,这就使他作品里的生命意识显得温情而又安详,在新文学发展时期关于“意义探询”的主题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注疏发源于经部,而注疏自其创始之日起就不局限于解释单纯的字词,在<毛诗正义>中,孔颖达将单纯的字词解释称作"释文",将以疏通句义、抉发文旨为目的的训释称作"释义".同样,当将仇兆鳌<杜诗详注>中的追溯语源,寻绎典出定义为"释文",而将此外所引经史诗赋,以证诗意定义为"释义",就不难发现仇氏注释具有明显的"释义"倾向,仇氏之援引典故正为点明诗旨、申明杜义.  相似文献   

13.
《论语》集中反映了早期儒家特别是孔子的学说思想,其中有很多思想范畴。如仁、义、礼、道、德、孝、信、直、勇等,大致可分为基本与非基本两类。文章谨选上述思想范畴中的信,从其类别("友信"、"政信"、"性信")及其与各类思想范畴的关系来阐述《论语》中信的含义,同时对于孔子思想核心和基本范畴的界定问题,也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郭锡良、李铃璞主编<古代汉语>,洪成玉主编<古代汉语>,徐季子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对"先趋而后息""人趋己趋"中的"趋"的解释不妥之处,本文从上下文的照应、古文献的其它用例、词义引中的线索等几个方面证明"趋"应释为"以恭敬的姿势快步走".  相似文献   

15.
“无射”一词习见于《诗经》,前人释解多歧。考诸前人注疏,证之以出献文献,该词应释为“无穷”“永远”等义。  相似文献   

16.
“十三经”之一的《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权威著作,对后世词义训释有着深远的影响。语义场是义位形成的系统,对《尔雅·释天》语义场分析之后,进一步与《尔雅》传统训诂学中语义的分类进行比较,揭示《尔雅》词义分类的特点及其时代局限,阐释秦汉时代人们认识事物、划分事物类型的思维、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屈原《离骚》中的“户”,《悲回风》中的“伴”,其解释在学界中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两词的释义进行了详细的辨析说明,认为“户”字做“披挂、披带”解,“伴”字做“背叛义”解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释义是词典编纂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汉语大词典》是现存大型汉语词典中质量较高的一部,但它并非完美无缺,部分词目在释义方面还存在着牵强附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轻言通假或借音、轻言引申或比喻意义、用语素意义拼凑词目意义、生硬地关联形近义异的词目等四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成为一部精致的大词典。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