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立“编委初筛”环节强化稿件初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敏  董悦颖 《编辑学报》2014,26(1):49-51
《检验医学》为加强稿件初审工作,在审稿流程中引入了"编委初筛"环节。实践证明"编委初筛"可缩短低质稿件的审稿周期,提高审稿质量,对树立期刊良好形象、提升学术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审稿人疲劳”现象的出现导致科技期刊稿件的审理周期延长,所需审稿人的数量增加,是编辑在工作中不得不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总结了审稿人审稿意愿减退的3大常见主观原因:时间压力大、审稿任务重和稿件质量不匹配,并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梳理出提升审稿人审稿意愿的4个策略和实施的新办法:提高稿件初筛标准、选择与期刊层次相匹配的青年审稿人、及时反馈稿件终审结果以及制定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上述策略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审稿人的黏性和服务意愿,确保期刊的可持续性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编家应有笔如刀--文学稿件加工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不同作者又有不同的艺术追求、表达习惯和文字风格.因此,文学稿件在编辑加工时,除了按照一般稿件的要求处理外,还应考虑文学稿件的特殊要求.它具体表现在结构加工、情节加工、细节加工和语言加工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吴菲  孙琴 《编辑学报》2021,33(2):189-191
借助采编系统内置的未发表相似文献、已发表相似文献学术不端检测功能,寻找学术不端行为的蛛丝马迹;举例分析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将一稿多投、抄袭、剽窃、拆分发表等行为消灭在稿件初筛阶段.提出医学论文学术不端的防范对策:加强对作者的科研诚信教育和宣传,提高期刊编辑责任心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鉴别能力;建立科研失信档案,实行信息共享,努力将学术不端行为杜绝在论文发表之前.  相似文献   

6.
审稿选稿中的共识与非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稿件评审结果中出现的共识性与非共识性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在不同审理结果情况下稿件的处理办法,以期实现更加公正、合理、科学地筛选稿件.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介环境的整合升级,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新闻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内容更全,互动性更强.从传统的电视稿件编辑到新媒体的稿件编辑,再到如今融媒体稿件的编辑,对媒体新闻编辑的要求越来越高.将同样一篇稿件根据不同平台需求转换成不同的编辑风格,是对新时代媒体编辑的新要求,也是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8.
专家办刊结合专业办刊双管模式的实践和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英文版)[Science China:Physics Mechanics&Astronomy》(SCPMA)]期刊为例,结合办刊模式的转变,介绍编委会工作重心的调整,以及编辑在稿件审理中的作用.通过将专家办刊调整为专家办刊结合专业办刊的双管模式后,编委的更多工作侧重于约稿和宣传,而编辑部在稿件的评审过程中,尤其是初筛过程中的作用更为明显.模式转变后,期刊的约稿比例明显上升,约稿质量带动期刊的影响力提升,影响因子由2013年的0.864提升至2015年的1.575.同时,编委的宣传带动期刊的品牌效应,使期刊越来越多地展示于各大学术会议,为期刊带来更多关注和高水平投稿.由此可以看出,新形势下模式的转变可促进期刊的更快发展,提升期刊的稿源质量.  相似文献   

9.
周凯虹 《编辑学报》2016,28(2):142-143
探讨科技期刊编辑在编委会终审和稿件退修环节中,面对编委和作者2个不同对象处理好专家审稿意见的原则和方法.编辑面向编委会时,将当期稿件的审稿意见简明扼要地呈交编委会,并补充编辑所做的甄别、核实和分析工作,充分发挥学术性编辑的作用,提高审稿特别是终审工作的精准度;编辑面向作者时,消化融合、理顺明确专家审稿意见,并发挥编辑专业功底,从适合出版的角度出发,完善和补充审稿意见,帮助作者高质量地完成稿件修改.  相似文献   

10.
不同语种科技期刊稿件互荐刊登的意义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秀玥 《编辑学报》2007,19(6):423-424
通过从读者、作者、科技期刊3个方面阐述不同语种科技期刊稿件互荐刊登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强调实施它的必要性和实际价值,并探讨其可行方法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a discussion about appraisal which has been going on for over a 100 years, the so-called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ppraisal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tested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1990s.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tasks, functions and competences of the agencies, which are to be appraised were analysed. The appraisal of the content itself is undertaken only when multiple archival processing has been eliminated by this method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records identified. Actual tasks and functions of single administrative branches of different institutions (federal government, states, counties, and municipalities) are appraised, apart from already closed records. In this way, agencies creating archives and records today receive written decisions on the appraisal of records, which will be offered to the archives in future. Archivists of different institutions are involved in this appraisal procedure. The experience gained here has continually developed the technique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ppraisal. This appraisal procedure is being further developed in a constant balanc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员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分析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意义的基础上,从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评价模型的建立、评价指标的获取以及具体评价途径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岗位绩效的多维度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图书馆岗位评估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地体现被评估者的真实工作绩效,结合岗位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维度绩效评估方式则能获得较为客观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4.
科技资源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而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争取科技资源并确保科技资源存在与优化必须追求的目标。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基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科技资源管理和评价就是对企业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发掘企业科技资源管理和科技自主创新的优势和不足,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资源的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为切实做好出版物鉴定工作,有必要从类型界分、行为性质、鉴定主体三重视角对出版物鉴定重新审视。发现出版物鉴定的类型界分存在漏洞,需要明确出版物鉴定的类型界分实质上是对出版物能否合理或合法存在的判断,可以考虑从“鉴定类型”到“鉴定方法”的模式转换;出版物鉴定的性质认识存有分歧,需要明确出版物鉴定的性质仍属于行政鉴定,可以考虑转变出版物鉴定意见的解读视角;出版物鉴定主体的公正性面临挑战,而出版物鉴定机构的非独立建构与公正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可以考虑提升出版物鉴定委员会的专业化构造。  相似文献   

16.
《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13,54(56):147-160
Abstract

The Center for Electronic Records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is the unit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responsible for the appraisal, accessioning, preservation, and provision of access to the permanently valuable electronic records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Recent changes in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networks of computers, have changed the way some archivists view the role of archives, especially for electronic records. From a reference services perspective, there is a continuing rqle for electronic records archives.  相似文献   

17.
企业信息工作的岗位绩效评估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妮  刘萌芽 《图书馆学研究》2006,(4):98-100,F0003,86
企业信息工作可以根据是否属管理性质及专职与否分类,企业应根据不同类岗位的职责设计不同的、评估指标和采用合适的评估工具,企业在组织评估工作时必须把握360度评估思想,对每一个岗位都要体现上下左右里外人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我国档案鉴定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档案鉴定工作缺乏科学、具体的理论指导。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从分析档案鉴定相关概念的内涵出发,结合国内外档案鉴定工作实践,提出解决我国档案鉴定问题的关键在于彻底废除档案鉴定工作3个阶段中的“销毁鉴定”之主张,以求教于档案界同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宏观职能鉴定通常被认为是档案鉴定由“国家模式”走向“社会模式”的转变,从哲学基础、鉴定客体和价值追求来看,档案宏观职能鉴定的真正内核无疑是反映和尊重“社会”,但其是否为完全的“社会模式”、是否实现“知行合一”却有必要作进一步探析。[方法/过程]分别以“国家性”和“社会性”作为基本考察对象,分析阐述宏观职能鉴定对于两者的体现情况与程度。[结果/结论]宏观职能鉴定存在“国家性”有余而“社会性”不足的问题,若欲真正实现档案鉴定向社会模式转变的目标,应当将宏观鉴定与微观鉴定相搭配,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鉴定路径相结合,同时在鉴定时划分正式场域与非正式场域。  相似文献   

20.
档案价值鉴定论作为档案鉴定理论是诞生以来认可最普遍的档案学思想,从档案的保存价值、价值判别主体、判别标准、价值内容等多个方面,逐步揭示了档案鉴定的一般规律,在中外档案鉴定的历史实践和现实工作中得到普遍遵循。但是,价值鉴定论把档案的“保存价值”建立在档案“未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超出了档案工作者的能力极限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而且使档案鉴定陷入“主观臆测”的悖论。对此,档案鉴定应立足于鉴定环节的基本职能,从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本质出发,以档案的社会记忆作用为鉴定依据和标准,判别文件的“保存价值”,从主客体和主客观方面建构档案记忆鉴定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