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已大力开展。我们国家也早已实行了“双证”(即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书)并重的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应形势要求加大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时必须拿到毕业证和所学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因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必须拿到“双证”即毕业证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高新技术考试”之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证。这“双证”中后者考试的特点是:试题公开.考试全部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则笑话:校长要来听课了。任课老师跟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都举手发言。一个学生站起来对老师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来您提的问题,那不是很难堪吗?”老师略一思考,便补充道:“那么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右手,不会回答的同学举左手。”  相似文献   

3.
"预报"成功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再美丽的石头,不经过锲而不舍的精心雕琢,也成不了伟大的艺术品。同样,天分再高的学生,倘若没有教育者的精心引导,聪明才智或许只会永远地沉睡在他们的心底。我们的学校里到处都是“美丽的石头”,可是在有些老师们眼中,他们并没有被看作潜在的“艺术品”,更没有被精心加工和雕琢。看来,教育缺少的往往不是“艺术”的“原材料”,而是教育者艺术的眼光和艺术的技巧。有这样一则故事: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姜村,村里有一所小学叫姜村小学。20多年前,这所小学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原是一位大学…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个班主任在布置学生自习,一学困生睡觉,老师敲醒学生后,骂道:“你真不是读书的料,一看书就睡觉。”学生委屈地指着睡觉的班长说:“班长也睡觉,你怎么不说他?”教师一看班长,班长把书盖在自己脸上,确实已经睡着了,又批评这位学生说:“你看看人家,睡觉都看书,哪像你……”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某省高考作文的抽样调查显示,有40%的试卷出现了“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报载一:武汉市某小学学生以《春天》为题作文。绝大多数学生写春天如何好,而有一学生写道:“春天细菌繁殖旺盛,夏季蚊虫都在这时孳生;春天易流行感冒,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很烦人;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结果老师不点名地批评说,有的同学写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讲解,胡思乱想跑了题的结果。古往今来,文人们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报载二:牛牛上小学五年级,一天,妈妈下班带了两个小弟弟回家,对牛牛说:…  相似文献   

6.
李吉林老师说:“语文园地有两座山挡住了小学语文发展的出路,并压得小学生喘不过气来。”这其中的一座山就是课堂上的“问答式的分析”。正是老师这如山的分析,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如何搬掉这座山 ?我们不妨听听叶老是怎么说的。叶圣陶老先生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订正,不是一味的讲解。”这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要还给学生“报告和讨论”的权力。用学生的读、议、练来代替老师不必要的讲解分析,唯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以读代讲   《…  相似文献   

7.
网上有这样一则笑话——老师让小朋友用“其中”造句。小朋友说:“我的其中一只左脚受伤了。”老师评语:“你是蜈蚣吗?”一笑之余.我们会模模糊糊地悟到一点使用“其中”的规则。有人可能会赞同老师的观点:假如说“我的其中一只左脚受伤了”的是一只蜈蚣.这句话就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变多年来在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哑巴”英语现象,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口语教学必须从小抓起。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词汇量少,尤其是刚接触英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能力差,除了背课文及做替换练习外,不可能用英语说个“没完没了”。但我们都知道,“背”出来的只是僵化的“句子”,只有“说”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活的“语言”!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有限”的词汇,“说”出“无限”的、活的“语言”?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教学实践表明:运用教学游戏、创设真实情景、鼓励发散思维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一、运用教学游戏…  相似文献   

9.
常识道德     
谢有顺 《学习之友》2011,(12):11-11
有一个笑话说,老师问学生:“你今天做了好事没有?”学生回答说:“做了,我和小明一起帮一个老太太过马路。”老师说:“很好。”学生却补充道:“不过,那个:若太太一点儿都不想过去。”虽说是笑话,却值得深思。帮老太太过马路,捡到东西交还失主,  相似文献   

10.
读中师的时候,老师说起教学中的机智,她说:“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提问,这个问题是你所不知道的,这时候你怎么办”我们这些“准老师”无言以对,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伤师者尊严的难题。于是老师说起两个经典的教例: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们课内暂不讨论,下课后我们单独对这个问题探讨一番。”下课后,教师去查阅资料,然后回答学生。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其他同学来说说看”回答对象一换,于是在学生众说纷纭中,教师整理出一个得体的回答,想必也不是难事。在最初教书的几年里,我在课堂上也经常遇…  相似文献   

11.
说起来你或许不相信,一个常年在高中毕业班把“关”,不知把多少学生送进大学殿堂的教师,竟然没有进过大学的门槛,至今的文凭还是宜春师范中文班毕业证,连中学一级教师这个职称,还是“破格”享受的。这位身份“特殊”的教师,就是宜丰县政协委员、现任宜丰二中副校长的胡吉生。年轻的校长坦言:职务上,他是副校长;感情上,他永远是我的老师。与胡吉生同年级组的老师说:业务上,他是一流的学科带头人;人格上,他是德高望重的长辈。学生家长直言不讳:孩子在胡老师班上,我们心里甭提多踏实哩!从1968年20出头就下放农村当民办…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6,(9)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能说,不能笑,不能动,不能叫,我们都是木头人,看谁做得最最好……”这是前些时候南京市汉口路小学四年级两个班68个学生一起上的一堂“特殊”的作文课,孩子们异常兴奋,因为给他们上课的不是小学语文老师,而是一名大学中文系教授。这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是由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副会长、南大出版社《大鼻子李教授——新体验作文》(小学1 ̄6年级)主编、上海大学中文系李白坚教授的“新体验作文”教学观摩课。李教授说,小学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缺乏对生活和事物的观察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感悟力,临到作文…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在报上看到两则消息:一则是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育才小学六年级一些老师动员毕业班学生入团。但有一个条件,想入团必须向学校交200元的“入团费”。另一则是新疆某卫生学校一高级讲师,向学生卖考试分数收钱高达7000多元。读罢这两则消息,联想到我们周围一些学校的个别教师为了工作和生活上的方便,有时也向学生和家长“伸手”,真让人痛惜师道之何存首先,教师“伸手”有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育学生的活教材,对学生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假如教…  相似文献   

14.
元旦前夕,刚上小学的孩子对我说:“爸爸,过新年时,我要送老师一件送物!”“好哇!”我说,“爸爸小时候,每次过年都是我亲自绘制一个贺年卡,上边写上祝愿老师的话,老师都特喜欢。”“那您也帮我做一个吧!”孩子高兴地请求说。我和孩子一起设计图案,一起去商店买...  相似文献   

15.
品尝青橄榄     
微机课上,第一排同学的微机都出现了故障,一位同学连忙报告老师:“老师,死机了。我们这一排都死了。”老师问:“还有谁也死了?”许多同学都跟着嚷嚷:“老师,我也死了。”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还没死。”老师挠挠头:“怪了,全班都死了,你为什么没死?”——中国笑话下午,老师神神秘秘地走进教室,笑着说:“我带来了一种秋天的果实,想知道是什么吗?”听老师这么一说,大家可好奇啦!我们猜测着,可老师不是皱眉,就是摇头。在我们的千呼万唤下,老师叹着气在每个  相似文献   

16.
有一则笑话讲某地理老师见校长来听课,便将地球仪往讲台上一放,问:“同学们,今天教室里多了个什么东西呀?”没想到学生齐答:“校长。”老师急了,又问:“校长是个东西吗?”学生齐答:“不是东西。”笑话虽有些夸张,  相似文献   

17.
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这一内容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计算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破十法”,例如“ 12- 7”被减数个位上的 2减 7不够减,从十位上退“ 1”作“ 10”,再从 10里面减 7得 3,最后把相减的差 3和被减数个位上的 2相加得 5,所以“ 12- 7=5”,这是我们传统也是基本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儿我们暂且称其为“先破十”法。   然而,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一老师提出他班上有一位学生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与以上方法有异。同样是“ 12- 7”,学生说:“…  相似文献   

18.
我们学校的作文教学,始终提倡一个“真”字——从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抒写真实的思想感情。这组作文,可以说是这一主导思想的体现。很多学生慨叹写作没有生活来源,这很可以理解。请看学生的生活是多么单调:学校-家庭,学习-复习-考试、老师-父母-同学,几组词语似乎足以概括当今学生生活的全部,个性、爱好等都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了。可是,有心的同学仍能从单色的生活中过滤出多彩的画面。在我们这片校园里,有过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出版了小说《天才“集中营”》的曾蓓,有过小学出版《老虎拉出我敢坐》、中学出版《我和…  相似文献   

19.
今年我县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我有幸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关于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活动。每到一校我们都要深入班级听课,其中有一节语课给我感受最深。在这堂课上,执教老师频频用“你真棒”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开始十多分钟,“你真棒”这句话确实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但没过多久,学生的激情却渐渐消失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课后调查了该班的部分学生,他(她)们说:老师平时上课表扬他们总是说一句“你真棒”,听多了就没意思了。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有的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特点,一味地表扬学生,殊不知这种空泛的表扬使用频率过高,学生反而感到没意思,因而出现一堂课前“热”后“冷”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曾在夜大、函授班授过课的老师都碰到过一些学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各式各样,总的来说不外乎以下几类:一、英语基础差“老师您能否在课上给我们多讲一些语法?”“即使背会课后的生词,仍有很多不认识的单词,甚至查文曲星,标注中文释义,对于整句话依旧是一知半解。”二、教学方式不恰当“老师您能否给我们讲讲英语故事、笑话或多开展些有趣的活动?”“老师您上课的时候用不着讲解课后练习,我们几乎每人一本参考书。”三、学习目的趋功利“老师您能否给我们讲授一点听力和写作,我上次考四级这两部分吃了大亏。”“老师,我在半年内啃完这三册《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