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受苏俄革命经验的启示,加上内部革命动员的需要,各苏区曾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共产党礼拜六运动"。这一运动,可以说是当时苏区群众运动的一个典型。通过这一运动,不仅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当时革命动员的需要,也为当代的社会动员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图主要根据当时的报刊资料编纂而成,试图表现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基本情况,供读者了解湖南农运的概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湖南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十分迅猛,是当时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地图主要表现的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于三十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毛主席早有定评:“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十年内战时期有了大的发展。这个运动和当时的革命战争,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个论断,一是肯定三十年代文艺运动有了大的发展,二是肯定它配合了当时的革命战争,大方向是正确的。鲁迅也说过:“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文艺运动,其实就是惟一的文艺运动。因为这乃是荒野中的萌芽,除此以外,中国已经毫无其他文艺。”(《二心集·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学生运动频频发生。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学生运动的分析更多的是从当时国内的大环境入手,强调学生运动的外部原因,对学生自身转变的分析不够。从学生自身转变分析入手,来进一步认识学生运动,对我们了解当时学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革命根据地关头村新歌剧的产生是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传统文化的变迁包括戏剧内容的创新、戏剧演员身份的演变、戏剧功能的转变。新文化的产生对当时的乡村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发挥政治教化功能、促进社会风气改变的同时,促进了当时减租减息运动、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及军民关系的融洽。关头村新歌剧的产生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和当时整个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戏剧运动与乡村社会的关系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从一个村庄即可透视整个山西的相关历史。  相似文献   

6.
千家驹是我国老一辈的马列主义经济学家和爱国民主人士。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对当时中国农村的经济问题作过比较系统、精辟的研究。其基本内容可归结为两点:一是着力批判当时中国以梁漱溟、晏阳初等人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为代表的各种农村改良运动;二是针对当时中国农村经济凋敝的根本原因坚定地预言只有中共领导的农民土地革命才是中国近代农村的唯一希望和出路。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潮的著名代表人物,戊戌时期变法维新运动的领导者,是当时"向西方寻找真理""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甘宁青回族新式教育早期发展缓慢,直至30、40年代时期获得蓬勃发展,本文将当时回族和中国两个内外因素结合起来,对其发展原因进行探讨分析,认为国民政府时期甘宁青回族新式教育的发展是当时回族文化运动、回族军阀集团主持的甘宁青早期现代化、开发西北运动、抗日战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农村合作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农村经济政策,贯穿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整个过程。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是当时社会经济、思想理论和政治斗争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运动的发生、发展,经历了理论准备、展开、推广、全面发展和结束诸阶段。农村合作运动是对旧式经济格局的一种冲击和突破,但是由于合作运动没有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当时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它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具有封建性质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记忆中第一次看球是4岁,在现场看天津队和广州队比赛,令人遗憾的是,我当时不懂足球,看了半场就不耐烦地走了。由于当时不喜欢足球这项运动,所以不但错过了许多精彩的比赛,还为了“抵制”爸爸看足球赛,在全家发动了“抢台”运动,爸爸只好在半夜看球。  相似文献   

11.
实现国家现代化既是一历史课题,也是一时代性课题."两步走"与"三步走"发展战略有共同的远大的目标和阶段性发展的构想,却有着不同的探索、和解读.其间的经验和教训,对推进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具有启迪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批林批孔”运动是文革后期一场奇特而又十分普遍的群众运动。文章对这场运动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阐释了毛泽东的儒法思想对“批林批孔”运动的影响,并对运动的批判内容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缠足产生于偏爱小脚的审美话语霸权之下,而放足则在政治话语霸权之下艰难前行,话语霸权在缠足放足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放足或禁止缠足上,男性审美话语霸权没有形成,而急切依赖政府的行政命令,反观缠足却很少有政府的参与,几乎完全由于男性的审美偏好而盛行,封建礼教等只是挟持缠足为己所用而已.不管缠足还是放足,都是积弱的男性话语霸权任意驰骋之场域.  相似文献   

14.
清末时期,在华基督教传教士以日本为典范,宣扬“西学”对日本社会变革影响的言论,对中国当时学习日本活动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引导作用。然而在运动开始之后,传教士又作出了消极的反应,担心日本对中国可能产生重要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青运动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少人将国家正在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与上世纪知青运动相提并论,两者虽然在人员流向、实施动机方面有近似之处,但是它们在时代背景、驱动力、程序、参加者的文化层次、身份待遇等方面都有着显著区别,因此不可混为一谈。通过比较可以获得启示:应重视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应在政治上给予"大学生村官"一定照顾和倾斜。  相似文献   

16.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命题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精神,也不合于逻辑和事实。一般的、抽象的运动和一般的抽象的静止都是绝对的,个别的、具体的运动和个别的、具体的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四月风暴",是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各院校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运动。它在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牵制国民党军的力量,有力支援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8.
“大跃进”运动与中苏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跃进”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苏关系的演变对“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有较明显的影响,表现在:首先,认识到苏联经验的缺陷,试图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党和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的根本动因,其次,苏联的赶超战略对中国“大跃进”运动的发动起了激励作用。再次,中苏矛盾的加剧对“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及其进程起了刺激作用,同时,“大跃进”运动也对中苏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书法美学的"势"范畴出发,借用现代符号论美学的"基本幻象"概念,我们可以明确书法的艺术特质就在"虚幻的律动"形式的创造。而这一基本幻象是点、线、墨变化运动与老庄自然观、孔孟"挺立道德主体"的人生观紧密结合的产物。它的确立为视听艺术内容与形式无法真正割裂的美学原理提供了证明。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与当代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的远程教育服务“三农”在对象和宗旨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开展为“三农”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需要从这场教育运动中获得借鉴,应该坚持全面、终身教育的理念,强调农民与知识分子的人格平等,注重调查、试验以及教育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