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十年代末,斯大林在苏联党内确立了他的个人领导地位,从这时开始,直至1953年他逝世为止,是苏联历史上的“斯大林时期”。在此期间,苏联形成了一种称之为“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该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和限制商品经济正常发展,同时又不得不在一定范围内保留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斯大林时期有关商品经济的所有理论与实践问题,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几乎都首先与斯大林的名字有关联。这一方面由于斯大林多次谈到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货币问题,1952年出版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则专门论述了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斯大林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和思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代末,斯大林在苏联党内确立了他的个人领导地位,从这时开始,直至1953年他逝世为止,是苏联历史上的“斯大林时期”。在此期间,苏联形成了一种称之为“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该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和限制商品经济正常发展,同时又不得不在一定范围内保留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斯大林时期有关商品经济的所有理论与实践问题,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几乎都首先与斯大林的名字有关联。这一方面由于斯大林多次谈到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货币问题,1952年出版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则专门论述了这一问  相似文献   

3.
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是斯大林诞生一百周年。斯大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在反对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在三十年代的关于阶级斗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就其基本方面来说是正  相似文献   

4.
对外政策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是国内政治向国际社会的延伸,是其基本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民族利益在国际舞台上的集中体现。对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始终建立在对国内外环境的客观认识和正确把握、以及对自身发展水平和时代主题的正确定位之上,才能体现其时效性和延续性。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正是伴随着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政局的变动,在对苏联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1953-1964年),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时期。他执政11年.也改革了11年。上台以后,赫鲁晓夫以非凡的勇气和胆略,向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斯大林模式发起了冲击,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对苏联的原有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苏联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农业是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史云 《老年教育》2016,(4):8-10
当年,斯大林的逝世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斯大林当时堪称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精神领袖。因此在他逝世之后,社会主义阵营中几乎所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都亲赴苏联参加葬礼。而唯一一位没有到场的领导人,就是对斯大林始终保持敬重的毛泽东,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呢?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史上,斯大林都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伟大人物。这与其说是他的不幸,莫如说是他的光荣。 自从1953年斯大林逝世迄今40多年间,对于斯大林及其哲学思想,无论从他所属的阵营内部,还是从其外部,均提出了毁誉不一的定评。个中缘由也非常清楚: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乃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就步入了以斯大林命名的新时代。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是第二大强国的苏联任职时间最长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之后国际共产主…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一国建成”论评析刘文汇众所周知,列宁逝世不久,斯大林就提出了在苏联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并导致了联共(布)党内的一场公开论争。对这场论争,我国理论界历来都肯定斯大林的观点是基本正确的,而且认为他的“一国建成”论进一步发展了列宁的“一国...  相似文献   

9.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1953-1964年),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时期.他执政11年,也改革了11年.上台以后,赫鲁晓夫以非凡的勇气和胆略,向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斯大林模式发起了冲击,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对苏联的原有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苏联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领导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斯大林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造成的失误,都与这个时期干部制度建设的得与失有密切的关系。斯大林在巩固和完善列宁建立的干部制度的过程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新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少弊端。对斯大林时期干部制度建设及其经验教训做一番历史的考察,可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13年斯大林逝世60周年之际,俄罗斯和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人民以各种方式怀念这位伟大人物。在经历了苏联解体和国家政治经济转轨的阵痛之后,俄罗斯民众更加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评价“国父”,斯大林的形象正经历一个“去妖魔化”的转变,斯大林主义研究在俄罗斯也是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联,还是个小生产占优势的、落后的农业国。为了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更大胜利,必须实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23年初,列宁同志在重病中,为苏联党和各族人民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提出了改造小农经济的社会主义合作制计划。但不幸的是,列宁同志尚未来得及亲自领导这次伟大的革命实践,便与世长辞了。列宁逝世后,以斯大林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列宁的合作社计划,开展了群众性的集体农庄运动。到1932年底,苏联全国先后建立  相似文献   

13.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是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领导联共(布)党开展了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斯大林对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等问题作过精辟的论述,在纪念斯大林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缅怀他的伟大功绩,学习他领导苏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啦在经济体制方面,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排斥价值规律,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在政治体制方面,在全国建立高度集中的党领导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缺少有效的人民监督,后来发展到极端则是个人崇拜的盛行与肃反运动的发生。斯大林模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左右着苏联的发展,留给苏联的也是一个问题成堆的、病态的社会。尽管苏联领导人几次试图调整与改革,但始终未能触及体制的根本痼疾;戈尔巴乔夫的一剂“猛药”,最终导致苏联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15.
陈建兰 《天中学刊》2006,21(4):10-14
苏联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导致了其族群意识的变化:列宁时代与斯大林前期实行向落后族群倾斜的优惠政策,这一政策导致非俄罗斯族群族群意识的增强;而在斯大林后期至勃列日涅夫时期,民族政策的失误带来了各族群族群意识的增强;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则导致了族群意识迅速向民族主义的转变。而苏联各族群族群意识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6.
三、人道化了的苏联哲学与苏联剧变苏联哲学的人道化并不是孤立的现象。1953年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经历了人道化的变化。例如文学,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4月16日的《文学报》上便有人发表文章批评苏联的诗歌缺乏主要的东西,即没有人。1954年《旗》杂志第5期发表名为《解冻》的中篇小说,反对官僚主义,呼吁关心人,尤其要关心知识分子。小说结尾说:“你看,到解冻时节了,”由此开始了以宣扬人道主义为重要特点的‘懈冻”运动。虽然文艺界不断进行对抽象人道主义的9睹0,但由于1961年苏共党纲公开打出7人道红破…  相似文献   

17.
苏联哲学在其发展的后期.经历了一个深刻的人道化过程。这是苏联哲学的实质性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面貌,而且对苏联的改革和社会主义苏联的解体产生了重大影响,是理解苏联历史性巨变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总结的重要历史现象。一人道化──1953年以后苏联哲学发展的基本倾向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与整个苏联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相适应,苏联哲学也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方面,苏联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新课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传统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大量新内容被发掘出来。对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8.
高中历史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二目 ,在分析苏联解体时概括了三方面原因。本人试就其中“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这方面谈点个人浅见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关于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特征苏联社会主义体制 ,一般是指斯大林领导时期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制 ,表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一 )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一 ,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 192 4年 1月列宁逝世后 ,斯大林机械地搬用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情况所作的“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设想 ,急于变革所…  相似文献   

19.
1953年3月6日凌晨,苏联莫斯科电台向全世界宣布了斯大林已于3月5日逝世的消息。 如今,斯大林去世已整整41年了,对于他的功过是非,历史已有了定论。然而,令人感兴趣的是关于斯大林死亡的原因,一直悬在人们的心头,成了历史学家们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近几年来不断有新的材料、新的证据公布于世。有人认为斯大林的死属于正常,有人则认为斯大林是贝利亚一手操纵的阴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经济模式在苏联确立之必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逝世后苏联放弃了新经济政策而选择了斯大林经济模式。这一选择绝非偶然侥幸,而是众多历史因素交互作用而致的一种必然结果。这些因素体现为经典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理论的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过、国际资本主义对苏俄的危胁、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传统的影响以及列宁逝世后苏共高层领导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和态度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