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新闻发言人是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1983年正式确立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虽较之国外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晚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其发展速度相当迅速。本文通过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着重分析其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博 《新闻世界》2010,(4):11-12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新闻发言人是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1983年正式确立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虽较之国外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晚了一个多世纪,但是其发展速度相当迅速。本文通过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着重分析其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及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于1983年正式确立。新闻发言人作为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最权威的发布者,实现了政府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与社会的沟通。“7·23”甬温线高铁追尾事故后,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的言谈表现让人们再次关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困境、新闻发言人的修炼、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等问题。本文以此事件为切入点,谈谈笔者对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植根于具体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性质和内涵十分丰富。新闻发言人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新闻发言人是有别于新闻媒体的特殊的、最直接的政府喉舌;新闻发言人还是党和政府、新闻传媒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沟通的一座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5.
王展 《今传媒》2005,(7X):20-21
从2003年开始,“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开始成为热门话题。我国早在1983年就正式确立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全国各级政府部门迅速普及,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SARS肆虐中国的这场危机中,政府和公众都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公开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作为信息公开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危机处理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术界开始了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系列研究,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了很多学科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6.
陈羽峰 《今传媒》2012,(10):56-57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化的进程,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得到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党和政府也出台了相关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原则措施,但原则不等于法律。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其实也还没有真正走上制度化的道路。本文拟从社会学关于制度以及制度化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制度化现状。  相似文献   

7.
新闻发言人制度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然成为我国政府对外沟通,公众反馈的重要方式,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普遍确立,也反映了我国对公民权利的重视和改善,亦是社会法制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从"外宣"制度到"新闻发言人"制度,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反映的不仅仅是社会变迁,更是传播制度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下全方位转变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从公共关系学角度分析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关活动。它的发轫和发展源自政府公关的需求。本文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重要性以及在我国暂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从新的角度正确认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面目,并为其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始设立。2003年之后国内新闻发言人制度从中央到地方蓬勃发展。关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是一个热点,研究视角十分丰富,涉及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关系等学科。本文对国内对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进行概况归纳,对于关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闫雨辰 《新闻世界》2012,(2):8-9,13
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诞生于1983年,该制度的建立不仅改善了自建国初期开始实行的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政府新闻的制度,其对新华社乃至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梳理1983年以前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背景与历史事件,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成因及其影响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起步、发展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大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加快,2003年的"非典"疫情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已建立中央、省部级和地方三级新闻发言人体制.虽然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和不足,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于1983年.当时只是为了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从最初只局限于中央一级,发展到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委和各省级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着引导社会舆论、改善政府形象的特殊功效,对政府的管理和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经由政府的大力提倡,2004年步入稳健发展阶段,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级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有13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媒体在对该制度争相报道的同时,也开始以更理性和成熟的态度看待政府这一重大举措。新闻传播理论界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宣讲现代传播理念,同时也将新闻发言人制度列为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黄奇萃  童兵 《新闻传播》2010,(6):11-13,17
2009年,“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个概念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被正式提出。这是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既联系又区别的一项新制度.它应该如何汲取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成熟经验.同时又走出自己的特色.值得学界探索。本文从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该制度的定位及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的主要问题等几方面出发.结合业界及学界对政府信息公开及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成果.对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理论框架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2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发言人制度最近成为媒体和公众议论的热门话题。我国从1983年开始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但国内相关研究还很薄弱。本文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行了界定,从大量文献资料中,梳理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20年来的发展脉络,并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走向法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始,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20年来,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保证公民知情权,加强公民参政议政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新闻发言人制度是  相似文献   

17.
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需要,是政府调节公共关系、处理公共事务的手段,也是政府主动沟通媒体、加强舆论引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纷纷建立和完善了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并相继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将这一措施作为政府各类信息向社会公开的窗口。1983年,外交部率先任命了新闻发言人,开创了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先河。2003年上海、北京等地开始任命新闻发言人。2003年9月和11月,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了两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来自66个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市区政府的177位学员…  相似文献   

18.
蒋梅梅 《新闻世界》2014,(11):198-199
在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带动了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各大中型企业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但由于大部分企业对新闻发言人的传播功能认识不到位,经验不足,使企业新闻发言人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只有正确认识建立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必要性、把握好企业发言人传播功能,才能让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企业公关宣传中展现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虹 《声屏世界》2010,(6):19-22
新闻发布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直接结果,其根本目的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使政府的活动更加易于被普通民众理解和接受,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新闻发言人是一种传播现象,是一种传播形式,更是一种传播制度。作者作为广播电视管理机构的新闻发言人,以自己的实践,阐述了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读完该文,广播电视媒体工作者不仅可以理解新闻发言人角色意义,还可以从中领悟出如何利用新闻发言人来完善自己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在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培训新闻发言人和开展新闻发布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级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有13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如何建立和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项既现实又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课题。下面,主要结合上海市政府一年半来的探索和实践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