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关于内蒙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厚的民族化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没有建立起一个明确的开发理念,对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化旅游资源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开发内容和模式选择上思路单一,眼界不宽,存在着因陋就简和贪大求全两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2.
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化高度融合的经济产业,临沧地区民族化旅游业刚刚起步,许多工业还有待于加强,本就临沧地区民族化旅游资源蕴藏情况,开发现状及如何开发民族化旅游业进行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建设云南民族化大省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巨大工程,是以各地州,各民族的发展为基础的,而民族服饰是民族化特色最集中的载体和窗口,住居澜沧江畔的临沧地区,是云南多元民族化的汇聚地和沉淀地之一,当今东西方化交流和撞击日趋加剧,现代化影响力加大的形势下,少数民族服饰化逐期淡化的趋势也是临沧地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这是建设云南民族化大省和培植民族旅游产业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化艺术如何发展的问题上,新疆各族化艺术工作站在化与民族进步的高度,积极进行本民族化的反思,转变传统思维定势,正确对待民族化遗产与民族化的创新,探讨新疆各个民族的化进行在共同进步中求发展的问题,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新疆本土化,反对封闭意识和排他性,提倡进取意识、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心理的认知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化心理是民族精神的真实体现,由数千年历史化积淀而成。它反映在民族成员的价值观、伦理观、宗教观、审美观等各个方面。分析民族化心理应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应持化相对论的态度,避免孰优孰劣的划分。不同民族能够共存和交往说明不同民族化心理是可以认知和融合的。对民族化心理的认知就是要对化差异认可和认同,并且从传统的化中发现民族化的进步和发展,实现跨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民族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开发民族化旅游资源必须坚持四个“统一”,以及所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周蓉 《西北师大学报》2001,38(6):104-108
西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应该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实施化优先发展战略能够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进而带动和支持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引导民族化与宗教化中积极因素发挥其社会协调功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能够创造民族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环境,促进民族化产业化和经济发展,因此,通过实施化优先发展战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一条符合西北民族地区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汉民族化精神以自我体验和客观务实为特征。汉字与汉民族化精神完全契合,是汉民族化精神的必然选择。作为汉字构形基础的“象形”是汉民族化精神在造字行为上最基本的实践。汉字构形运用了汉民族化精神中讲究空间对称和体式稳健的的美学原则。汉字认知,往往具有考古等方面的深层化意义。汉字形体因基于“象形”而显得个性特征强。汉字是一面具有伟大号召力的民族旗帜。汉字共汉民族化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建设民族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之。从哲学角度考察化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探讨化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辩证关系;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解决化自身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化的多元化存在和全球化趋势这两对矛盾;民族化建设中应把握三个基本方法:立足自我、面向世界,共存共赢,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它需要民族化的总体自觉意识作为推动力。20世纪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宣传和科学运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相继形成,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由于民族化自觉意识不强,时代主题转换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种种困境。新时期先进化建设有利于培养明主体的民族化自觉意识和促进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与评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化旅游是近年来旅游的热点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文章运用民族文化学的有关理论 ,主要论述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对当前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的几种开发模式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12.
对民族村寨旅游活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是目前旅游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选择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为研究对象,经细致的调查,缜密的分析,试图对翁丁村佤族旅游活态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建立佤族活态文化旅游村是翁丁佤族村旅游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水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社会历史文化价值。在传承中要实施水族传统体育文化品牌战略,要加强景区旅游与水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的一体化开发,应重视水族传统体育文化基地建设,要着力解决发展水族传统体育文化资金短缺的问题和加强水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分析、研究草原旅游纪念品现状入手,就此领域蒙古族原生文化元素的发现与提炼以及在草原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导入,面向旅游市场的推广等问题进行阐述。在草原旅游纪念品中,位居中心位置的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研究与发现其中的蒙古族原生文化元素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导引业界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彰显蒙古族原生文化元素,事关该领域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发展文化旅游,打造“文化大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作为 2 1世纪增长最快的旅游产品 ,在弘扬民族文化 ,展现地方风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大连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并建议把确立“大旅游”的发展思路 ,构筑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及加强对外宣传促销作为大连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饮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湘西苗族、土家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充分利用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创造了具有湘西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应深层次挖掘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饮食文化旅游,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更好的弘扬民族饮食文化,促进饮食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侗族保留了世界上少有的"原汁原味"的建筑群落,形成了独具历史特点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建筑风格。开发、利用这些文化遗产,对于贵州的文化旅游开发意义重大。在旅游开发中侗族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研究价值,通过开发侗族建筑潜在的价值,可以发挥它的综合效益,从而助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旅游人类学的有关观点,在分析了我国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对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创新,从认识前提、开发基础、开发要求、开发途径、制度保证等七个方面作了对策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变迁是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两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桂东北灵川县灵田乡盘家村瑶族的文化变迁进行了考察,发现其民族传统文化体系已出现了整体性的变化,无论是显形的物质文化,还是隐性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由此可归纳出盘家瑶族文化变迁所表现出的全面性、相互性、特殊性、主导性、不平衡性的特点。盘家瑶族文化变迁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但盘家瑶族文化变迁也使其自身的民族特色趋于消失,给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新疆社会发展及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分析了新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提出整合新疆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实现新疆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