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华明 《现代语文》2004,(5):42-42
春秋三传:《春秋》是由孔子编定的,被称为儒家经典。春秋三传就是关于《春秋》的三部解经之作,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东汉班氏三兄妹:班固、班超、班昭。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宋代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即苏氏三父子。南宋四家: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元曲四大家:关…  相似文献   

2.
杜甫在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上,占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他所写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  相似文献   

3.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无家别》、《新婚别》、《垂老别》)正是这特定时代的投影和折光。诗人将他的所见所感写进诗中,表现出同情人民、热爱祖国、憎恨黑暗现实的高度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4.
“三史”、“三别”足杜甫的杰作,肖涤非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不是《古诗十九首》,而是‘三吏’、‘三别’。”(《杜甫诗选注》)杜甫为何能写出如此惊天动地、光照千古的作品呢?仇注于《无家别》后引王嗣爽曰:“上数章诗,非亲见不能作,他人虽亲见亦不能作。公往来东都,目击成诗,若有神使之,遂下千年之泪。”“非亲见不能作”,说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他人虽亲见亦不能作”,又说明作家自身思想艺术修养之  相似文献   

5.
《无家别》是杜甫的著名但诗“三吏”、“三别”的最后一首,也是其中写得比较沉痛凄怆的一篇。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安》写无丁,《潼关》写防御,《石壕》写遣妪,《新婚》写怨旷之夫妻,《垂老》痛阵亡之子孙,而这首诗写的则是归来无家,别亦无家的情事。诗题同前五首一样,也是诗人从现实生活出发,“即事名篇”,自拟的新题。顾名思义,既名为别,就应有告别的对象。《新婚》是新娘向将上前线的新郎誓别,《垂老》是老翁向老妻诀别。独这篇没有告别的对象,从头至尾都是一个士兵的自言自语。浦起龙谓:“似自语,亦似语客。”其实是自己向自己告别,仿佛对苍天倾吐着自己无家可别的悲哀。但这罕见而简短的告别词却概括了天宝乱后唐代社会衰损败落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知识网站     
与“三”相关的文化常识 三友: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三史”。 杜甫“三吏”:《新安吏》、《潼关吏》和《石壕吏》。 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三舍:古代计程单位,一舍三十里。 三教:指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7.
谈及杜诗之人民性,许多诗家、诗歌评论家常以“三吏”、“三别”以及长篇巨制的《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作为依据,而不大注意一些不算名作的小篇什。但是,动乎人者莫过于情。有些诗作,篇什虽小,却感情真挚,感人至深。如他的七律《又呈吴郎》,人民性非常浓烈,又很感人。  相似文献   

8.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了解杜甫的人无不知晓他著名的“三吏”“三别”这组诗是公元758年安史之乱时,作者从洛阳回华州任所,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的。在杜甫诗中,“三吏”“三别”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石壕吏》又是其中传诵最广的一篇。  相似文献   

9.
新安吏《集注》引师曰:“从《新安吏》以下至《无家别》,乃乾元元年所作。肃宗于至德二载改元乾元时,九节度兵围安庆绪于相州,大败而还。”《草堂诗笺》引师古云:“乾元元年时,九节度兵围安庆绪于相州,大败而还,朝廷调诸郡兵益急,虽次丁尽行。秦之谪戍,无以加此。”按:子美于乾元元年六月,贬掾华州,冬还洛阳。乾元二年三月  相似文献   

10.
三领:《周领》、悟颂人仿颂》的合称.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三史:《史记》、淑书》、《后汉书》的合称.三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的合称,三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三苏:宋代苏沟、苏武、苏辙父子三人合称。西晋三张:张载、张协\张元的并称(兄弟三人为当时诗人1唐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吏:《新安吏》、《重关吏》、《石壕交)三别:《新婚别》、《垂老刘太《无家别、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的并称。南宋词坛三绝:周邦彦、姜基、王沂孙。明代三袁…  相似文献   

11.
在杜诗“三吏”、“三别”中,《石壕吏》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然而不少论者对此诗的评论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对诗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吏”的分析、认识上。说到石壕吏时,“凶狠、残暴、狠毒”、“如狼似虎”、“叫嚣(?)突”、“既凶且奸”等等通常用来形容恶人的词语全都用上了。这哪里是在分析作品中石壕这个吏,分  相似文献   

12.
《三吏》、《三别》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其中的《石壕吏》,一直被选作中学教材。如何评价这组诗的思想意义,过去似有定论。近年来,一些同志提出了相反意见。正确评价这组诗,不仅是杜甫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关系到用什么思想教育青少年学生,因此,有讨论清楚的必要。《三吏》、《三别》是在什么背景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呢?这是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三吏》、《三别》写作于759年3月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经过一年多时  相似文献   

13.
牵晓萍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5):77-79,87
朝鲜诗人丁若镛的“三吏”《龙山吏》、《波池吏》、《海南吏》是受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启发、影响而作。两组“三吏”在诗歌题材、体裁、韵脚、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中朝两位诗人所生活的时代和各自文学素养的不同,使得他们的诗歌创作各有特色,瑕瑜互见。总的来说,尽管在整体艺术成就上丁诗稍逊于杜诗,但他的“三吏”还算是一组比较成功的仿杜诗作,这是诗人自觉学习汉文学并有所创新的结果,堪称是中朝诗歌交流史上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4.
杜甫《垂老别》有句云: 老妇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其中“岁暮”一词颇费解。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乾元二年(759)三月,由洛阳返回华州任所,耳闻目睹了人民的痛苦情状,写成了组诗《三吏》、《三别》的。既然是春三月,而何言“岁暮”呢?近查《钱注杜诗》、《杜诗镜铨》、《杜诗详说》、《读杜心解》等书,对“岁暮”一词,均未有注。建国后,新出版的杜甫诗选,多数也都避而不注,但在译文中却译作“老伴卧在路旁啼哭,寒冬腊月穿的是单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杜甫诗选读》)但  相似文献   

15.
杜甫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顶峰。他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把目光投向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社会,写下了《春望》、《兵车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不朽的名篇,后人常用“雄浑苍劲”、“沉郁顿挫”等词来形容其特点。其实他的名篇中也不乏清新自然之作,《绝句(其三)》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杜甫在“三吏”、“三别”中是以诗人的眼光而不是以史官的眼光来叙事的。“三吏”、“三别”分别给古代叙事诗提供了“对话”、“代言”两种叙事形态,形象地表明了杜甫的叙事立场和情感态度。“三吏”、“三别”虽以“时事”入诗,但其所叙之“时事”经过“意化”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增饰”和“凿空”。将诗与史打通的跨学科研究,应是将两置于一定的社会化生态环境中,探讨诗与史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而不应是诗与史“互相印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吏为师”是秦代专制集权思想统制的一种措施,是法家从商鞅、韩非到李斯的一贯主张,得到秦始皇认可的一项措施。近来有《中国教育通史》一书解释说:“以吏为师”,并非秦代创建的制度,实则是周代“宫师合一”、“政教合一”思想的延续。并认为章士诚在《文史通义》中说过:“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就是铁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与新闻在写作上很难找到共同点,有趣的是,唐代不少许人善于用诗歌语言去搞新闻爆料。 杜甫最爱写民生类新闻,而且善于跟踪暗访,程著名的《三吏三别》中.他爆出“有吏夜捉人”的消息。有的时候,杜甫电喜欢写长篇通讯类稿子.比如《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革木,”描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率遭遇,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氏《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在乾元二年已亥(七五九)条下注道; 公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按:《旧书》“乾元二年四月癸亥,以久旱徒市雩祭祈雨”,《通鉴》:“时天下饥馑,九节度围邺城,诸军乏食,人思自溃”,此与公诗《夏日歉》正合。《唐书》本传:“甫为华州司功,属关辅饥,弃官客秦州。”盖是时东都残毁,既不可归,长安繁侈,又难自存。(在  相似文献   

20.
1 填空(从略)2 选择(从略)3 名词解释上官体宫体诗初唐四杰沈宋王孟高岑李杜“诗仙”“诗圣”“三吏”“三别”新乐府“即事名篇”张王元白古文韩柳《三戒》永州八记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郊寒岛瘦”传奇变文词(文体名)花间词人诸宫调话本白居易体晚唐体西昆体《六一诗话》慢调三苏苏门四学士江西诗派大晟词人中兴四大诗人苏辛格律词派四灵派江湖派诚斋体《剑南诗稿》《沧浪诗话》《中州乐府》《指南录》“说话”勾栏瓦肆入话《大宋宣和遗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