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中超:中国足球的重新包装?中超:甲级联赛的升级换代?中超:职业联赛以来中国足球的第二次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从甲A到中超,中国足球职业化走过了十一个春秋,却在中超的第一年里,经历了历史上最混乱,最暗淡的时光。中超与甲A到底有什么不同?这就像问演《卖拐》的赵本山和演《刘老根》的赵本山有什么不同一样,其实都是一回事。只是“刘老根”比“大忽悠”形象好点。但中国足球却并非如此.强行上马的中超尽管也是中国足协精心筹划的“形象工程”.最终却被证明是一个“没有形象”的形象工程。2004年.中国足球经历了一次改革浪潮,而中国足球的改革之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形容人生是"在冷漠的孤寂中苦熬。"对于中国足球,也许这是最贴切的形容。但,难受的也不仅仅是在苦熬的足球人。"请假装你舍不得我",这应该是球迷对中国足球的呼唤,失望中有最低底线的坚持,听来有令人哀叹的心酸。这样的心酸无疑加剧了足球人的苦熬。假装舍不得的还有中超球员,一场中超赛制改变的传闻令中超球员如临大敌。为了给  相似文献   

4.
沈默 《新体育》2014,(2):86-88
23年前,辽宁曾为中国足球拿到亚洲冠军。23年后,恒大的投资狂潮,换来了中国足球10年低谷中的又一次辉煌。2014年,亚冠会进入“中超时代”吗?  相似文献   

5.
中超SOS     
“假球、黑哨、大盘”——中超元年被焰下了不光彩印记。国安退出,金融大鳄张海下课、球员发不出工资……十年甲A积聚的矛盾终于在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第十一个年头——“中超元年”爆发了。1991年在北京饭店贵宾楼,李铁映同志在听完年维泗关于足球改革汇报后,指出职业化要一步到位。但十年了,中国足球职业化尚未到位。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正在经历着一个大关,第二次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5月17日,18日的中超、中甲义赛奉献了中国足球的一片爱心,在这温情之夜,每个赛区都洋溢着对灾区的关怀之情,竞技因素退居到次要地位。中国足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动着所有的球迷。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州恒大队在2013年亚冠赛夺冠,世界各地开始关注这支新晋崛起的中超豪门。“恒大现象”的出现是巨资注入足坛的结果,通过分析中国足球发展现状及恒大的足球营销策略,提出了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超俱乐部今年聘请的外籍教练规模空前,势必极大地提升联赛的精彩程度和观赏性。然而对于中超球员来说,洋帅恐怕只能提高他们的临场技战术水平,而难以提高其足球智商。因此,高水平的洋帅不代表高水平的联赛,中超乃至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需要大批高水平的本土教练,从基层培养大批高水平的青少年球员。  相似文献   

9.
郝清亮 《新体育》2021,(3):111-111
中超欠薪仅是表象,是过去这些年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高举高打”、攀比金元足球催生的恶果,是急功近利、泡沬足球导致的必然崎形。欠薪的实质是欠债,是俱乐部欠职业足球的债,是中国的职业足球欠足球职业化发展规律的债。  相似文献   

10.
当年甲 A 之兴,起于成都球市。成都足球回归中超,将辐射、带动整个西南足球。成都谢菲联五牛是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外资俱乐部。国际足联、亚足联章程里,没有不允许跨洲俱乐部之间的股东融资。这是中国足球引进外国先进足球的一种新模式,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1.
张学民 《当代体育》2012,(29):34-39
这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自1994年创办以来最疯狂的一个夏天,德罗巴、巴里奥斯、雅库布、卡努特、凯塔,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如今都与一个词联系到了一起——"中超"。光名气大还不够,中超新援要的就是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12.
从健力宝青训计划,到外资抢滩中超,再到如今的港商杨嘉诚收购伯明翰,中国足球的洋务运动,从一开始到如今,始终有着商业利益的影子。当商业介入国内足球市场,中国足球的寻找重启键之路,能否能寄托在商人们的手中……杨嘉诚真如法新社所言,是中国足球的救世主吗?  相似文献   

13.
告别了喜迎中超开幕的阳春三月,仍然对中国足球的复苏抱着一份希望的我,面对着如此难得的假期不甘寂寞,在到南京游玩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足球回来了     
马晓  吕露 《新体育》2012,(11):92-95
中国足球可以没有武汉队,但是武汉不能没有足球。从宣告退赛到重返中超,汉军的回归之路走了1465天。在江城的街头巷尾,生活着很多与武汉足球兴衰成败息息相关的小人物,再没有比他们更值得陈述的故事了。  相似文献   

15.
俱乐部发展是中国职业足球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方向。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超俱乐部的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超各俱乐部最显著的特征是缺乏传统足球文化、赛事文化和球迷文化;(2)在过分追求功利性足球氛围下缺乏整体的文化底蕴,俱乐部管理经营理念模糊;(3)"金元足球"处于投资主体地位,缺乏鲜明特征的文化价值目标。因此,以联赛为本,增强群众基础,发展高水平的裁判和俱乐部实体化、制造俱乐部间的良性竞争是我国职业足球赛事持续性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这个到现在也许已经不再被人们所时常提及的名称,悄悄地走过了它近乎1000个日子。当然在这3年的时间里,这个被称为先天不足的畸形儿还是被赋予着一次次的恨铁不成钢的希冀,因为尽管它的名字由"中国足球甲A联赛"变化成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不变的仍然是那个让人爱恨交加的——中国足球。盘点三年中超悲悲喜喜  相似文献   

17.
戴舟  董奎 《体育风尚》2021,(5):128-129
从2010年恒大集团收购投资广州恒大俱乐部为标志,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开始进入金元时代,各职业足球俱乐部也不断加大投入,中超进入金元时代。当前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开始缩紧开支,减少投入,大量职业足球俱乐部面临困境。通过对当前的中国职业足球联赛进行分析,讨论当前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面临的困境,本文以中超冠军江苏苏宁队为例进行分析,探讨造成目前困境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落实《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促进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春去春又来     
倪佳伟 《当代体育》2012,(13):26-29
20个进球,20万观众,清新风暴席卷中超,大牌球星超级表现,2012赛季中超首轮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有人都惊喜的发现,在以为中国足球的已经跌入寒冬不知何时自拔的时候,春天竟悄悄来到。  相似文献   

19.
“中国足球需要人格的提升。”2004年,以大连实德为首的七家中超俱乐部大闹“十月革命”时.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此言非虚,如果那些混迹于足球界内的人士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即使再好的制度,恐怕也难拯救中国足球。人格的提升,应是中国足球2005年面临的一大任务。王小波在《革命时期的爱情》里有一段关于中国人的哲  相似文献   

20.
朱广沪:玩的是疯狗——成于乱世,死于乱世,让中国足球畸形地"疯"了一次说来他应是受命于危难之时。阿里汉被解雇后,在中超率领健力宝夺冠的"教父"被中国足协一眼相中而即刻走马上任,开始实行"国奥国足"一肩双挑,中国足球开始了一段充满想象力的豪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