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刀 《新体育》2004,(2):41-41
从最初的“韩流”到2000年开始的“南风劲吹”,洋帅们几乎一统了甲A的天下。然而,就在中国职业足球向中超过渡的时候,国内各中超俱乐部在选用主教练的问题上却呈现出“土帅”回流的趋势。到目前为止,除山东鲁能依然青睐洋帅外,已经有9家俱乐部将帅印交给了国产教练。谁能料到,在经过了10年甲A的轮回之后,中超元年又轮到了国产教练来唱主角。  相似文献   

2.
朱春明 《新体育》2003,(10):42-43
甲A的多少故事,仿佛还在身边;中超的多少期待,就将来到眼前。中超到底什么样?有人说,是“翻牌甲A”汤换药不变;有人讲,是挽狂澜于即倒的救命仙丹。中超的脚步越走越急,却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中超的神秘谁不想先睹为快,不如随我们一同看看。 ——编者  相似文献   

3.
原本想写的是《假如突然有一天没有了甲A》,想无论如何给甲A说两句好话,热爱谈不上,惋惜总该有点吧。但立马招来一阵攻击:怎么能没有呢?没有了甲A就变成中超啊!甲A之后是中超没错。明年是甲A的第十个赛季,也是最后一个,然后就要进入中超了。各支球队将使出各式花招让自己达标,不就是总资产多少多少,年利润多少多少吗?只要账面上体现出来了,你就没理由不让我进中超。再然后就是这个赛季和下个赛季的成绩。如此看来,本赛季留给未来中国足球的贡献将是把位列倒数的陕西、大河、八一推到悬崖边上。进入中超之后呢?记得曾经想…  相似文献   

4.
新任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先生在赛季前提出了“要在CBA的第十个赛季打造篮球中超”的概念,这无疑宣布,CBA的第九年是中超的缓冲年,也是甲A时代的最后一年。用足球界的说法,应该是“末代甲A”。这也无形中为CBA炒作添了把干柴,谁是甲A时代的最后冠军?谁会成为本季风云人物?联赛能否培养新人进军雅典?把CBA细分一下,中超前夜的联赛,各家不论为名还是为利,不可避免会有一番争斗,暗战已经开演。  相似文献   

5.
明年,中超将会打响。比较计划体制色彩更浓的甲A甲B,中超这个名字无疑是激动人心的,它象征着市场,代表了市场。 明年,中超将会打响。虽然在时间的延续性上,中超在它诞生的第一年里,就会面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杯和奥运会3大足球赛事的冲击,但这对组织者而言,也不啻是一个机遇,它可以更证明组织者的实力和魄力。  相似文献   

6.
方正宇 《新体育》2014,(11):110-110
从甲A到中超,国内足球职业联赛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但真正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商标却屈指可数。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球队商标,往往随着俱乐部易手而变成了历史名词,其曾经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也随之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7.
木头 《当代体育》2003,(46):52-55
新任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先生在赛季前提出了“要在CBA的第十个赛季打造篮球中超”的概念,这无疑宣布,CBA的第九年是中超的缓冲年,也是甲A时代的最后一年。用足球界的说法,应该是“末代甲A”。这也无形中为CBA炒作添了把干柴,谁是甲A时代的最后冠军?谁会成为本季风云人物?联赛能否培养新人进军雅典?把NBA细分一下,中超前夜的联赛,各家不论为名还是为利,不可避免会有一番争斗,暗战已经开演。  相似文献   

8.
因为中超,本赛季的甲A充满了不确定的变化。随着联赛第一阶段的结束,这种迹象已经初露端倪,积分榜上的风云变幻,外员的更替,以及部分教练的如坐针毡,全面吹响了进军中超的号角。联赛刚刚打过6轮,现在下什么定论都还为时尚早,但就这第一阶段比赛所表现出来的某些信号,至少可以看出接下来联赛的一些走向。  相似文献   

9.
中超惊梦     
中超,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还不太清楚的东西。本来甲级联赛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还都没能解决,中超是否大跃进了一点,我们也不敢随便乱说。反正它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且必将取代甲A联赛成为我们关注的目标。 2004年的中国足球将全面实施全新的联赛体制,“中超”将有10支或8支球队,“中甲”将有12支或10支球队。这是在上海落幕的“老总峰会”上,中国足协副主席张吉龙宣布的。张吉龙透露,2004年的联赛由于球队数量的减少,到时候可能实行3循环联赛体制。他还对中超联赛的球队冠名作出了肯定的要求,到时候不再允许中超球队的名字像现在的  相似文献   

10.
知情——半月大事,了然于胸 末代甲A各项最佳揭晓 2003年甲A联赛颁奖典礼近日 在上海举行,阿尔贝茨当选中国足球先生,吴金贵当选最佳教练,最佳射手由马丁内斯、阿尤、李毅共享,最佳新人为刘金东,最佳裁判是孙葆洁。上海申花队队员张玉宁获得一个特殊奖项——网上最受欢迎球员奖。自此,10年甲A的所有工作日程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中超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从甲A到中超,中国足球职业化走过了十一个春秋,却在中超的第一年里,经历了历史上最混乱,最暗淡的时光。中超与甲A到底有什么不同?这就像问演《卖拐》的赵本山和演《刘老根》的赵本山有什么不同一样,其实都是一回事。只是“刘老根”比“大忽悠”形象好点。但中国足球却并非如此.强行上马的中超尽管也是中国足协精心筹划的“形象工程”.最终却被证明是一个“没有形象”的形象工程。2004年.中国足球经历了一次改革浪潮,而中国足球的改革之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2.
终于,中超能够在平稳中熬过第二年,没有罢赛,没有革命,也没有混乱,不过,中超也更加没有了激情也没有了吸引力。和整个赛季的风平浪静一样,中超赛场的看台也变得更加安静,中超这个词汇离球迷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远。现在的中超更像是各个俱乐部的自娱自乐,而很多球队甚至还觉得自己像那么回事,其实,他们已经和现代足球南辕北辙了。  相似文献   

13.
十年甲A,大旗一挥.改名中超。同时,随着中超联赛的举办,一个新的杯赛——中超联赛杯应运而生。岂料,这个足协寄予厚望的杯赛刚刚诞生.却有点像过去的足协杯,又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相似文献   

14.
张越 《新体育》2014,(12):34-36
已经结束的2014年的中超联赛射手榜上,中国前锋寥寥无几,前十位中只有武磊一名本土球员。在纵向比较之下,10年甲A,本土射手9次登顶射手榜;10年中超,只有李金羽两次成为射手王。中国足球职业化20年,联赛逐渐成熟的同时,本土射手却后继乏人。  相似文献   

15.
按照计划,我们在2004年5月16日将原有的甲A10.0系统全面升级到中超1.0,并开始进行全面跟踪测试。由于2004年的任务繁重,故关于中超1.0系统的测试不得不断断续续进行,直到2004年  相似文献   

16.
国奥溃败,国家队迟迟找不到状态,2004足球大年中发生的一切让中国足球离美好的目标越来越远。在这样一片抑郁的气氛中,全新包装的中超联赛登场了,尽管因为国字号赛事而使得赛程支离破碎,尽管赛前关于资格问题而焦头烂额,但万事开头难,第一届中超还是带来很多期待的。比起原来的甲A,中超到底新在哪里还存在很多疑问,是换汤不换药?还是改头换面?一切都只有在比赛开始后才能见分晓,但至少一些新动向,新气象已经让球迷跃跃欲试了。  相似文献   

17.
当末代甲A以一种尴尬的姿态偃旗息鼓之后,呼唤已久的中超即将浮出水面。未来的中超将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引领中国足球的潮流?坦白地说,球迷心里没底,媒体心里没底,恐怕连力倡并推出“中超”的中国足协心里也未必有底。  相似文献   

18.
今年联赛看“东西” 一年一度的联赛工作会议3月1日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除了确定2004年12支中超名额外,还确定了18支中甲的联赛设置。根据中国足协的规定,今年的甲A联赛将实行捆绑计分的原则,即2002年各队的成绩乘以0.5,然后加上今年的成绩,最后3名将降入甲B联赛,这3支球队也就失去了进入中超的资格。前12名球队如果通过了中超联赛的18项考核,将会顺利进入中超联赛。而今年从甲B联赛中升级的两支球队,按照成绩只能排在第13、14位,如果前12名甲A球队全部达标,那么升级的两支队伍也就失去了升  相似文献   

19.
新华路体育场是湖北足球的圣地,曾经喧哗过,辉煌过,即使武汉队成绩不好,也绝对没有人相信,这里不会再有中国的顶级联赛球队。许多球迷对武汉队本赛季的糟糕战绩看得很开,大不了明年看中甲,武汉队在中超打不过别人,在中甲绝对是强队,何况中甲享受的快感还多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足球而言,2003年是非同寻常的—年,在这一年甲A将完成一个历史性的终结,中超会渐渐浮出水面;而对于甲A各俱乐部而言,2003年必然是磨刀霍霍的一年,能否与时俱进、亲身见证这次意义深远的新旧更迭,尽在“一哆嗦”。围绕这“—哆嗦”的话题有很多,而其中最感挥之不去的是关于八—队的,在中超的年代,那支曾辉煌—时的军旅,身影能否依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