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文件精神,河南省致力于校园大课间活动的课程化、制度化、品牌化,有力保障了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的时间,成效显著。2014年11月10日下午,郑州市金水区迎来了河南省第四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会前观摩了金水区三所学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推进会上,河南省教育厅厅  相似文献   

2.
<正>5月10日上午,河南省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经验交流现场会在郑州市金水区举行,此次活动正值河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3周年,活动的举行为继续交流、学习、探讨、摸索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之路,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打造了保障的平台。一天  相似文献   

3.
刘志平 《体育教学》2011,31(3):34-35
一、学校引领式:先诱其趣,满足合理需要,被动参与 1.校域阳光体育是社会阳光体育推进和发展的基础。学校是推进和开展阳光体育的最前沿阵地。怎样才能使阳光体育在校园里全面推进和展开呢?通过二十多年的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组织,在县域内对各级各类学校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调研,归纳总结后主要是:校园整体氛围不好(怕学生在活动中出安全事故),学生基础性的体育教学不充分,学校体育场地及配套设施不全,等等。  相似文献   

4.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有关精神,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健全学生人格,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持续发展,2016年11月2-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办、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现场会展示活动暨研讨会在金水区成功举办。教育部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河南省教  相似文献   

5.
阳光体育之特征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法对"阳光体育"的特征与发展进行研究,以"阳光体育"促进学校体育和增强我国国民体质的作用为研究重点,对现阶段我国各级学校中开展的"阳光体育"进行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阳光体育"的深刻含义与特征、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阳光体育"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面对"阳光体育运动"所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切实落实"健康第一"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对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障碍性因素从体育健康观、社会环境、体育资源和体育课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体育健康观是影响阳光体育开展的思想根源,教育环境和社会体育环境是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外部环境,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师资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物质基础,安全风险、教学评价和学生体育需求是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内部动因.其中,安全风险和学校体育设施是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7.
“阳光体育”内涵与发展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阳光体育"的内涵进行研究与探讨,从加强"阳光体育"在学校体育和增强我国国民体质的作用人手,对现阶段我国各级学校中开展的"阳光体育"进行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阳光体育"的深刻含义、发展中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对"阳光体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必须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推进阳光体育工程的实施。本文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对现阶段我国学校实施模式进行归纳,并对学校推广阳光体育的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分析,为学校制定更科学客观的阳光体育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各地各类学校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地方一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有被淡化的趋势.这些都是阳光体育运动缺乏长效机制的缘故.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具体措施有:(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全员参与,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2)设置组织机构,加强教师培训,保证阳光体育运动常抓不懈;(3)完善学校体育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4)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各种体育资源;(5)科学设计,开展有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6)积极宣传,加强阳光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娄国 《体育风尚》2024,(1):158-160
为了有效推进中国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发展,有效提高身体健康,中共中央国务院从2007年开始“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2017年制定《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使坚持体育锻炼成为青年的生活方式和时尚。近10年来,学校的课外体育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在一些学校,由于高考的压力,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不足,阳光体育活动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利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的方法,以南京第一中学课外活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中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调查分析了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兴趣、动机、规律及组织情况。旨在探索提高高校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及长效性,为阳光体育活动的持久执行提供可行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和增进青少年体质而开展的一系列阳光体育活动,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效果。这些进展和效果表现在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阳光体育活动产品,比如冬季长跑活动,校园集体舞、“30人31足”绑腿跑、浙江省的“万班千校篮球赛”、还有山东省的“阳光体育大擂台”等等。以至于各地出现许多优秀学校体育活动种类时,教师、家长很容易反应到是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于是很积极、很投入地参与了进去。阳光体育品牌效应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2008,(5):17
阳光体育简述"阳光体育"是"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简称。为了扭转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趋势,2006年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的大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期间,在北京市组织的体育活动展示大会上,国务院领导同  相似文献   

14.
沈程东 《精武》2012,(13):27-27,29
"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探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要不断转变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目标及其与学校体育的关系等问题的综合研究,创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更加有效方式、方法,使阳光体育活动在各学校真正落实到位,并对下一步更加深入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阳光体育大事件回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全国第一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举行。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学校体育创造出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第一次研究青少年体育;第一次举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型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就青少年体育专门下发中央7号文件;国务院第一次召开"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以下是一年多来阳光体育大事件的回放:  相似文献   

17.
鲁丽 《体育世界》2009,(2):97-99
本文从河南省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的现状入手,对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没有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是影响河南省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原因,而民俗体育因其具有丰富、多样性,普及、娱乐性等教育功能优势,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实践阳光体育都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由郑州市、天津市汉沽区、重庆市南岸区、兰州市、广州市、成都市、太原市南城区、沈阳市、青岛市等组成的中国十城市学校体育研究会于1996年9月25日至2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了第十二届中国十城市学校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 本届研讨会由郑州市教委具体负责承办。在十城市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各城市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交流,有效落实中共中央7号文件精神,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提升学生体质,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十城市"体研会主办,郑州市教育局承办,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协办的"全国第二十三届"十城市"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于2010年10月15-19日在郑州市召开.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联合主办,由河南省教育厅与郑州大学承办的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三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于2005年8月23日至25日在郑州大学胜利举行。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张发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副厅长崔炳建,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曹国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宋尽贤,郑州市副市长龚立群、郑州市教育局局长郑永和及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副校长宋毛平,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