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2020,(2):44-45
<正>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针对当前武术教学内容体操化、教学方法单一化、学生学练积极性不高等现状,提出实用性强的组合练习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通过巧用、活用、妙用、善用武术教学中不同形式和内涵的组合练习,来突破武术传统教学,提升学生技能、发展学生体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活小学武术教学新活力。一、巧用组合练习,促进套路形成武术组合动作一般是由几个单一武术基本动作结合而成。如组合动作弓步架打,就是由单一步  相似文献   

2.
武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枯燥乏味的现象,亟需扭转"教师不愿教、学生不爱学"的尴尬局面,为"中华武术进校园"的宏伟规划做好前期铺垫。公办小学武术教学要从以下六点进行探索:激趣导入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巧用语言艺术融入武术教学,教师需要将武术动作口令童趣化、情感化;设计游戏,施教于乐;巧用唱歌的形式运用到武术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博爱、宽容、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就《五祖三战拳》一课和指定教材《武术:少年拳第一套(1—4动)及体能练习》第2节课进行分析,与同行分享2位"武林高手"的精彩课堂。一、精湛技艺是点燃内动力的"催化剂"教师精彩的示范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之一,在2节武术课中,2位执教教师以其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展示了武术基本动作的力与美,让学生领略武术  相似文献   

4.
武术跳跃动作落地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学生在武术套路演练中容易出现跳跃动作落地不稳,造成附加支撑或摔倒等问题,结合从事武术专业教学的经验,进行调查、分析,从技术、心理和体能方面探讨造成学生跳跃动作落地不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体育》2021,(3):82-83
<正>一、案例背景武术教材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内容之一,然而一直以来,武术教学开展的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学校甚至从没有上过武术课。究其原因,一是武术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较少;二是学生觉得武术动作单调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没有球类比赛和做游戏有意思。因此,造成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局面。为了让学生爱上武术课,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笔者选取了对练拳作为主教材,以各大门派切磋武学的情境故事为主线,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教育必须发挥全面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着力提升学生体能。而学校体育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能,需做到以下"四结合"。一、技能练习与体能发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育教学的一大任务,而掌握运动技能需要有一定的体能作基础,因此,发展学生体能与掌握运动技能并不矛盾。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完成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磨练学生意志的任务。如,学习篮球投篮动作时,如果教师只  相似文献   

7.
武术套路教学是对武术动作的传授,是围绕武术动作进行的教学活动。把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语言教学法引入到武术套路教学中,结合武术套路教学的特性,创造性地提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法——动作任务教学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探索实施。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将武术套路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动作任务当中,让学生在通过用武术动作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掌握动  相似文献   

8.
在初级长拳第三路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熟记动作路线,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学生往往因武术动作难以记忆而产生学习畏难情绪。在考试或比赛中,因遗忘动作而影响成绩的学生也不乏其人。多年来,武术教师一直在为提高动作记忆效果,防止动作遗忘而努力探讨和实践。如何在武术教学中掌握遗忘规律,克服遗忘障碍,提高教学效果呢?本文试图在教学中通过对比实验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武术课教法攻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武术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以下几点主要问题:1.武术教学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学中自始至终都采用学习——复习——再学习的单一方法循环重复,形式枯燥,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抵制。单一的被强迫性练习,没有生动的武术攻防练习,缺少单个动作基本动作的趣味性练习。2.教学内容属累积灌输所得:每次教学课的内容累积增多,教学和复习时间都比较紧张,学生在没有消化完所学知识的情况下又开始接受新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3.缺乏准确的武术教学方法:教…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性质"的"健身性"指出:"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动作、组织、氛围等方面,分析改进体能练习的策略,从而达到过程增"趣"、效果添"味"的效果。一、增加动作多样性,满足好奇心问题分析:在常态体能练习中,教师多采用定时、定量等带有一定负荷量的规定动作。这种体能练习内容的单一性和产生的疲劳感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总目标明确指出: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相关体能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和技战术水平。可是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提升整节课的运动强度,进行单一的跑、跳练习,或者在课课练环节简单地做一些俯卧撑、平板支撑等练习,虽然也起到了提升体能的效果,却忽视了  相似文献   

12.
表象训练法重视学生的视觉和动觉表象,高校武术教师应该充分应用表象训练法,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本研究首先介绍了表象训练法的内涵及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之后对高校武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应用的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分别从武术套路基础训练、武术动作准确性、武术动作连贯性以及武术动作技能巩固几个方面对表象训练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力点,作用力到达的终点,在武术运动中,力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主要表现为身体将力作用到某一部位,用以击打对方。在武术教学中把握力点,能激发学生学练兴趣,提高学练效益,所以笔者认为把握力点有助于武术教学。武术动作的力点根据动作不同,它所在的部位也不相同。如:推掌的力点在掌根;冲拳的力点在拳面;脚法中正踢腿和蹬腿的力点在脚跟;弹腿和前拍脚的力点在前脚背等。认真把握力点概念,抓住力点教学,有如下三方面的效果:1.能简明讲解动作的要点,激发学生兴趣。武术动作和攻击性是通过力点部位来完成的,身体的其它动作都是为其服务,教师抓住力点进行  相似文献   

14.
<正>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体育传统项目的精髓。通过武术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武术的特点,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那么,教师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简单阐述一下: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武术教学以教师领做为主,长时间学习一个项目学生  相似文献   

15.
示范在武术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通过示范把准确优美的武术动作直接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根据我多年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体会,关于武术教学中的示范问题,谈以下几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行们批评指正.多方位,快慢结合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总的要求是有利于学生从各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武术课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爱美是青年人的天性 ,教师在上武术课时若能充分发挥武术课本身的健美功能 ,利用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理解美、追求美、渴求塑造美的姿态和形象的心理特点 ,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能使学生对武术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审美意识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有所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并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在武术教学中 ,学生的审美意识一旦形成就会从审美的角度去接受武术课教学的内容 ,并积极主动去练习。因此 ,教师在武术课教学中首先要借助于武术健美、强身防御功能的介绍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 ,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恰到好处 ,充分体现出武术的动作美 ,使学生首先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 ,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欲望。继而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细致分析长拳动作美的特征 ,如动作舒展大方 ,姿势优美等 ,使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美”的体验 ,并进一步采用正误对比法 ,分析比较何种动作姿势更加符合武术的“美” ,再通过反复练习 ,强化学生对武术美的理念感受 ,学生对武术美就会形成 ,学习的动力就会产生 ,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武术的教学效果自然会明显提高。2 采用互惠式分组...  相似文献   

17.
武术教学中,学生常遇到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动作包含的因素多等问题,"三多"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而武术教学中的反馈法,是通过输入和输出武术信息的途径,使师生获得在教学武术知识、技能和技术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并在师生间的信息交换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武术教学质量提高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在武术套路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武术项目专业技术强、趣味性低,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打破武术课程枯燥的教学模式,成为小学开展武术课程探讨研究的一个课题。以上这节课,能够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减少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学习。执教教师创新了教授方式,结合生活中常用的平板电脑,促使学生自主学练,并将技术动作与运用相融合,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9.
武术套路由于动作复杂,路线、方位的变化较多,学生在初学时感到难度较大。因此,对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作示范是武术教学中运用最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示范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武术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正确地运用示范方法能有效地缩短学会掌握动作的时间,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校体育》2015,(Z1):94-95
<正>如果说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主旋律,那么,教学重难点则是这主旋律的灵魂所在。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实效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需要教师运用合理的手段有效突破重难点。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案例对比的方式阐述重难点的突出、分解和标示方法,以促使学习效果的高效达成。一、概括动作要领,突出重难点案例1:"前面老师讲解了立定跳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