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弘劼 《新闻世界》2012,(8):113-114
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是网民第一大信息通道和发声途径,现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这使得微博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传统媒体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之中,影响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表达方式,及其对社会的舆论引导。在微博的强大影响下,在公共事件报道方面,传统媒体从业者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本文结合2011年热点公共事件“郭美美事件”的纸媒报道进行分析,阐述微博视野下传统媒体公共事件报道的新特点与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浪微博是当下最具代表性、普及率最高的网络社交平台,它从最初的网民记录生活点滴、搜索感兴趣信息的个人空间,逐渐变为自主表达意见、参与公共议题讨论的公共平台.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期,各种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微博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交场所便汇集了各种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形成一个巨大的多元舆论场,对网民关心的话题进行大规模的讨论.在舆论形成与发酵的过程中,意见领袖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拥有庞大的关注者和话语权,把舆论走向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将事件"反转"成另一种结局.在发生重大事件尤其是负面事件时,意见领袖要认清自己肩上承担的社会责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构建理性、平和的社会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郭婷 《今传媒》2011,(8):24-26
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在这些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后,都会产生许多社会舆论,而舆论又会反过来影响事件的发展趋势。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整个社会舆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舆论的走向对于危机的进展起着深化危机或缓解危机的重要作用。鉴于网络舆论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分析网络舆论的特点,并研究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朝阳  苏可儿 《今传媒》2020,28(5):12-15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不平等的信息传受关系格局,网络赋权给予了公共话语更多的表达空间,在此背景下网络舆情也随之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点。作为公共舆论的集中场域、社会结构性暴力的减压器、舆论监督的重要渠道和网民的主要求助平台,承担多元化媒介身份的微博跻身成为信息传播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成为舆论形成、发酵、撕裂、次生分化与重组的重要阵地。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事件"(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为例,依据微博的媒介属性和公共文化属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的媒介角色进行全面分析,旨在对微博舆论场域的舆情引导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构建多元包容的话语语境和健康的舆情生态,缓和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5.
正一、网络围观的涵义与特征(一)网络围观的涵义"网络围观是不同目的的网民围绕某一话题,以网络聚集的方式制造社会舆论、促动社会行为的传播过程。"网民通过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途径的传播把网络热点事件扩大化为网络群体事件,并对其集中关注,在互联网上对社会事件进行评议,使得局部性议题变为公共议题,最终形成社会舆论。网络围观通过信息的聚集形成社会关注,并凝聚成"意见气候"。网民们在大量的回帖、跟贴的围观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6.
微博舆论即公众借助微博这一传播媒介表达出的对于身边社会话题的公共意见。自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以来,在温州动车事故、药家鑫案、北京暴雨等各类公共事件上,微博在其身后3亿用户的推动下,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场域。网民通过微博得以高效地介入公共事件传播,拥有了发声权,也找到了参与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微博、微信的发展,使得二者同属的社交媒体在社会热点事件特别是娱乐性事件中能够快速形成舆论场,抢占网络舆论平台甚至掀起全民狂欢局面。通过分析微博和微信传播特性,找出二者的舆论生成模式的差别和联系,对微博、微信在娱乐性事件中生成舆论过程中的特点及规律进行比较,掌握其特点,根据各自特征进行有效舆论引导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亮 《青年记者》2012,(26):11-13
自从2006年Twitter创办以来,微博迅速在全球普及和发展。艾瑞研究报告称,微博服务的月度浏览时长已超过新闻资讯大类,呈现出强大的媒体特征。在2010年以来的诸多公共事件中,微博在网络舆论的形成、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微博的作用也开始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在热门事件中,微博的表达与网络环境中的其他表达有何  相似文献   

9.
2016年春节期间持续发酵的"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被网络管理部门证实为彻彻底底的假新闻。整个事件从始发、热议到最后被证实为假消息期间,微博上的舆论都争相撕扯对立。本文以该事件的热门微博与热门微博评论为研究样本,用定性法来分析微博舆论,以此来探析社会争议公共事件在微博舆论上发展与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网络媒体强大的舆论功能有效地影响了"哈尔滨宝马案"、"周老虎"等事件的发展进程,起到了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作用。经历了自发的草根舆论之后,网络舆论已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网络舆论形成的主体之一,网络BBS在典型社会事件中的导向作用,已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李刚门”与网络舆论的形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在互联网上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网络舆论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由于网络媒体平台的特殊性,网络舆论和传统的社会舆论不一样,其形成模式和存在形态都出现新的内容,从这种层面上说,舆论的形成在网络中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加不可控。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以2010年10月的"李刚门"事件为例,对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及模式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把握网络舆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事件本身的发展和解决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以"郭美美事件"为例,着重分析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网民在舆论形成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状态,继而探究网络舆论对事件和社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赵倩雯 《今传媒》2014,(7):57-59
"微博是地球的脉搏",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价微博在信息传播上的强大功能。微博因其准入门槛低、操作简单的特点,与精英化的博客相比,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草根阶层的话语权,同时也成为公众参与的主要渠道,而许多公共事件率先通过微博引爆,标志着微博俨然成为我国网络舆论的主阵地。本文以雾霾事件为例,对微博用户的行为进行了深入挖掘,探讨微博如何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从而转移公众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7·21北京暴雨"事件舆论建构中影响力较大的政务微博的分析,总结其舆论建构中的特点,探讨政务微博在公共突发事件舆论建构中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的出现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本文结合一些热门社会公共事件,对微博引发舆论场的形成过程及其传播模式进行试探索,并探讨微博舆论在社会领域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琰 《新闻世界》2013,(12):86-87
相较于传统媒体,微博由于其在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便捷性等方面的优势,加上其庞大的用户数量,对社会事件的介入和参与能力越来越强,成为社会舆情传播的新途径和集聚地,打破了原有舆论格局中传统媒体的中心地位,形成"新的舆论中心"。随着媒体微博向新闻舆论领域的纵深发展,它在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引导方面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因此对当前媒体微博舆论引导方式的分析,可以为增强舆论引导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一些公共热点问题上,主流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彼此割裂、相互对峙已成为当下中国舆论生态的典型图景。其中,网络民粹主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离间因素,它严重割裂和消解了公共舆论和社会共识。本文以"东莞扫黄风暴"为例,考察公共热点事件中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实践,探求主流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融合及同构路径,为实现社会舆论的和谐有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孙玮 《今传媒》2013,(5):14-15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生成经历四个过程与阶段,在新媒体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表达体现出了微博发展迅猛影响力日益扩大、移动互联快速成为网络舆论传播新通道等5个方面新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49亿,网民使用率为38.4%。①较上年微博用户有所减少,但随着用户的积累,微博将在舆情管理、行为预测中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在众多社会公共事件中,微博成为公众舆论的集散地,同时也是谣言、虚假信息传播的扩散地。由于微博在社会舆论中频频发力,政府急需快速、高效,引导  相似文献   

20.
张兴宇  舒启智 《新闻世界》2011,(11):224-225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以微博为代表所形成的网络舆论,对大众媒体的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上。本文以央视对“药家鑫”案的报道为例,探讨大众媒体在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上该如何寻找舆论支点,以及建立什么样的舆论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