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及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依赖网络。网民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网络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于是,在网络上出现了区别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所使用的语言符号,即"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在网络世界迅速传播,甚至流行开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网络流行语"现象,影响着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交流方式兴起,网络语言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在广播新闻采编方面,怎样能让网络语言影响的正面效应最大地发挥出来,同时尽量规避其负面影响,这是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新媒体形式下网言网语对广播新闻采编的影响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应对网言网语影响的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播作为旧时代媒介,不像报纸一样具备真实形态,也不像电视一样具有画面语言,广播的所有魅力都来自于语言的组织,所以,一档广播节目做的好还是差,根本上就取决于记者和编辑的语言规划、协调能力。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许多的广播节目中加入了网络语言的运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适合于放到广播节目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注意做好语言的把关者,更好的规划、过滤广播节目中的语言,使人们的广播更健康、时尚、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而产生。在网络语言交际工具中,英语一直是主导语言。在互联网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与英语抗争。时尚网络英语词汇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不仅丰富了英语词汇,充实了词汇的语义,而且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新概念,拓宽了人们的知识结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对网络英语新词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得心应手地畅游网络。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网络.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网络语言形态发展而来.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为了提升网络交流的频率,人们使用计算机技术创造了简单化的网络语言形式,如谐音、表情等.此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加丰富的网络语言形式被创造出来.由韩凝所著的《网络语言传播与社会效应》一书,从网络语言概述、网络语言教学、网络语言传播、网络语言流行语等多个角度对网络语言的语用特点、交际场合进行了论述,又结合网络亚文化、社会学等对社会思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凭借其新颖独特的特点及趣味性,赋予传统词汇以崭新的意义,在人们日常交际中的应用日益普遍.但是随着新的网络语言的不断涌现,网络语言在丰富人们交际的同时,也给当下社会带来一系列语言障碍,并不断冲击着现代社会既有的语言体系.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的传播机制,聚焦网络语言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探寻推动网络语言良性发展的方法,以期提高网络语言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清 《新闻战线》2015,(4):58-59
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这也意味着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运用与一般的新闻语言有所不同,它需要通过生动词汇的描述来带动受众的情感。网络词汇在体育新闻中的运用,可以使体育新闻更加生动活泼,但运用应力求规范。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民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其影响也愈来愈大,而网络语言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并且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体育新闻媒体也注意到了网络语言这种文化现象,并  相似文献   

8.
刘斐  雷云 《新闻前哨》2010,(8):68-70
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解读现实社会的重要“索引”。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类网络交流工具的普及,语言在网络应用中呈现出口语化、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并演变成独特的网络语言。本文对网络语言的发展和传播形式进行初步的分类与梳理。  相似文献   

9.
谢国祥 《新闻窗》2011,(4):75-76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特别是车载一族,他们更多依赖广播了解各种信息,对广播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广播传媒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没有电视直观,也不像报刊等书面语言可以反复阅读。广播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广播语言是瞬间消失,  相似文献   

10.
徐益 《新闻世界》2014,(11):37-38
网络词汇很多是由外来词衍生而来的,对广播电视语言的影响不可小觑。现在,一些曾在网络上风靡、流行的词语被人们运用到日常生活的交谈中,也常常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口语中。本文从网络语言的特点出发,研究网络语言对广播电视节目用语规范化的影响,并对广播电视节目用语规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迅猛发展是信息社会到来的重要标志,它所拥有的开放、互动、自由等特点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丰沃的土壤,网络语言便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本文对热点新闻事件中产生的网络流行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语言本身就在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变革的过程,网络流行语鼓励创新,可以给语言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让语言文化更加丰富多姿。  相似文献   

12.
杨芹 《出版广角》2013,(22):84-85
历经十年,网络成为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为语言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互联网普遍融入我国人民生活,一股关于网络语言的潮流正在兴起。由于网络语言本身所独具的魅力,其迅速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并引起了很多学者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语言上,为寻求网络语言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努力。在这一研究领域,颇为成功的是安志伟博士的著作《网络语言的多角度研究》。该书内容广泛、表达形象,颇具研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语言方面,网络环境激发了很多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依托于网络平台和网络空间得以广泛传播,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强烈的网络文化气息,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标新立异的语言风格、喜感诙谐的语言特点赢得了大众的接受和喜爱。本文就从网络语言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网络语言对我们生活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尝试使用网络语言,甚至有泛滥的趋势。这种现象令教师和家长非常担心,他们认为,过多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青少年使用语言的准确度,限制其规范语言能力的发展。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上的交际用语,是在社会变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实质上,它是一种介于书面语和口语的特殊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用户与日俱增,网民们为了适应网上交际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和趣味性的“在线”流通的语言-网络语言.这种颇具特色的语言不仅在网上备受青睐,各类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纷纷采纳一些经典网络语言,以此不断地自我调适与革新,使新闻报道更具时代特征.本文将对新闻报道中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双爽 《传媒观察》2015,(3):36-38
著名文化学者朱大可曾深刻指出,秽语是肮脏和粗鄙的,同时又散发出亲切而恶毒的气息,代表着民间社会的美学立场,并且常常渗透进国家上层分子的话语词典,每个时代都拥有自己特有的秽语系统。当前,随着网络传播的兴起,网络语言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一方面,简洁生动的网络语言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传统语言。另一方面,粗俗、不文明等"网络秽语"向传统语言渗透、向现实生活渗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交流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它是对传统语言的一种僭越,具有自主性、宣泄性、隐喻性、开放性等特征。以微博为代表的微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日益碎片化。生活碎片化加剧了网络语言的无序化,从而形成了无序化与规范化的冲撞、对峙与博弈。对此,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消融策略,就如何摒弃零和博弈,追求共存共荣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赵艺 《大观周刊》2012,(8):154-155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沟通的需要,网络语言不仅在网络交际中必不可少,并且在人们日常的交际中也被广泛使用。网络语言的流行造成了网络新文字的产生、词汇的更新、词义的改变及读音的变异,本文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研究,得出网络语言为汉语字、词带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传媒的发展,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了,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也越来越迫切。网络传媒既具有宣传功能又具有传播功能,网络语言也既有宣传功能又有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与人类生活的不断融合.人类从信息交流到生产、生活,最终将完全置身于各种新技术所营造的生产方式中,这势必将影响到人的生活行为、工作行为。以至影响到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行为。面对先进的传播技术,现代广播对每个广播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