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评论是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对正在、新近发生和发现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①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新闻评论在各种媒体上以繁荣兴旺之势铺开.在传媒速度越来越快捷的形势下,读者已更加理智,深入了解事实成因及后果的欲求正在逐渐取代对情绪宣泄和消遣的欲望.简单化报道和发表意见已难以激发人们的阅读欲,而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说理透彻、思维方式新颖、富有知识张力的言论,才会受到读者青睐.  相似文献   

2.
面对多元的媒介环境和舆论格局,新闻评论正在各类媒体上日益显现它的重要性。新闻媒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新闻评论,纷纷开设栏目、专版、时段,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声,澄清事实、析理辩非、表明立场和观点,成为媒介传播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在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捷的形势下,读者深入了解事实成因及后果的欲求正在逐渐取代情绪宣泄和消遣欲望,简单化报道和发表意见已难以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而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说理透彻,思维方式新颖,富有知识张力的言论,才会受到读者青睐。  相似文献   

3.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没有高质量的评论,特别是重要的评论员文章,引领主流舆论就缺乏深度和力度.好的评论员文章是一本期刊的灵魂,带有鲜明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可以以它的敏锐、前瞻、深刻、独到而吸引读者.读者通过评论员文章一是可以感受新思想、新观念;二是可以从中找方法,寻门道,理思路;三是可以对照工作,总结得失,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4.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与一位并不擅长为文的领兵将军相遇.谈起目前一些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评论.普遍存在立意不新.人云亦云,老套程式,没有新的角度和独到的见地.难以启迪别人的睿智。这位将军语出惊人:要出新,就要像打仗那洋.“出奇制胜”、“反常用兵”、“超常思维”等。笔者听后.深受启发.认为把这些用兵之道“引进”到新闻评论写作中.确实能使新闻评论立意新颖.富有创造性.达到“反弹琵琶”的功效.笔者结合拜读的一些评论佳作,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在传媒速度越来越快捷的形势下,简单化报道和发表意见已难以激发人们的阅读欲,而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说理透彻、思维方式新颖、富有知识张力的言论,才会受到读者青睐.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随后,中宣部发出的《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再次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的文风.随即,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媒体推出了一批改进文风的评论,各地媒体也积极行动起来.2013年1月4日,人民日报推出了该报历史上第一块评论版.可以预见,一个评论发展的好时机正在到来,中国的评论界在传递"中国好声音",推进社会进步中将会更有作为.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是报纸亟待加强与改进的地方。在新媒体强势抢占舆论阵地、读者接受习惯发生新变化的条件下,报纸要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为社会发展摇旗呐喊,提供辩证思考。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评论是思想性新闻,它能体现报纸的立场、水平和品位,是引导社会舆论最直接、最有力的形式。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报纸评论必须浸透思想性,以深刻的思考、独到的见解提供阅读张力,永葆与时俱进的话语魅力,让读者“享受”思想的盛宴。  相似文献   

7.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没有高质量的评论,特别是重要的评论员文章,引领主流舆论就缺乏深度和力度。好的评论员文章是一张报纸的灵魂,带有鲜明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以敏锐、前瞻、深刻、独到而吸引读者。《伊犁垦区报》坚持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及时配发各类评论员文章,以弘扬主旋律,打响主动  相似文献   

8.
切入点,即出发点,对新闻记者是新闻采访、撰写的重点或突破口,也是吸引受众查看、阅读的吸引点。笔者认为,要想写出视角独特、内容厚重、主题新颖的好新闻,除了要有好的素材,记者还应该有自己独到的新闻报道切入点,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在这个“信息海量”和“观点爆炸”的时代,新闻评论较之其他新闻报道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读者爱读,因为通过阅读评论可以迅捷地了解新闻、捕捉信息,给人以启迪。群众也爱参与,因为通过新闻评论可以对社会生活发表见解、提升参与感。为此,越来越多的地方党报开设了时评专栏。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中专自考办王克勤:读过《中国图书评论·本刊启事》,有一种面目全新的清新气息。尤其“启事”视读者、作者为“上帝”的态度,更反映了“评论人”在“扫黄”之中,决心为提高民族精神文明勤恳耕耘,为人作嫁的精神。刊物中“出版名人谈出版”见解精辟、独到,发言的人对同一问题持不同见解,既体现了百家争鸣,亦可开阔读者思路。“秉笔直书”注意倾向性问题,举出实例,有针对性,“直”得服人,有利于克服书评界“说好不说坏”的倾向,应着力办下去。提点建议:中国图书评论,似应更好地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增  相似文献   

11.
大凡重大常规性的新闻事件都较难评论,一则因为评论的取材点难以创新,二则评论所运用的事实材料以及需要说明的道理大多数人都明白,因此很多类似的新闻评论往往流于形式,让读者难以阅读。面对奥运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如何写出有深刻见解、既符合奥运需求又符合受众需要、变宏大叙事为微观表述的评论便成了摆在各媒体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颖、精彩的新闻评论标题,总是令读者难以忘怀,记忆犹新;而平淡无华的标题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很快会被读者淡忘.如何才能使新闻评论的"眼睛"亮起来呢?笔者认为,除闯过炼意、选题、语言三关外,还要在求新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引导舆论的灵魂。但多数时候,报纸上的新闻评论,是评论员、记者、编辑或通讯员针对新闻事件发表的评论,实际是一种灌输式评论,读者比较被动地阅读、评价报纸的评论,无法随  相似文献   

14.
提笔写作新闻评论需具备这样三项基本要素。一是事实,即具有新闻性的确凿的事实材料,以此用作评论的论据、由头、铺垫或衬托,这是立论的基础。二是独到的见解、论点和道理,这是立论的核心,是对事实材料进行本质概括和思想升华的结晶。三是说理论述,这是将上述两个要素即事实与见解、材料与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具体过程,是评论写作成败优劣的关键。实践表明,事实和道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为了充分而正确地发挥国家的作用,必须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国家本身的性质,全景式地展现国家面貌。黄亮宜撰写的学术专著《国家全景观——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问题》(中共中央党校1995年7月出版),以宽阔的视野,新颖的角度,独到的见解,系统地论述了“国家是什么”这个老生常谈而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的问题,读后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阅读和社交化分享催生出网络读书会的新景观。弹幕评论形式的出现,使在线读书会生成了基于播放时间和读者评论时间两种不同时间线的读者评论文本。文章对比分析传统评论和弹幕评论在行为和内容两方面的不同特征,认为不同的评论形式会显著影响读者的评论内容。具体而言,弹幕更倾向于社交娱乐的浅层交流,从时间维度延长读书会的讨论热度;而传统评论则更聚焦书籍内容的讨论,在空间维度呈现深度讨论特征。通过回溯阅读交流的历史场景,发现评论媒介偏向的背后折射出以原生口语文化、书面文化和次生口语文化为表征的媒介文化已在环境和形式两个方面,以其内化的主导性传播模式塑造了在线读书会读者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模式,从而为数字时代的读者评论行为特征提供了理论注解。  相似文献   

17.
温斌 《今传媒》2016,(10):112-113
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拥有职业的敏感性、独特的新闻摄影视觉和娴熟的摄影技能,这是新闻摄影记者必备的能力。凭借职业的敏感、灵敏的新闻嗅觉,能及时发现新闻,正确分辨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抓住新闻点;独特的新闻摄影视觉,能使摄影作品新颖、独到、有思想、有深度、与众不同,吸引读者眼球,引起读者从视知觉层面产生强烈地期待感和阅读探究的欲望,还能触发读者对新闻图片形有尽而意无穷的丰富联想;娴熟的摄影技巧,使其能迅速发现并凝固住新闻事实生动典型的瞬间。用简洁表现复杂,以形象揭示内涵,凭形象说话,运用艺术手法使新闻图片主体形象生动、鲜明、突出,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力与感染力,达到“以图揽胜”、“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引起读者发自内心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罗英侠 《新闻爱好者》2008,(11):109-110
一则新闻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很重要之点是要看标题设计得是否新颖、巧妙。标题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不可能只是纯客观的简单再现,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要熔铸着作者对人物、事件、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出作者以及报纸鲜明的情感色彩。给标题赋予感情色彩,对新闻内容作出“一句话评论”,就能更深刻地揭示新闻的社会意义,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标题生动鲜活、光彩照人呢?  相似文献   

19.
一家媒体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般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靠信息取胜,谁发布的信息快、准、多,谁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二是靠见解取胜,为读者提供独到的见解和有个性的分析,让读者觉得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在独家新闻越来越难求的今天,记者和媒体必须靠后者取胜。而要做到这一点,记者必须树立科学的新闻价值观念,具有独到的新闻发现能力,通过对复杂社会现象的透视和分析,凸显站得高、看得远、挖得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时评迅速表达对新闻的意见和评价,进一步剖析、挖掘新闻事实背后的原因,或弘扬正气,指出其现实意义;或针砭时弊,对其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和无情的揭露,指出其潜在影响和危害等。它既有新闻评论的理性和思想高度,也有杂文的活泼、辛辣,以时效性、广泛性、思想性、严肃性而受欢迎。目前,不少媒体都开辟有时评专版或栏目,一批选题准确、角度新颖、见解独到、文笔犀利、论证精彩的时评得以脱颖而出。但是,在时评繁荣的同时,有的时评却走入了一些误区。尽管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因时评地位的重要性和影响的广泛性,还需要我们对此进行认真思考。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