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访是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社会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掌握采访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新闻采访在一定层面上讲是一门艺术。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那么,作为社会新闻记者,如何提高采访质量呢?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日的主持人并且在“焦点访谈”栏目主持国际题材的新闻报道,水均益近几年来人气颇旺。每当在某国某地召开重大会议或发生战争,荧屏上就常常显现出他的身影。观众们爱看他在世界各地进行现场采访;爱听他对国际重大事件的分析与探究;关注着他对我国政府立场的重由。熟悉水均益的人说,他属于“那类从小在书香门第浸泡大的“掌中宝’,聪明、任性、懒散、爱新奇、好竞争,还带点洋味”。1984年兰州大学外语系毕业后,水均益自己要求到新华社工作,选择了一条永远也没有尽头的漫漫征途——新闻事业。“我陶醉在…  相似文献   

3.
余莉 《新闻前哨》2008,(2):49-50
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具备新闻意识、记者素质,因为主持人除了主持也有采访的任务。如何进行采访学问很多,采访的整个过程也很长,包括从准备材料到整理采访笔记的各个环节。这里我们简单来谈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采访。  相似文献   

4.
"采访"是媒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记者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新闻来说,记者采访内容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该条新闻的价值程度如何,那么记者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采访取决于记者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了让新闻内容有价值,被大众所喜闻乐见,记者在平时的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运用采访好技巧,让采访的内容符合大众的接受度,以真实还原事物的本质,不夸大不虚构,让观众了解真正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5.
任迪 《青年记者》2000,(1):33-33
何为暗访?《新闻学大辞典》的定义是:常见诸报端的“暗访”即隐性采访,是记者隐瞒了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十几年来,我在新闻实践中对“暗访”作了一些尝试,觉得只要暗访运用得好,充分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就会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功能之一:暗访是补充明访获得较高新闻价值的好方式。从一次具体的采访活动来说,不用暗访也可以获得新闻事实,但是,一些严重影响到公众利益、群众反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离不开新闻采访这一重要的表达方式,而记者型主持人在新闻采访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记者型主持人专业素质的高低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为了获取新闻事件中的真实信息材料,更为深刻地了解事实的真相,记者型主持人应该更为全面地包装自我,掌握新闻采访中的技巧,合理运用采访方式,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有价值的新闻材料,  相似文献   

7.
学会提问应该是记者的天职.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靠"提问"吃饭的家伙,记者任何时候都要将"提问"作为自己的专业课,学好,学精,学出专业水平.而一个好的提问,既要能够问到自己要问的问题,也要符合新闻采访的伦理道理规范,至少要体现对采访对象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易地采访,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采访术语,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 中央新闻单位的机动记者,不存在易地采访的问题。他可以今天到这个地区,明天到那个地区,他是“满天飞”记者。 中央新闻单位派出的地方记者,包括新华分社记者,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包括机动记者和地方记者,都有一个易地采访的问题。 记者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好处是地熟、人熟、情况熟,但如果不流动,也有弊端,如眼界容易狭窄,感觉灵敏度降低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用一定时间易地采访。 新华总社利用它对分社统一管理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和源头,任何一个优秀新闻稿件的产生,除了要有扎实的写作功底之外,还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因此,如何巧妙地进行细致、深入的采访对于每一个记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隐性采访由于是在被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个地方,有的记者能采访到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有的记者却一点新闻线索也找不到;平常一件事,有的记者从中能抓出引人注目的新闻,有的明明重大新闻就在眼前,反视而不见。对此,我深有感触。特别是去年的一次采访,感受尤其深刻。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话题围绕一个记者朋友的一次采访经历展开.这是一位名叫"子夜的昙"的记者朋友贴在网上的一个帖子,先请大家看一下:  相似文献   

12.
银笙 《新闻知识》2001,(6):31-32
一篇稿子能不能成功,当然与谋篇布局和文字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深入采访。有人说“深入采访是成功的一半”,我以为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也许有些偏激吧。   深入采访就看你 是否挖出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现在的一些记者到一个地方去采访,常常是随便问一问,要上几份材料就打道回府,这样怎能写出好的报道来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我总要挖出别人不知道的材料才结束采访。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文学创作上的例子。著名的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年青时曾拜福楼拜为师。他向福楼拜请教时,福楼拜讲了这样一段有见地的话:“如果…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采访是最能体现新闻记者功力的一项工作。因为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石,没有成功的采访,也就很难完成合格的新闻报道。要提高采访成功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中处理好采访中几个方面的关系,对记者来说更为重要,更为实用。主动与被动的把握新闻采访,常常是直观地表现为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对话,更确切地说是围绕新闻主题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不应该是不变的"平等对话",而应该把握  相似文献   

14.
赵金君 《视听界》2004,(5):66-66
在实际采访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记者穿着沙滩裤采访外事活动,撑把太阳伞采访烈日下操练的士兵,西装革履采访田头农民,穿着连衣裙采访脚手架上的建筑工人,等等,衣着打扮既与采访的现场不相协调,也使被采访的对象感到别扭。人的仪表实际上也是双方交往的一种语言,记者的得体仪表可以创造一个和谐的采访气氛,拉近被采访对象与记者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打开采访通道,使采访对象迅速进入采访情境,便于记者从宏观到微观主动地控制采访全过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记者感受环境、体验生活,增强新闻报道可读性和深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湖北日报记者自己带车,到农村采访农民负担问题。一开始,记者就随意在一个村边,问个过路的农民,并要到他家看负担记录情况时,被人发现“这是记者在采访”。于是村干部送水上来了;不一会儿,乡里、县里都来人,“为了方便工作”。“尽地方之礼之责”等,可说出成百上千个理由“非得陪同”。一位记者感叹道:“陪同采访,想躲也躲不了,甩也甩不脱啊!” 笔者曾与一位陪同采访的行政干部交谈:听说您手中的急事很多,我看就没必要来陪同了。他回答:客人来了不陪不礼貌。我不是搞宣传报道的,想想只给你们采访方便联络一下就行了,可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行业逐步进入高潮。然而,对于新闻采访而言,记者型主持人是表达新闻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相对来说,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会运用自身的技巧而在某些时刻巧妙并有效地进行访问。作为主持人自身来讲,其风格也应具有多样化。应将记者、主持人等各种身份相融合才能成就一个合格的记者型主持人。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是向客观事物做调查研究,而客观事物往往是通过采访对象来反映的。采访对象在接受新闻采访过程中,有时会生发兴奋点。这就给记者提高采访效率提供一个契机,同时也为新闻创优提供了条件。记者在采访中抓住采访对象的兴奋点,并顺藤摸瓜,追根溯源,就会抓到真实、深刻、生动、感人的新闻事实。因此,善于发现并紧紧抓住采访对象的兴奋点,应当成为记者新闻采访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觉得要成为一个好记者:他需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必须具有深入一线采访的踏实作风。 1991年我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毕业,到北京电视台“北京你早”栏目工作。这是全国第一个早间节目。我被直接分配跑公安。那时北京的公安民警特别不愿意带着记者采访作战,特别是女记者,太不方便了。一次朝阳区公安分局查抄一个淫秽光盘窝点的时候,有十几位民警从一米多高的墙上一跃而过,进屋开始抓捕。抓捕工作完成的差不  相似文献   

19.
周漫 《新闻前哨》2004,(7):52-53
采访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集采、编、播于一体的节目主持人来说,采访同样应该是他的看家本领。然而,同是采访,由于传播媒介的不同,必然形成差异,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话筒前的采访,除具备一般新闻采访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 一、节目主持人话筒前采访的特点和要求 节目主持人采访与一般的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拥有新闻采访的共性特征:新闻性、时效性、广泛性、生动性。  相似文献   

20.
有经验的记者,只要坐下聊几分钟,采访对象就知晓记者的来意,记者开口问上一两个问题,采访对象就能听出记者的水平。采访对象遇到善问的记者,想马虎也马虎不得,想敷衍也敷衍不了,这样的记者往往能采访出好的材料,写出好报道。记者要在许多困难的情况下打开对方话匣子,问出需要的新闻素材,就要讲究采访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