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生死爱欲成为了结构故事、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的原动力。小说将陌生女人的一生作为叙事的中心和主体推向无私爱情的前沿,以爱与欲的纠葛呈显了爱情伦理的叙事张力,以得与失的替补凸显个人诉求的叙事转换,以生与死的对抗彰显人生幻灭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
余幕英 《传媒》2021,(16):48-50
湖南卫视的《路过零点》与日本NHK的《人生规划U-29》都属于以职业青年为题材的人物纪录片,以激励年轻人为主题,拥有较好口碑.本文从叙事情节、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叙事语言四个方面对两部纪录片进行分析,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并试图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创作策略,期望能为此类题材人物纪录片的创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冷暖人生》(后文简称《冷暖》)创办以来有不俗的表现,一直是人物类纪实栏目的风向标。为了深入了解该栏目的创作理念、价值取向,笔者对《冷暖》进行了深入的文本分析,并对制片人朱为民进行了访谈。文章从叙述者和叙事修辞的角度对《冷暖》的叙事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当下电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文文  徐晓村 《新闻界》2008,(4):115-117
本文通过分析影片《吴清源》在叙事结构、写意镜头以及人物对话等三个方面的特点,认为三者的结合着重表现的是主人公吴清源的精神世界以及人生追求,进而挖掘该片的深层含义是对现代化过程的反思与拷问,并提出了“人应当坚守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的社会命题和人生命题。  相似文献   

5.
贺紫琪 《新闻前哨》2021,(3):107-108
社会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聚焦人生主题,通过生活化的叙事场景和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展现不同人群在人生关键节点的“第一次”。本文从叙事手法以及时代意义出发,来探析《人生第一次》打动无数受众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栏目资讯     
《财富人生》展示人生宝贵财富《财富人生》栏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在2003年12月1日开播的一档晚间时段的人物访谈节目,每天20:00~21:00播出。《财富人生》节目通过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中各类人物人生奋斗经历的展现,凸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李红军 《新闻爱好者》2011,(20):157-158
2011年4月15日,《大河报》以5个版的篇幅强势推出科技人物报道《中国矮败小麦之父》。随后,河南日报在头版进行转载,河南电视台根据《大河报》的报道做了一期专题。写人物,以这样的规模去做,尤其是被《河南日报》转载,在《大河报》还是首次。而这样的人物写作,也具有开创意义。稿子刊发后,好评如潮,许多读者致电本报,称是难得的一篇好文章。这说明,《大河报》这样的人物报道形式得到了社会  相似文献   

8.
一、韩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韩国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官产学研”结合的体制,即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相互合作。政府通过制订鼓励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和法规,积极营造创新环境,支持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政府在法律上为科技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制订的相关法律主要有《科学技术基本法》 (2001)、《基础科学研究振兴法》 (1989)、《技术开发促进法》、《协同  相似文献   

9.
1997年6月,沈阳电视台推出了板块式栏目《科技时空》,一周播出一期,每期15分钟。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科技时空》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据央机收视率统计表明:一直保持在12P/O左右。你叫技时空》分为以下几个板块:《当代科技》,介绍国内外最近科技成果;(沈阳科技直通车入立足沈阳,力求全面报道沈阳科技发展的道路及成果;(农业科技》,介绍农业发展中农民朋友最迫切需要的实用新技术;《科学人物》,介绍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故事;《利普广角》,介绍人们身边的科学知识。《科技时空》的栏目宗旨是: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  相似文献   

10.
黄妍 《中国广播》2006,(6):77-77
《财富人生》栏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在2003年12月1日开播的一档晚间时段的人物访谈节目,每天20:00~21:00播出。 《财富人生》节目通过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中各类人物人生奋斗经历的展现,凸显不同人物各自鲜明的个性,表现不同人物对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独特的理解,展现当代人面对人生积极健康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段勃 《传媒观察》2011,(10):62-63
科技新闻是科学技术领域新信息的传播,包括科技方面的新成果、新发明、新发现、新理论以及国家关于科技的新政策和科技界与科技人物的最新活动等等。科技新闻在我国出现较早,最早的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在1915年第2期刊登了中国近代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月食》:"照查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该有月食始于酉  相似文献   

12.
李楠 《今传媒》2013,(1):80-81
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出现了诸多的人物,人物的行动必然会受到其心理变化的影响,而人物又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以精神分析中本我、自我、超我为理论依据,通过对《金陵十三钗》中不同人物或人物群的心理变化的分析,阐述《金陵十三钗》的叙事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新旧西藏对比》是西藏电视台《西藏新闻联播》的固定专栏,专栏以对比的形式,传递旧西藏恶,新西藏好的话语框架。《对比》专栏要长期发展,必须努力避免叙事主体和叙事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立体统筹叙事主体人口学特征,建构多元模式的话语框架。  相似文献   

14.
科技编辑的现代意识《航空工艺技术》编辑部副主编刘柱科技编辑除具备科技专业知识、编辑业务技能之外,还应树立现代意识,以适应当代社会对科技编辑提出的新要求。1.主体意识编辑的主体意识是编辑对其自身主体性的自觉意识。在编辑活动中,编辑相对于他的直接对象──...  相似文献   

15.
杜友君 《出版广角》2016,(19):88-89
《媒介叙事》以《环球人物》和《时代》周刊的国际人物报道为研究对象,广泛联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背景,对国际人物报道的内在规律进行科学分析,为改进对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明杰 《视听》2018,(11):96-97
隐喻是电影叙事的重要策略。影片《卡萨布兰卡》和《美国往事》以叙事主题、主角人物、城市景观为喻象,对美国梦进行了影像化抒写,成功地建构了美国梦的隐喻,值得对比、研究、阐释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李彤 《东南传播》2021,(11):68-7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建党之际,《1921》《革命者》《红船》等讲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影片相继上映,并取得不俗成绩,部分电影甚至实现了"破圈"传播效应.本文研究试图从正在热映的建党百年红色电影《革命者》出发,对其叙事模式、人物塑造、视听语言方面进行详尽剖析.试图梳理出近两年红色电影在人物塑造和史诗叙事等层面呈现出的异质性,这也是未来中国红色电影的创作规律和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科技之光》节目是由武汉电视台制作的。海外工业界观察家们认为它是“当今中国极好的科技节目”。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高度评价《科技之光》栏目的构想。《科技之光》在迄今为止播出的500多期节目中,并播出4D00多条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新闻,探讨了400多个社会关心的热点和科技话题,摄制了近200位著名科学家的人物专访,完成了介绍各类科学知识的专题片500多部。电视转播车还出现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大亚湾核电站、三0一医院等重大科技实验基地。《科技之光》节目以广阔的科技舞台为背景,不断奉献给观众高品位、…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艺创作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电视剧《大浦东》塑造了一群"小人物"形象,创新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展现新时代青年人的追梦与圆梦的人生轨迹,让青年人看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电视剧选择"小人物"作为叙事主体,突出日常生活叙事,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是新时代现实主义创作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20.
许鞍华是香港电影新浪潮中的代表人物,在《女人四十》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以老年边缘群体为叙事主体,叙事风格平静淡然,叙事方法细节纪实,体现出对老年边缘群体深深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形成跟许鞍华的生活经历有关,也跟其本身属于边缘群体有关,但更是导演对现实社会的焦虑使然。这种人文关怀,与当下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紧密呼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