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征 《声屏世界》2012,(9):11-13
2011年11月,一档名为《电视问政》的栏目在武汉电视台亮相,不仅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普遍关注,还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电视问政"是一个新的提法,自从网络问政、微博问政在现实社会中形成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电视媒体在"媒体问政"中能有怎样的作用,正成为日益令人关注的话题。"电视问政"能否成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媒体对于问政将有怎样的作  相似文献   

2.
周长城 《视听界》2014,(6):93-95
电视问政节目是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电视媒体就公共事务与民沟通、公众借此参政议政的传播活动。从2011年开始,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等多个省份相继推出电视问政节目,如南京电视台的《向人民汇报》、《民声》,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和洛阳广播电视台的《百姓问政》等。这类节目多由以前的政风、行风评议类节目发展而来,一般时长从四五分钟到1小时不等,内容集中于各类热门的民生公益问题,开创了政府执政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真正意义上的电视问政节目,始于2010年湖北武汉电视台.2012年12月2日,金华广播电视总台在浙江省率先开设了《市民问政》电视栏目,每周一期,每期30分钟,至2013年8月底,已经播出了40期.与较早前由金华当地报媒开设的《市民问政》相比,电视问政栏目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3,(4):4-5
电视问政在争议中前行今年5月,中央党校机关报《学习时报》连续两期刊载署名为王宁的文章,认为目前电视问政的整体格局是"热而不火",并描述了三大现状:从空间和时间维度来看,电视问政还根本谈不上常态化、制度化;政府官员尚难适应这种新型的现场问政方式;电视问政效果广受质疑。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电视问政的出现,"有比没有要好"。  相似文献   

5.
正自2011年以来,湖北、湖南、河南、宁夏、广东和海南等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电视问政类节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和洛阳电视台的《百姓问政》。该类节目基本上源于政风评议类节目,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民生问题上,成为了政府执政的一大创新之举,深受各地观众的支持与拥护,在当地电视台均有着良好的收视成绩。百姓问政作为一种新的官民互动形式,能够增强干部公仆意识,树立正  相似文献   

6.
彭涛  陈月异 《传媒》2016,(13):39-41
从2005年兰州电视台创办的《一把手上电视》栏目中所展现的问政雏形,到2011年武汉电视台首度推出的"电视问政"栏目的问政小高潮,再到2012年国内各地争相模仿武汉电视台而掀起的问政大高潮,经过几年的发展,"电视问政"节目已经以不同的形式与版本在各地出现.分析"电视问政"节目中由符号所体现出的显隐性权力及其惩戒性特征,对促进"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项借助新闻媒介而开展的传播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电视问政节目当前在各地方台已办得越来越多。那么,如何提升电视问政节目的影响力?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找准节目的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就是:问政参与方要具代表性、问政内容应贴近民生、问政目标是问出实效。只有一切从本地实际出发,电视问政节目才能在取得解决问题等实效的同时,达到领导满意、群众欢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电视问政是官民沟通的桥梁,是提升公共监督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问政"最早出于《礼记·中庸》的"鲁哀公问政于孔子",意思就是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电视问政就是指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通过电视媒体就公共事务与民众沟通、公众借此参政议政的传播活动。①电视问政出现以来,全国各地广泛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它仍是新生事物,既缺乏严格的程序规范,又缺少法律条文依据和制度规定,很容易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因此,必须建立健  相似文献   

9.
正10月14~15日,由浙江广电学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和浙江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电视问政节目高峰论坛"在浙江丽水举行。论坛以丽水市创办《问政进行时》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新时期电视问政节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提升电视问政节目的方法和思路,以期进一步发挥电视问政节目的正能量。论坛由浙江广电学会常务副会长胡瑞庭主持,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黄勇,丽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方向,浙江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华宣飞致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12,(5):2
电视版《政风热线》由江苏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省政府纠风办、省广电局联合主办,2011年7月11日在江苏公共频道正式开播。栏目本着"传达诉求,监督政务"的宗旨,努力通过为群众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栏目特有价值,符合群众对现场问政  相似文献   

11.
核心阅读:作为治庸问责与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平台,电视问政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并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有人认为,集媒体、群众、政府三位一体的电视问政,搭建了一个新的舆论监督平台,也有人认为,电视问政不过是一个“官员出丑”的秀场.那么,电视问政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改进?  相似文献   

12.
继网络问政之后,电视问政异军突起,方兴未艾。比较网络问政,电视问政更权威,可信度更高,对舆情影响更大,正在向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电视问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体现执政为民,是党在新时期走群众路线的一种新方式。电视问政所带来的不仅是电视节目的变革.更深层次的是灵魂深处的冲击。是思想观念的变革.需要参与节目的领导、编辑、记者、主持人都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只有这样,电视问政才能有效进行。“民本”意识“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相似文献   

13.
电视问政与微博问政的特色 1.电视问政的特色.第一,面对面,规模较大.电视问政节目属于大型现场直播访谈节目,阵容浩大,节目现场聚集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媒体代表、嘉宾,以及外场的采访与被采访人员.武汉电视台2015年电视问政“期中考”,规模达到历年之最,6场电视直播以“践行三严三实,推进城市治理”为主题,实况直播,53名领导干部“应考”,现场反映情况,听取群众心声,代表和职能部门表真心,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落实.  相似文献   

14.
电视问政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与问政形式备注关注,不同电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其节目理念、实际运作上均存在诸多差异。在宏观考察国内目前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阐释电视问政的概念界定、特点并围绕"公共新闻"这一概念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剖析,进而探讨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张晓伟 《青年记者》2020,(11):55-56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问政节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节目类型,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电视问政节目架起了群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并监督政府部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其中,作为群众和政府之间关系纽带的主持人,在节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持技巧和策略直接影响着问政节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赵振宇 《新闻记者》2012,(10):21-25
2010年以来,"电视问政"这样一种利用电视媒体直播问责官员的电视节目在我国多个省市兴起。而武汉是此轮"电视问政"风暴的发源地,武汉市纪检部门认为,"电视问政"直击的源头,即是解决庸、懒、散现象。官员在冒汗、尴尬中意识到自己是被监督的对象,责任心被极大地唤醒,这将促使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执  相似文献   

17.
易正逊  周军 《视听》2018,(6):11-12
电视问政类栏目已在全国多个地市电视台制作播出,其核心作用在于搭建党委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平台。本文从政治传播和公权力使用与监督的角度分析认为,政府与民众之间在电视问政中呈现的是"传播——反馈"的传播关系和"被问政——问政"的政治关系。电视问政作为构建这两种关系的渠道和平台,需要从服务于这两种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其栏目的角色定位、议程设置、制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电视问政节目特征,探讨了主持人如何做好角色定位,在电视问政节目中呈现出良好风格特征,在节目之中敢于讲真话,适度的进行情感渲染,代表群众的心声。对树立电视问政节目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观众的全面认可,提升节目主持人本职工作胜任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电视问政”节目是一种利用电视媒体直播问责官员的电视节目,自2010年在湖北、广东、浙江等多个省市兴起之后,凭借着搭建政府部门与百姓沟通的桥梁作用,吸引了观众的支持和长期关注.不过,电视问政火爆电视屏幕的背后,制作者也应未雨绸缪,其节目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得更稳当?本文拟通过对“电视问政”节目的策划、制播以及取得的社会反响进行分析,探讨该类电视节目如何获取受众的认可,进而产生最大化的辐射效果和影响力,最后对问政类节目未来的发展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兴的舆论监督形式——“电视问政”,成为新形势下政府与民众沟通的一个工作平台,也成为实现媒体舆论监督转变的最有效方法、途径和渠道,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是如何推进媒体舆论监督常态长效。定州市作为河北省电视问政工作唯一试点,开办了《问政定州》栏目,通过真问、真改、真监督,解决了“停车难”“上学难”“出行难”“办事难”“办证难”等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全省产生了聚焦式的影响,成为定州市的一项亮点工作和电视的一个品牌栏目。定州市不断创新、保持常态长效问政,在推进舆论监督常态化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