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雯 《甘肃教育》2005,(12):18-18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与家长交流合作,具备指导家长提高教育技能的能力。教师的教育观念也要由原来单一地关注孩子发展,转向不但关注孩子,还要关注家长;由指导孩子参与活动,转向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发展。因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子女的信心,获得教育的知识和经验,能督促教师不断改进和修正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江 西省家长函授学校(以下简称省家长学校)创办于1992年 ,发展到如今已拥有15个分校(地市及大型企业一级)、85个函授站(县、市、区一级)、800多个教学点(中小学和幼儿园一级)和每年有10多万名家长学员参加的 ,既有较大规模和较完整的办学组织网络 ,又有自己办学特色 ,深受家长和社会各界欢迎的家长学校。她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而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教育事业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由于…  相似文献   

3.
美国“家长参与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家长参与教育”(ParentalInvolvementinEducation)逐渐成为美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笔者对它做一粗疏的研究,以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家长参与教育”的主要内容所谓“家长参与教育”,是指为完善学校教育工作,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的很多中小学与学生家长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它主要包括: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改革和学校为学生主动培训家长两个方面。(一)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改革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改革,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家长为子女择优选择入学学校。通过选择人学…  相似文献   

4.
叶茂 《班主任》2009,(2):32-33
一个班通常有四五十个孩子,如果只靠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力量,教育孩子的难度相当大,并且很容易发生“5+2=0”的现象。创建班级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利于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46):195-196
家长群体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潜藏着许多有价值的教育内容,让家长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才能够更好地让家长认识到主题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成为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与创造者。立足于家长的已有发展水平、兴趣与需求以及各种家长有效的资源,再进行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致力于教师、幼儿、家长多方协同联动,最大化地挖掘家长资源中的教育价值,让家长也成为教育孩子、锻炼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创造性发展的一份子。让教师、孩子、家长在参与螺旋提升式的活动中实现"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互动氛围。  相似文献   

6.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伙伴,家长教育的得失伴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无论从教育的角度,还是从幼儿园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园扎实开展好家园共育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其角色定位应体现以下几点:(1)强化准备工作,适当放松直接控制,成为孩子自主学习的课程开发者和思维点拔者;(2)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欣赏孩子,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者和孩子全面发展的引导者;(3)坚持学习研究创造,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成为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4)突破各学科之间界限,形成双赢教学共同体,成为合作式教育的促进者;(5)吸引家长的认同,取得家长的信赖,成为家长的教育同盟者。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6,(26):5-6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家庭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都希望子女跳出农门,但教育孩子的方法欠缺。有一部分家长常年在外打工,还有一部分家长经商,没有时间管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照看孩子,很少和孩子交流,偶尔有时间回家看看孩子,不是指责就是打骂,反而适得其反。在实践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方法,使家校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门头沟区去年开始在八所学校展开家长教师合作新机制的试点工作,实验的目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开放制度创新和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深度参与制度的创新。这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实验,所指向的正是家长和教师合作制度的创建,是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程度的一项带有前瞻性的实验工作。家长没有不关心孩子成长的,没有不想参与孩子教育的,但是关心和参与的理论、方法和途径在我国始终是个比较混沌的问题。我们有传统的家长会和家访制度,有现代的家长学校和开放日活动,因此不能说没有家长参与的机制;然而家长又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有参与机制,无参与…  相似文献   

10.
农村学校的住校生由于家庭教育缺位等原因,存在各种不良表现。因此,做好农村学校住校生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小学住校生常见的不良表现 农村小学住校生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家长在外打工,无暇照顾孩子。(2)路途遥远,孩子上下学不方便。(3)孩子在家不服从家长管教,家长拜托学校老师教育。  相似文献   

11.
家长作为孩子发展中的重要他人,若能参与孩子的教育,积极与幼儿园合作,使孩子在园获得的经验能在家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也使孩子在家所获得的经验在幼儿园活动中得以运用、扩展和提升,让家园教育相辅相成、协调一致,就能有利于孩子发挥各种潜能,获得健全人格的发展。为了考察当前家园合作中家长参与的情况,我们运用半封闭式问卷和非结构式访谈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合作者,是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主动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和谐家园关系,夯实合作教育基础;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观念,唤醒家长的教育责任感;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引领家长参与教育;尊重家长的教育参与,促进合作进一步发展。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形成合力,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家长参与新课程的意义有:(1)减少来自家长的阻力,丰富课程资源,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将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2)教师与家长协调一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改善与家长的关系;(4)提高家长教育能力,改善家庭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14.
家长参与对青少年社会情感适应的影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中国教育追踪数据(CEPS),分析了亲子沟通和亲子活动对青少年社会情感适应的预测作用,以及在不同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1)亲子沟通和亲子活动两种家长参与都能够正向影响孩子在学校的社会情感适应水平;(2)两种家长参与对不同类型的青少年在学校的社会情感适应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具体来讲,相比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亲子沟通对独生子女的社会情感适应影响更大;相比非寄宿生,亲子活动对寄宿生的社会情感适应影响更小。此外,两种家长参与方式对于随迁和非随迁学生社会情感适应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建议在学校管理中,要特别关注社会情感适应较弱的青少年群体;多策并举,促进家长主动开展亲子沟通;搭建平台,积极推动亲子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学校在制定教育计划时应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学校应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部环节,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应邀请家长共同商讨制定孩子的个性培养计划。事实上,家长最了解其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一般也最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此,让家长与学校一起为孩子的成长计划作出决策,可以在真正意义上融合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力量,发挥家长关注学校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家长的参与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家长的文化及教育理论素养与参与决策要求之间的矛盾,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因为认识不一致而导致不合作的矛盾。不过我们也应看到,随…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那么如何有效整合家长资源,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理念,笔者以幼儿园主题活动为突破口,尝试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活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整合家长资源来实现家园同步教育,树立新的教育资源观,使孩子获得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陈丽 《天津教育》2022,(17):4-6
<正>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并以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然而,学习压力过大、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疏导其负面情绪,鼓励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校园内外的各项活动,为其综合发展奠定基础。一、威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一)学习方面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会对自家孩子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8.
几次应邀为家长做讲座,但参加者每每以女性居多--不是孩子的妈妈,就是孩子的奶奶或外婆等.由于会场上女性居多,男性家长便会显得有些局促.在与家长交流中,他们透露出这样的想法:第一,孩子小,此时教育为时过早,如果需要,让女性家长干便足够了.倘若孩子到了中学阶段,那做父亲的就需要多留意些,特别在孩子填报志愿时就应该参与讨论,并作出决定.第二,男性家长多数持有"男主外女主内"、女性"相夫教子"的观点,他们认为教育孩子的事应该由女性(母亲)承担,男人应该在外干大事业.笔者认为这些男性家长除了观念陈旧、缺乏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自身还独具教育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一、初步应用与发现的问题随着对幼儿发展评估的重视和改进,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估是必要和可行的。首先,由于孩子和父母的亲密关系,家长更有优势和条件去细致观察、耐心测问,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而孩子则可能在测问时更没有紧张与压力感,表达时会更自然和真实。其次,通过参与测评,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了解孩子的潜力和弱项,从而提出更有效的教育对策,达成家园共育。带着这些认识,我们组织家长参与了一次幼儿发展评估,但在整理归纳之后,我们发现问题也显而易见。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1.家长…  相似文献   

20.
李家成 《班主任》2014,(7):52-55
正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是美国公立学校教师头痛的一个问题。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这种情况往往不多见。中国教师该庆幸了:毕竟家长对孩子还是有期望、有投入的,而不是不在乎、不参与的。但也同样是在中国文化背景和当前具体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会遭遇到另一个难题: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也有诸多无奈。在教育政策、教育治理体系不健全的背景下,家长的无奈又多么需要教育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