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1世纪的数学课程改革没有像以往一样把应用题作为单独的教学单元列出,而是把它们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之中,各种版本的教材也都没有采用系统的应用题章节,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单元。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绝不只是名称上的变化。弄清楚这其中变化的实质,有助于教师们更好地继承应用题教学宝贵的成功经验,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解决问题的教学。那么,应用题与解决问题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本期我们介绍有关解决问题单元的教学,希望读者从中能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课程的经典板块,本次课程改革打破了历来将“应用题”作为独立教学板块的格局,把相关内容融入四个学习领域之中,其名称也改为“解决问题”了。更名,是对“应用题”的否定吗?名称变化了,内涵有什么变化吗?相关的概念会发生变化吗?教学内容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课堂教学会发生哪些变化?本期,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分析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的变化,帮大家厘清认识,明确方向。我们还将继续围绕“解决问题”教学,就数量关系的教学、应用题类型与模式等问题进行讨论,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3.
自数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因教学目标相对较小、题目结构固化、呈现方式多为纯文字叙述、题材脱离学生生活、解题模式套路化等弊病经常被批评.教学时,教师们也忌讳提"应用题"三个字,生怕自己太落伍,取而代之的"解决问题"受到广泛欢迎.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发现不少一线教师没有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本质属性,一味地追求形式,抛弃了传统经验,致使学生(审题能力下降)在解决问题方面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其实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本质都是根据已知条件解相关问题.既然本质属性一样,那么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解决问题的教学都应该是在遵循传统应用题教学的基本规律上进行的修正,是继承,而不是全盘否定.因此,解决问题的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四年级起,每册都编排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超越具体问题解法和结论,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这是解决问题的教学区别于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本质所在.如何更好地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相应地,新教材中已经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却将应用题与数学意义的运算一起出现,这说明教材并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更加强调通过应用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对我们教师头脑中长期存在的对应用题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探索应用题教学,更好地组织学生去学好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出现了括线应用题、图文填空应用题等,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有限,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回答问题更是残缺不全.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难关,更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解决问题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准确性,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那么,如何教会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值得我们深人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春生 《教师》2010,(17):70-70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四年级起,每册都编排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超越具体问题解法和结论,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这是解决问题的教学区别于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本质所在。如何更好地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的“应用题”到“解决问题”是新课标引领下教材内容编排改变最大的部分之一。“解决问题”替代“应用题”是“穿新鞋走老路”吗?“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究竟有何变化呢?教师在用着“解决问题”的课本,是否仍进行着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呢?抑或抛弃应用题教学,重新摸着“石头”过河呢?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就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来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解决问题”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意义不同.应用题是一种“现成”的问题,而“解决问题”则是一种“现实”的问题.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解决问题”教学中依然沿袭的是“应用题”教学的思路.老师们津津乐道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巧妙的解法。而对“解决问题”本身的意义却弃之不顾,久而久之,“解决问题”就不再跟“实际应用”相接轨,而成了单纯意义上的“应用题”了.  相似文献   

11.
葛平 《成人教育》2019,39(10):69-73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符合成人学员的学习需求,在成人教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问卷调查发现,一些成人院校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应用现状并不理想,教学质量难以满足学员发展诉求。认知水平不高、步骤不够严谨和教学方法失当是造成目前成人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为改善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在成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应提高理论认知水平、增强应用自觉性,夯实提出问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规律等应用环节,协同引导式、探究式、操作式、合作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正如波普尔所说"全部的生活就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尤其是复杂问题的解决,已成为认知科学和学习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复杂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认知和非认知成分。先前的研究已经提出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多种模型,给人们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可依靠的支架。而案例知识作为一种典型性、叙事性、情境性、实践性、个人性、整体性的经验知识在问题解决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支持复杂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具体表现为:支持问题境脉的阐释、支持问题的多视角认识、支持解决方案的生成、支持解决方案的确定以及支持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评价。它正作为一种支持人们解决问题的资源,在现实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数学问题是以数学为内容,或者虽不以数学为内容,但必须运用数学概念、理论或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它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来源于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科技活动。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主要是指那些非常规的,或者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其设计要遵循可行性、渐进性、应用性等原则。问题解决教学要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培养使用数学的意识、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4.
对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其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教学实际的具体效益。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根基是其所蕴涵的数学基本思想与方法,对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理解就是要把握住这个根基,而其教学设计的关键更是要围绕着这个根基,始终不能脱离。因此,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就应该把策略背后所蕴藏的"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这个根基,作为课堂教学行动的"指挥棒",一刻也不能偏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回顾历史、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问题解决研究中存在着对问题的理解缺乏明晰的一致意见、对问题解决有着不同见解等问题。这种情况必然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所适从,因此加强对问题及问题解决本身的研究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问题求解一直是人工智能学科的主题之一。本文建立环境C下的限制物无可拓空间用于包括矛盾问题在内的一般问题的表示及求解,并给出了问题求解策略及求解算法,使问题求解更具智能色彩。  相似文献   

17.
罗奇 《高教论坛》2014,(10):64-67
基于Polya"问题求解模式",得出"数学问题求解-提问-求解"模式,实验验证该模式的策略学习能够显著提高数学师范生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数学问题求解-提问-求解"模式的教学设计并加强针对数学师范生的问题提出策略教学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8.
问题图式在物理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提出的问题图式及构成要素,阐述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案,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呈现教学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许明明 《天津教育》2021,(11):142-143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初中数学习题灵活多变,解题方法多种多样,为促进学生解题能力更好地提升,教师会为学生讲解相关的解题思维。其中侧向思维是一种迂回思维,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破题,又能简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效率,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具体例题,为学生讲解侧向思维的具体应用,给其以后的解题带来良好的指引。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Problem solving is perhaps the key characteristic that makes us human. Given the kinds of problems that we face in a competitiv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new generation of learners is ever more required to have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By drawing from the literature on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design thinking, general and specific methods of problem solving, and role of technologies for solving problems,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problem solving for future teachers and discusses strategies that can help them become good problem solvers and underst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their students problem solving in technology-rich contexts. 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two main parts. Part 1 focuses on strategies required to help preservice teachers to be better problem solvers, and Part 2 summarizes approaches to introduce preservice teachers to the methods of teaching problem solving. The strategies reviewed provide a tangible guidance for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regarding how to promote future teachers’ problem-solving ski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