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V到"小句中"V"与"到"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导致学界在"到"的词性上出现了分歧。我们把"V到"小句分成四种类型,从四种类型的变换形式和四种类型对动词的选择两个角度系统考察了"V"与"到"结合的紧密程度,总结出了"V到"小句中"V"与"到"结合紧密程度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2.
研究《镜花缘》中的语言结构,有助于掌握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一些语言特点。《镜花缘》文本中有大量的“一V”形式类型,这些类型有的可以构成动词性的“一V”结构。由这种“一V”结构构成的句子,有的语义是自足的,我们把这类“一V”结构构成的句子叫完全句;有的语义不是自足的,这类“一V”结构构成的句子只能作为一个小句存在,还需要后置句作为另一个小句在语义上进行补充说明,这样整个语义才完整,我们把这类“一V”小句叫不完全句。在“一V”结构构成的不完全句中,后置小句与“一V”小句至少存在五种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汉语的“一V”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汉语的四种“一V”动词结构进行了讨论,并主要分析了第一种类型的使用频率,范围,“一”和动词的结合程度,“一V”短语为何是粘着短语,“一V”短语作句子成分,“一V”短语作谓语构成的句子在复句中作分句的关系,以及在这一短语中“一”和动词的语义、功能等。  相似文献   

4.
周小兵同志在《“刚+V+M”和“刚才+V+M”》一文中(《中国语文》1987年第1期),对“刚+V+M”与“刚才+V+M”两种格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1)“刚才”句中的M只能表示较短的时段,而“刚”句中的M不但能表示较短的时段,还可以表示较长的时段。“刚”并不是纯客观地表示“发生在不久之前”,而是表示叙述者主观上认为“发生在不久之前”。 (2)在“刚”句中,M所指的时段的终点就是叙述时点;在“刚才”句中,M所指的时段在叙述时点之前。 (3)“刚”实际上表示完成体的范畴,所饰动词的时态相当于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或现在完成进行时;而“刚才”句中的谓语动词的时态相当于英语的过去时。 然而就这两种格式的实际情况来看,上述结论似有可补充之处。本文打算从四个方面对这两个格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就教于作者及同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考察湖南境内湘语九个方言点的“V+X+N(L)”结构类型和地理类型。湖南方言“V+X+N(1,)”的类型共有四种,除了普通话中常见的句型“在+N(1.)”、“V+到+N(1.)”外,还有“V+体貌助词州(L)”和“V+体貌助词+在+N(1.)”。  相似文献   

6.
“好V”式及其词汇化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V”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由“好”(hǎo下同)与动词组合构成的多义格式,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关系。本文主要讨论“好[形]V”的结构和意义,并尝试从共时层面对“好[形]V”格式的几种不同结构类型的词汇化程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双宾结构“V了NP-N”是现代汉语中较有特色的一种话语格式,其中“V”与“-N”是动宾关系,“NP”与“-N”是双宾关系和背景与前景的关系,此结构入句,能够强化入句功能,协调句法结构。结调夸大意味。  相似文献   

8.
双宾结构“V了NP一N”是现代汉语中较有特色的一种话语格式。其中“V”与“ -N”是动宾关系 ,“NP”与“ -N”是双宾关系和背景与前景的关系。此结构入句 ,能够强化入句功能 ,协调句法结构 ,强调夸大意味  相似文献   

9.
文章讨论了充当“V 到”结构的主语和宾语的有关情况,尤其对其在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的情况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如作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等。还归纳了“V 到”结构构成的各种句式类型。  相似文献   

10.
“V成”述补结构可以分为表示事物完成的“V成1”式、表示事件完成的“V成2”式和表示“成为”的“V成3”式。“V成1”式是典型的结果补语小句结构,“V成3”式是含有致使者的结果补语小句结构,这两类也就是以往研究中所区分的“成功”类和“成为”类“V成”述补结构。这两种结构在补语小句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何+V”中“何”字功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例,对古汉语“何+V”结构中的“何”字性质加以研究分析,界定“何”字为疑问代词,而不作疑问副词,解决了把词性与句子成分错误关联的问题。遵循古汉语语法规则,探讨了判断“何+V”结构中“何”是前置宾语还是状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旨在分析汉语连动结构“V1着V2”的有界性,并探究其有界性程度。以往研究主要是关注该结构的结构描写、理论依据和语法功能,很少探究有界性方面的问题。该研究基于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中所收集的193例语料。根据V2的特点将这些语料分为四类,每一类连动结构的有界性分析都参照认知语言学中的心理扫描理论进行。分析显示,同时结合顺序扫描和总体扫描可以对连动结构“V1着V2”进行有界性分析,该结构内部的四个子类中存在层级性;这类连动结构的有界性程度取决于所研究的词组属于哪个子类。  相似文献   

13.
“V不得”是一种兼属词与短语的语法单位,只有少数几个“V不得”形式已经词汇化。而当“不得”取“不能”、“不可”之意时,这里“V不得”的意义是“V”与“不得”的意义相加,这时的“V”与“不得”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而意义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4.
“V不得”是一种兼属词与短语的语法单位,只有少数几个“V不得”形式已经词汇化。而当“不得”取“不能”、“不可”之意时,这里“V不得”的意义是“V”与“不得”的意义相加,这时的“V”与“不得”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而意义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的“~之~之”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V之V之”句(V代表动词)有并列、连动、递系三种结构类型,其中并列结构的内部结构层次、结构关系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V得”式重动句中的第一动词V1有时可以省略,有时不可以省略。文章首先运用句式变换的方法分析了“把”字句与“V得”式重动句V1之间存在的浅层规律。随后参照刘雪芹(2003)一文对重动句补语语义指向的分类,从相关的三大类六小类出发,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分别探究“V得”式重动句补语的语义指向与第一动词V1隐现条件之间的关系,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V1来V2去”短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讨了“V1来V2去”短语的语法意义,认为它表示相关动作的多次重复或持续。此意义是由趋向动词“来、去”词汇意义的虚化实现的,不过,“来、去”的虚化程度视动词的类型、意义而有别。“V1来V2去”短语对动词有一定的限制,只有表示可持续、重复义的动作动词、心理动词能出现在结构中。此外,本还讨论了“V1来V2去”短语的句法功能及限制条件、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20.
“V哪儿V”是枣阳方言中一种特殊的结构,本文通过对这种结构的考察,总结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条件,同时,将枣阳方言中“V哪儿V”与普通话中的结构相似的“V哪儿”、“哪儿V”进行比较,并阐述枣阳方言中“V哪儿V”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