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毕节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具有最典型的喀斯特人地生态系统,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之一。因此,在毕节地区建立旨在探索和实践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意义深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人类文明成果相结合的产物;毕节试验区的成功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提供并将继续提供强有力的实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试验区主题三位一体,有机统一,具有丰富的内涵,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
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必须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寓经济建设于生态建设之中,以开发扶贫支持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开发扶贫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标志,"毕节试验"摘要:以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标志,"毕节试验正式拉开序幕。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经验对岩溶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借鉴作用。正式拉开序幕。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经验对岩溶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社会平等、关注民生民权、推进社会保障、化解社会矛盾、遵循自然规律,并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是毕节试验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经验,是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基础,是营造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机会平等、利益共享、和谐共处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从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地区经济、人口、生态等各方面建设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绝对数来看,试验区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还存在差距;在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卫生、降低能耗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毕节试验区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继续改善扶贫资金的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6.
毕节试验区是西部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高度重叠的代表之一,也是贵州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绿色减贫是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而推行的一种减贫理念.新形势下,绿色发展引领脱贫攻坚是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将绿色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探析绿色减贫对策,不仅是符合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主题的,也是今后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试验区专家顾问组22年来合作共建,通过开展智力支持、协调争取和投入项目资金、进行引资推介等帮扶举措,促进了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探索和积累了多党合作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毕节试验区自1988年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先行先试”思想理念,努力践行“生态建设”主题,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生态脆弱、修复难度大仍然是当前的生态现实。要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趋势、新常态,就必然要研究生态文明理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战略决策和现实路径,推进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探索有效的生态建设奖惩机制是当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毕节试验区成立20多年来,历经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八七"扶贫攻坚阶段和新时期开发扶贫阶段,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归纳起来有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产业结构步入优化升级轨道、科教文卫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开发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总结为:以基层党政组织建设引领开发扶贫工作与实践,坚持走自我脱贫为主、社会帮扶为辅的开发扶贫道路,在开发扶贫中实行救济扶贫与开发扶贫两轮驱动,在整体推进开发扶贫工作中实现重点突破,因地制宜与改革创新是开发扶贫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10.
毕节试验区自1988年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创建二十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各民主党派中央、以及深圳市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全区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努力奋斗,试验区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较大提升,社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得到全面发展,在解决农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在这样的大好形式下,观音桥的教育也顺应历史,蓬勃发展."科技兴校、和谐办校、质量强校"的实施,更使观音桥的教育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为毕节试验区确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要求正确处理人与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人自身全面发展等诸多关系,包孕了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紧密围绕三大主题,积极开展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煤化工基地建设,创新项目准备机制;开展林地及其产品产权明晰探索;开展寓人口素质提高、能力培养、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开发为一体的东西部合作办学试验等等,是试验区发挥“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积极作用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岩溶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0%,其境内的六冲河流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38.1%;年径流量占全区总径流量39.5%.应用改进的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建立其降雨一径流模型,得到流域的水循环模式,进而推广到毕节市全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和调查资料计算表明,毕节市地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利用率极低,工程性缺水明显.因此,必需对毕节市地下水资源作专项研究,合理开发,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毕节试验区以往20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凝练了毕节试验区的时代精神。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发展目标在助推毕节试验区实现新的跨越。新的跨越要真正得以实现,必将有赖于精神高地的构筑。构筑毕节试验区精神高地,需要借助哲学的审视,切实解决精神高地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切实认清当前构筑精神高地的基本前提,切实实施内化外化工程。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以来,毕节试验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总体小康基本实现,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站在新的起点上,分析毕节试验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对于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毕节试验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毕节试验区成立近20年来的实践表明,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人口总量的扩张在保持着同一的趋势。但我们应从哲学理性的层面,借助数量与质量的内在联系,正确处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快"与"好"的关系,切实破解试验区发展问题中的种种难题,抓住协调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不断推进毕节试验区经济与人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立足毕节试验区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与现状,客观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理性发展毕节试验区特殊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残疾人教育观;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不断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建立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三级联合管理系统;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舆论引导,多渠道引进社会办学力量;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以党的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为切入点,对毕节试验区的政治文化建设进行思考。提出建设政治文化理论品牌的概念及策略:整合毕节试验区民族文化、整合毕节试验区红色文化、整合毕节试验区"同心"文化,以期共同推进政治文化理论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