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此文美点有二,一是文章构思奇巧,二是文章思想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2.
文章题目,是文章章法的有机构成部分。如果说其他的艺术形式或其他的文体,对此要求或许还比较宽松的话,如“无标题音乐”,有些诗歌直接标出的是“无题”,有些甚至就没有题目,文章要有题目却是一项比较明确的规定。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历史的概念。过去的就不见得这样。如《论语》章节的题目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只是取下边紧接着文字开头的两个字而已(古人文章、文学不作明确区分,《诗经》也是这样处理的)。这种认识实是对题目功用的一种误解。其实文章题目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标记”上。将它用在文本开头的最显著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3.
人与人接触,首先见到的是面目,而我们读文章首先要看的也是文章的面目——标题。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于读者来说,标题是“第一引力”,是感情交流的第一接触点。眼睛画得好,则美目流彩、顾盼生辉、全文皆活,可让读者在一瞬间顿生好感,吸引读者读完全文。因此,题目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给文章拟标题时,在做到贴切、凝练、含蓄的基础上,必须鲜丽闪亮。  相似文献   

4.
题目是韩小蕙小姐出的.所以名之日“赋得”。但文章是我心甘情愿作的,所以不是八股。 我为什么心甘情愿作这样一篇文章呢?一言以蔽之,题目出得好,不但实获我心.而且先获我心:我早就想写这样一篇东西了。  相似文献   

5.
韩东 《现代语文》2002,(12):37-42
3犤命题特点犦所谓“社科类”文章,是指研究和反映各种社会现象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所谓“科技类”文章,是指研究和反映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内容主要是反映近年的现代高新技术、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其他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社科文和科技文,在高考命题中属轮考内容,在第一卷中考查,用客观题的形式,共占12分。纵观近年的题目,两类文章在考查的能力点上,表现出如下特点:1、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包括理解指代性词语和短语在句中指代的具体内容,理解…  相似文献   

6.
黑子 《初中生》2007,(9):17-20
在中考作文的考场上,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面对一个文章题目的时候,一些同学常常会有“没词儿”的感觉,有的人甚至连一点儿思路也没有。其实,这是快速人题能力比较差的表现。那么,怎样才能快速人题呢?  相似文献   

7.
阅读方法之一:片言居要,把握主题阅读,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阅读文章时,如何抓住其本质与主题呢?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一、抓题目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阅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题目。文章的题目有的直接,有的含蓄,但不管怎  相似文献   

8.
邢来成 《甘肃教育》2004,(12):19-19
我们浏览报刊时,首先吸引我们的总是那些新颖别致的文章题目。这是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窗口布置得好就能吸引读者,人们通过窗口就能窥探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做出该不该读它,先读还是后读的决定。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拟定一个新颖独特的文章题目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那么如何才能使文题新颖别致呢?  相似文献   

9.
拟题目是学生将自己要写的文章进行立意和选材方面的思考、辨析筛选和凝聚的过程,也是展示自已个性风采的一次机会,也是给阅卷老师第一眼所到之处能否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所在。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所以,给话题作文拟个好题目是很重要的,是话题作文写作的第一步骤。  相似文献   

10.
董欣欣 《黑河教育》2012,(12):18-18
主题即文章要说明的某个问题,要表现的某种思想.班宣传的某种主张,它是灵魂,像一根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任何一篇文章都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记叙文主题的表达一般采用含蓄渗透法和直接表述法。  相似文献   

11.
张凤琴 《高中生》2008,(18):27-27
一、有关文章结构的问题1.考查点为文章题目如果试题问文章题目好在哪里,考生可以这样回答: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新颖(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深刻)。  相似文献   

1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题目由三个名词组成,没有任何过渡或连接成分,因而对其表达的意思及其手法,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题目妙就妙在没有任何过渡或连接成分,给读者设置悬念,促使他们去了解、去研究各名词之间的联系.如果题目将主要的内容明明白白地摆出来,其含蓄性、韵味性、吸引力会大大削弱.题好一半文,如果题目不巧妙,读者可能翻一下文章便放弃了,即使文章是块金子,可发光的机会就没有了.……  相似文献   

13.
一个夏天的晚上,这是一个既明确又含蓄的题目。所谓明确,指的是题目对时间和空间规定具体。夏天,而不是其它季节;晚上,而不是早晨或者午后。所谓含蓄,指的是题目没有表露明确的观点,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概念,显得比较“空灵”。夏天晚上的什么?  相似文献   

14.
尹利 《成才之路》2011,(24):30-30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五官中最为敏感的部位,人们的喜怒哀乐全藏在眼里,那么一篇文章的眼睛在哪里?当然就是题目。题目是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是一篇文章最抢眼的地方。看文章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题目,题目拟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题目是文章的神来之笔、画龙点睛之笔,有了题目,一篇文章才能成为一个活物,才能有一种神韵。题目的拟法有许多种,下面介绍几种拟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仅是比赛     
拿到“征文要求”一纸时,先是一愣,老师用红笔划的只是:体裁自定,题目自拟。乍看之下也想不到任何可以做题目的字眼,侧过脸幽幽道:哇,要是有人抄袭的话,好文章那么多,审卷老师也难辨真假啊。不禁暗自有些苦恼。  相似文献   

16.
胡晓丽 《现代语文》2006,(8):108-108
文章的体裁,是古往今来各种文人墨客在长期的文章编著中形成的表达习惯,进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格式,包括古今诗歌、散文、小说、言论等。有些文章可以借助于题目中的某一个字,就能识别是属于某一文体。下面就举例淡淡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分析文章的标题。文章的题目,是透视文章内容的窗口,透过文章的题目,常常能窥知文章中心所在。如《想和做》,题目将“想”和“做”对照着放在一起,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要谈“想”和“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俊鸣 《中国考试》2000,(10):28-29
提高文章阅读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增加文化的积累,丰富生活的阅历等,但最主要的是认识文章规律,训练科学思路。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作为客观存在,文章本身是有规律的,而且,这种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按照客观规律去思考,就是科学的思路。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有特定的体式,在表达上。或直截了当,或委婉含蓄,或富于情感,或突出  相似文献   

19.
彤彤姐姐点评: 有人说,好的题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看这个颇有新意的题目,就让人眼前一亮,产生了读下去的强烈欲望。从文章中可以感受到小作者一定是博览群书的好学生,因为厚积才能薄发嘛。本文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方面都非常生动细腻,是视角独特,有新鲜味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20.
题目,就字面理解,是额下之眼目。题,本义或古意为额,即额头、脑门;目,即眼目,眼睛。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以看作是比喻意义,即把文章看作人,题目则是他额头下的眼睛。众人皆云,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由此可见,题目就是文章的心灵窗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