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新闻播报方式层出不穷,形成一个更大规模的竞争形势,电视节目需要收视率就好像报纸需要读者一样,电视节目若要吸引观众就要有其独特之处,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读报类新闻节目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2.
马莉  邓为 《新闻前哨》2004,(6):11-13
当前,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同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我们看到,广播早已有了报纸摘要节目,电视近年来也纷纷开设了读报栏目。同时,报纸也在借用电视画面要素来处理图片,营造吸引读者的封面效应,甚至出现了新闻链接这种原产于互联网上的报道方式,产生了如“新闻连续剧”  相似文献   

3.
现在大家的工作节奏加快了,没有时间认真读报,"看报看标题"已经成为很多上班族读报的常态.所以,报纸编辑设计新闻标题,更要上心,不能造成读者对新闻基本要点的误读.  相似文献   

4.
我在资料室工作,经常读报,尤其爱读报纸的补白,也十分乐意为报纸写一些补白文章。纵观全国各地的报纸,新民晚报的补白最多,内容也比较丰富,古今中外、名人轶事、文体艺术、生活趣闻、情操礼仪等,无所不包,似可称为“报纸补白之首”。所谓“补白”,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即:“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为什么报纸需要补白,办报人乐于用它来调剂版面?我想,首先是报纸配上与新闻有关的补白,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扩大读者的视野;其次,补白能使读者在读报困乏时,换换“口味”,调剂精神。一篇集  相似文献   

5.
《青年时报》自2001年创刊后,一直面临着强劲的竞争。为了在先行者的压力下创出自己的品牌,《青年时报》坚持以特色版面和专刊专栏来培养读者的忠诚度,培育报纸品牌,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效。一、开辟特色专版专栏是细分市场和争取受众注意力的有效途径。由于报纸可选择性的增多和读者的日趋成熟,读者对报纸品牌的认识已很理性。因此,争取读者注意力是打造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各个版面、专栏,每篇稿件,都将对报纸品牌的形成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作为团省委主管的都市类青年报,《青年时报》的受众定位一直很清晰,以18岁至45岁的青年人为阅读对象。他们是高中以上学历,有生活激情,追求发展的年轻人。他们关心新闻事件,关注时代发展,关注社会财富,关注流行生活,是具有强大消费力的浙江社会主流阶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想方设法针对他们的心理需求,有  相似文献   

6.
电视在读报纸,从中央电视台的《朝闻天下》、《马斌读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再到网络上的“8点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报纸的生存空间。其他媒体的生存空间在拓展,而报纸的生存空间在缩小。同其他媒体相比较,它到底在给读者提供什么?在有声时代,报纸如何“发声“?  相似文献   

7.
2001年10月8日,青年时报在浙江报业市场亮相——4开加长报型、双报头、版式时尚清新;头版头条《美国开打阿富汗》及下面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大幅横通图片赫然醒目。这天,杭州的报刊零售市场火爆异常,最多的报摊卖出了500多份青年时报;报社还不断接到要求加印报纸的电话……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到目前,青年时报的固定订户加零售总发行量已近40万份;广告收入月月攀升,今年估计要比去年增长三倍多;报纸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浙江这个报业市场的竞争环境中,青年时报已显现出成长快、成长性好的优势纸媒特质一、一份报纸的理想青年时报在细分浙江报业市场的过程中,提出了"新闻推动进步"的办报理念,不再走前些年都市类报纸"社会新闻打天下,过于  相似文献   

8.
读报的人常常会发现,当天报纸上的国际国内财经新闻,在头天网络上或手机上都已经报道过多次了,且更快、更全,唯一不同的是报纸上的本地新闻.本地新闻多不多?本地新闻做得好不好?对读者有没有吸引力?有没有帮助?这应是当下这种新媒体竞争环境下地方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相对于同城报纸的竞争力,更是相对于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传媒观察     
《京华时报》云报纸首发近日,京华时报云报纸正式亮相,这是第一家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读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报纸图像,经过"云计算",即可查看图像所链接的视频等内容。和传统纸质媒体单一的阅读方式不同,云报纸将纸媒体内容与互联网内容相融合,彻底颠覆了纸媒的展现形式、传播方式及运营模式。读者随手拿起手机一拍,通过云阅读手段就能实现观看与此条新闻有关的、内容丰富的视频资料或背后故事,了解到相关新闻更翔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报纸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有多大?大学生喜欢看哪类新闻?如何让更多的大学生购买报纸?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读报情况,最近,我们对大学生读报现状作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选取了在杭州就读的大学生100个样本,男女性别、经济状况、学科专业都进行了适当的分层抽样。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为报纸在大学校园推介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一、大学生读报现状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里“看”报纸新闻的联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新闻实践》2009,(2):69-70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态势下,新老媒体的交流与融合不可避免.电视读报节目的开设,便是相互融合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杭州本地电视媒体相继出现了电视读报类节目,如浙江卫视的<新闻早点>、杭州华数(数字)电视的<天天时报>和最近杭州电视台一套推出的<读报论股>等.读报节目的频频推出,一方面反映了传媒激烈竞争下的电视媒体不断创新的势头,同时也体现了多种媒体的融合与优势互补.电视读报类节目整合诸多媒体的信息资源,为纸质媒体电视化传播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章丰 《新闻实践》2008,(11):30-32
●青年时报社社长、总编辑章丰 每天必看的报纸:浙江日报、中国青年报、杭州日报、青年时报、都市快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每日商报、南方都市报等.每天必看的新闻网站:新华网、浙江在线、新浪网、凤凰网、青年时报网、青牛网等.经常浏览的报纸杂志:新京报、东方早报、市场导报、南方周末、今日浙江、瞭望东方周刊、传媒、新闻实践、中国报业等.  相似文献   

13.
潘宇锋 《新闻实践》2007,(4):F0002-F0002
报纸美编需要懂新闻、尊重新闻,力求“新闻视觉化”。能否把图片最“适当”地用于版面是考验美编水平的关键。这里所说的“适当”是指对于不同图片的不同把握。下面是青年时报美编对于“新闻视觉化”操作的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4.
人人都读报,可读报的效果、方式却不尽相同。有“看书看皮,读报读题”的“浏览式”;有“一杯清茶一颗烟,一张报纸瞄半天”的“消遣式”;有一报在手,只找自己“大作”的“希望式”,等等。对于一般读者的读报,此处不加评判。笔者是办报的,单谈谈通讯报道员的读报。有经验的通讯报道员,翻开报纸,除了从中获取信息外,还会从新闻业务的角度上进行研究。这篇稿子为啥上了头条?  相似文献   

15.
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结合军事新闻专业特色,拓宽教学视野,认真开展读报、评报活动,使学员养成了用报纸来研究新闻业务,提高工作水平的好风气。来自陆海空三军的新闻系学员,入学前都已从事过1至2年新闻工作,富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入学后他们在学习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知识的同时,积极为全国各地报社写稿,学员既是作者,更是报纸的热心读者。读报——评报——写稿已成为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新闻界面临着历史性转折的严峻挑战。适应并及时准确地反映这个历史的转折,新闻界责无旁贷。怎样才能担当起这一历史的重任,取决于新闻工作者报纸商品性和新闻非商品性的正确认识。 一、报纸的商品性“特区” 首先,报纸是商品。报纸是新闻纸,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它是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 读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承载了读者需要的各种信息,通过读者使用贷币交换才取得消费权,从而实现消费的产品,所以它有价值。读者通过读报获取信息这  相似文献   

17.
一、市场形势逼迫法制类报纸必须办好要闻版,以参与市场竞争 要闻版是一张报纸的“拳头”,是吸引读者的亮点。据北京地区报纸读者的调查,有76%的读者之所以喜欢阅读报纸,为的是从报纸上获取各类新闻。这个数字也告诉法制类报纸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要办好要闻版,用高质量的法制新闻去赢得76%的读者中的一部乃至大部。这份调查材料又说,通过读报纸学习法律知识的读者约占34%,与通过读报了解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生活等方面信息的读者数量相比居于中游。这又提示法制类报纸,必须把办好要闻版和充分施展自身在法律专业知识方面的专长结合起来,以生动活泼的法制新闻和具有权威性的对法律知识的宣传,赢得更多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这份调查材料还表明,“在报摊邮亭零买报纸已成为读者第一位的读报来源”,在18岁以上的读者当中。52%的人是“在报摊或邮亭零买”而获得和阅读报纸的。因此,法制类报纸应当及早对自己的发行方式、发行渠道作出战略性调整,在巩固和发展固定订户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面向零售市场。而要做到这一点,办好要闻版,把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吸引和促使他们慷慨解囊就成了自然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曲宏 《记者摇篮》2006,(7):48-48
华盛顿邮报说:“一张好的新闻图片有助于报纸的销售,而好的文章却没有这样的功能”。在以浏览为主要阅读方式的今天,新闻图片成为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重要手段。今天,纸质媒体无疑进入了厚报时报。就拿沈阳的报纸来说,辽沈晚报平日48版,而一旦有特刊,60多版、80多版是常事,有时甚至超过100版。读者阅读报纸的方式逐渐向速读转化。根据美国一家媒体的调查,读者阅读的顺序一般是图片——标题——图表(包括插图)——文字。读者79%的信息来自视觉,大量使用图片的《今日美国》报,成了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重视图片成了以视觉思维为主的编采理念的…  相似文献   

19.
报纸早已进入厚报时代,但人们已不像从前那么从容,不再有很多闲暇细读报纸。浏览、略读、选择性阅读和一次性阅读是现代人的主要读报方式。首先进入读者视线、具有导读作用的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因而更加突现。标题不能引人注意,文章再好,恐怕也难留住读者。并不精彩的文章,若有了好标题,倒可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读题时代悄然而至。什么样的新闻标题才能在读题时代站稳脚跟?笔者对《纽约时报》(以下简称《时报》)2002年2月、3月的报纸的头版标题作了个案分析,企望能从中找到部分答案。《纽约时报》具有150年的悠久历史,其…  相似文献   

20.
读报的学问     
读报的学问是很深的。学会阅读报纸,是一个合格的通讯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记者杰克·伦敦曾经向他的学生发出过这样的忠告:“你想当一名新闻记者吗?那就得阅读报纸。”一个通讯员会不会读报,这不只是一个文化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会”。通讯员应当具有政治灵敏。首先,应该在读报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特异功能——新闻鼻。提高发现新闻线索的观察力。经常听到一些初学新闻写作的朋友叫苦:“没有什么东西写呀!”他们时时都有“线索危机感”。我想问题可能在于他们不会读报。你说他们不会读报,也有点儿冤枉。因为,他们天天都读报,而且还抱着合订本读。只是他们读的方法和一般读者并无两样。这样读报能从报纸的字里行间发现一个新世界吗?能了解新的报道思想和洞察新闻舆论导向吗?显然是不行的。编辑方针,报道思想,舆论导向,往往深藏在一些新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