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因为公司外派工作的需要,我们在美国住过不算长也不算短的两年时间。感受美国,成了那段时间里我们有意无意的生活内容。美国究竟是什么样子?可以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视角,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感受。在此,我们愿意把我们眼中看到的美国和心中感受的美国告诉给大家。 一、感受大洋彼岸的商业 商业就像一面镜子,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2.
叶德卫 《湖南教育》2004,(15):12-13
在去美国参观之前,我一直以为,美国的中小学生是散漫随意的,学生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不像我们国内的学生必须遵守那么多的规章制度。但在美国三个月的学习期间,我们先后考察了20多所中小学校,得出了与以往迥然不同的印象。事实上我们发现,美国学生在课堂上确实有许多我们的学  相似文献   

3.
这次到美国访问一个月,先后跑了十几个洲,行程一万多里,要向全国小读者汇报和介绍的情况也很多。恰巧一月放寒假。我们就从美国中小学生一年有多少假期说起吧!据我们了解和两位本刊邀请的驻美国纽约特约记者林忠东(国内中山大学毕业后到美国读M BA硕士生,已留美工作十六年)、李宇篮(在美国上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已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介绍,美国中小学生的假期要比咱们中国的中小学生假期多。我们计算了一下,美国的中小学生每年大约有193天的假期。其中春假一个星期,暑假两个多月,冬假两个星期。除此之外,还有林肯、华盛顿诞生日,哥伦…  相似文献   

4.
前年暑假,我的美国之行,印象最深的就是观尼亚加拉大瀑布。那天,我们坐了六个小时的汽车,来到美国和加拿大交界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参观。瀑布有两个部分组成,美国这边的是"新娘瀑布",靠近加拿大的是"马蹄瀑布",都有将近十层楼高。我们登上观景台,耳边水声震耳欲聋,犹如千军万马在冲杀。场面很是壮观,让我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5.
汤敏 《留学生》2014,(3):21-21
我们的主题讲的就是创新。如果在技术上要进行创新,现在很难看到希望,但我们可以在管理上创新,将时间缩短。以通用航空为例,美国有23000个通用机场,26万架通用飞机。而中国只有383个通用机场和1000架通用航空飞机。和美国相比,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我以"深圳市教育系统海外培训班"第8期学员的身份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美国教育学习考察。在美国加州协和大学尔湾分校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让我近距离接触了美国的教育。为了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的教育状况,学校还帮我们请来客座教授,安排了一系列的讲座,  相似文献   

7.
李娜 《黑龙江教育》2007,(11):27-28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是世界各国竞相学习的对象,在这方面美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从几个方面分别介绍了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并加以比较和对比,找出差距以改进我们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8.
张松 《教育》2012,(10):64
西弗吉尼亚州的州府在查理斯顿,在惯常想象中的省城必定是繁华和喧闹的。我们在高速路上奔驰了4个小时,可下车后却发现查理斯顿的人烟稀少,古朴幽静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印象中曾在一本书读过一部作品,说美国只有两个半城。美国的许多城市如果用高楼的高度来衡量,在中国充其  相似文献   

9.
陈曦 《江苏教育》2013,(10):49-50
笔者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国日学校高中部有过四个月的交流经历,其间深入数学课堂,了解美国的数学教学现状,发现美国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选择性强、体验性强、治学严谨、学科文化氛围浓厚等特点。对比中国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我们可以在某些方面加以借鉴,汲人之长,优化我们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铁铧 《当代学生》2013,(7):38-39
在北京大学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有幸认识了来自美国的帕垂特教授。他给我们上英语课,每次进教室他都笑嘻嘻地拖着个带轱辘的旅行箱,那里面装着我们课堂需要的教材和我们交上的作业。在帕垂特教授带给我们的教材中,有一本他和他的美国同事一起专门为我们编写的教材,我们称它为"黄皮书"。  相似文献   

11.
2002年9月4日,对我女儿一家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的外孙女心心入美国小学了。早上八点半,当我们站在路口,望着黄色大校车载着心心消失在公路远方时,我们的心仿佛是悬挂着的吊桶没着没落的。是啊,一个刚满11岁女孩子,只身投入异国的校园,语言又不通,就如一只小鸟飞进陌生的荒林,谁知道会遇到什么?我们担心,她会不会吵闹着要回国?临出国时,我们为她留了后手,在原学校给她办了一年的休学证明。到美国后,人们都宽慰我们:放心吧,孩子一定会喜欢这里的。人们谈论美国有个流行说法,美国是“儿童的天堂,中年的战场,老年的坟场”。儿童最受…  相似文献   

12.
赵才欣 《上海教育》2010,(10):18-19
我有个朋友,女儿在美国读书,他去美国探亲,回来以后跟我说:“我到美国课堂里面听课,听了以后,感觉跟我们中国内地的课堂有很大差异,差异在于我们中国的老师在课堂上是千方百计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到没有问题就算完成任务,而美国课堂呢,正恰恰相反,他们要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到有问题才算好。”  相似文献   

13.
对于美国课堂上常见的自由、随意,中国教育专家认为他们是在给学生吃“第六个大饼”,而美国学者的观点是给学生吃“三明治”。一次,这位专家向美国学者讲起了“傻人吃大饼”的中国寓言故事。傻人连吃五个大饼,吃到第六个大饼才感觉饱了,这时,他说:“早知道吃第六个大饼才饱,前面五个我就不吃了。”专家说:“你们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只给学生吃‘第六个大饼’。”美国学者似有所悟。可是第二天,他找到中国专家说:“我们美国人不吃大饼,我们习惯吃三明治,我们给学生的应该是三明治。”中国专家大呼其妙。“大饼”和“三明治”的比喻有着怎样的含…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2个月的沉浸式培训中,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课程设置与学校体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提供真正适合学生潜能与个性发展的教育,也是我们办学的目标,我们能否学习和借鉴美国的经验呢?  相似文献   

15.
去年10月11日,我们在纽约应邀到一个朋友家串门,适逢这天是美国学校的法定假日——哥伦布日,他家两个中小学生都在家。在交谈中我们问起他们两个孩子的学业情况,主人便让这一男一女的两个中小学生拿出近两年的“学生成绩单”给我们看。我们拿着这两位中小学生几份“学生成绩单”看了又看,翻了又翻,觉得颇有点特别。在国内,一般评判学生成绩的标准是百分制。在俄罗斯等一些国家采用的是5分制标准。而在美国中小学生的“学生成绩单”上,写的都是1级、2级、3级和4级。怎么回事呢?原来美国评判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是4级制。再从兄妹两个孩子的成…  相似文献   

16.
桑顿·怀尔德是现代美国文坛卓越的剧作家和小说家,其小说作品和戏剧作品均曾荣获普利策奖。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我们的小镇》于1938年在美国上演,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以《我们的小镇》原剧本在中国的现有改写版本(包括两个译本和多个舞台演出版本)为研究对象,以勒菲维尔的改写理论为出发点,分析《我们的小镇》在中国的改写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绍祝 《留学生》2014,(16):57-57
今年春节后,我们应哈德逊兄弟公司之邀,在东岸和西岸几个主耍大城市考察我们塑料袋市场消费情况。得出的印象是美国不仅是个环保大国,同时资源性的初级产品消耗惊人。  相似文献   

18.
林达 《高中生之友》2012,(20):20-21
要下笔谈美国,确实非常犹豫。我记得看到过一个旅美人士写的感想,他说,刚到美国的时候,好像有一肚子可写的,体会特多,可是待的时间越长,越觉得"参不透",反而不知如何下笔。因为一深入进去,你就会看到,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美国的真实,都比观光两个月的旅客眼中的美国,要复杂得多。犹豫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背景非常不同的国家,相互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实际上非常深。到了美国以后我们才发现,美国人是多么的不了解中国,尤其是普通美国民众,他们想了解中国的热情,远远比不上中国民众对于美国的好奇心。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包括我们在内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感觉自己已经通过"全方位"的信息渠道了解了美国,大致对美国应该有了八九不离十的概念了。跑来一  相似文献   

19.
轻松教育r出人才出国前,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参加英语口语培训。在一次口语角活动中,我问美籍教师:“美国有儿童节吗?”她说:“我们有父亲节、母亲节,就是没有儿童节,因为在美国天天都是儿童节!”在美几年我深深感到,美国的儿童生活确实有与我们不一样的特色。美国的中小学生每周上五天课,周末两天绝不上课。下午上两个小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我们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对影响美国在国际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综合因素的分析,得出美国在未来的国际气候谈判中可能采取的态度。就它与《京都议定书》而言,美国未来可能在三个不同的时期内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