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版式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透过版式,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点",专业上即是"新闻由头",或者叫"新闻根据""新闻依据"."新闻由头"是新闻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方面. 党刊一直以来以报道党的建设大政方针政策以及党建工作经验和信息为主,和报纸、新媒体等比起来,仿佛新闻性不是那么强,需不需要找"新闻点",怎么找"新闻点",并没有引起多少重视.  相似文献   

3.
经济报道如何从艰深、晦涩、枯燥的窠臼中走出来?将经济现象置于“社会人”这一转换了的视角下,进行透视和解析.然后出之以更为鲜活可感的文本。是一种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可贵尝试。有人称其为“经济新闻社会化”,有人将之冠名为一种崭新的边缘性新闻文体——“社会经济新闻”,都使得原本乏人问津的“纯”经济报道。变得更有生活味、人情味。如此,才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互动欲望,经济类报纸也才能真正办活。以下,笔者结合自身采写经历及关注到的新闻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4.
从当前报纸市场情况看,新闻的雷同化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而"这是通稿""这条新闻明天各家都有"更成为一些新闻来不及做进一步谋划和加工就见报的理由.雷同化甚至还不仅仅反映在当天新闻上,有的报纸第二天所报的新闻正是其他报纸前一天所报的同样内容.缺乏原创性已经现实地影响到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但对于报纸而言,在新闻内容决定报纸版式的同时,报纸版式反作用于新闻内容,也就是说,报纸版式对新闻内容具有能动性。它们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6.
新闻策划对于一张报纸的意义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广闻策划是对新闻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掘.在推进新闻策划的过程中,策划的立意、展开、推进最终都需要通过版式设计来实现并呈现给读者. 版式设计代表报纸的形象,通过版式,读者可以感觉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更能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在新闻策划中,如何将稿件、照片通过有效的编排设计完美呈现出来,直接关系着报道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张报纸有无特色,有无市场占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办报人的新闻思维。面对一张深受读者欢迎的报纸,其版式、发行方式等可以模仿,但独具的新闻思维不是能模仿来的。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间竞争的日趋激烈,报纸必须走出传统的、  相似文献   

8.
"象鼻"是古籍版本学中的专有名词,与"书耳""鱼尾"等都是古籍版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象鼻"虽是古籍版式中版心的一部分,但却从未在今存古籍中出现,而如叶德辉、张舜辉等文献学大家之作都无对"象鼻"一词的来源进行考证.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著作对于"象鼻"的界定通常一笔带过且说法不一,并常与"书口"的释义与功能相混淆.因此,笔者猜测,古籍版式中并无"象鼻"一说,"象鼻"是今人根据"鱼尾""书耳"等版式之形所新造的词.  相似文献   

9.
曾嘉 《军事记者》2004,(2):51-52
新闻杂志在具体的编辑业务上和报纸有较大区别,虽然它们的差别首先表现在外在形式上:杂志是装订成册的,有封皮、有目录,版式相对固定,没有报纸版式的变化多,但新闻杂志和报纸(及广播、电视、网络)在传播新闻方面,主要的区别并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  相似文献   

10.
郭苏豫 《传媒》2018,(6):82-83
在融媒时代,传媒关系变迁给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闻共建"成为高校传媒教育应对挑战的积极方法.本文通过探讨"政校共建""校校共建""政校企共建""校企共建"四种主要新闻共建教学模式,将政府、企业共同纳入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使高校传媒教育能有效与业界融合对接,共同促进我国新闻高等教育与传媒生产方式变革的对接.  相似文献   

11.
1978年以来,伴随社会生态环境、媒体格局、读者需求、新闻业界与学界等多重因素的变化,中国报纸新闻文体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每一次文体变迁的背后无不展示出特定阶段的"问题意识"与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不少报纸都创办了人物新闻故事栏目,它将笔触伸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或历史名流的故事.<海南日报>也相继开设"海之南""往事"等版面,挖掘地方文化及历史资源,以讲述旧闻为主.这些"旧闻"里的人物新闻,比硬性新闻要生动轻松,有浓烈的怀旧色彩,特别能调节硬新闻的严肃性,吸引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13.
地方新闻,是地方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在多媒体时代的当下,地方报纸更要在"地方性"上下足功夫,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确保地方新闻的数量和质量,大批量地提供老百姓身边的新闻和咨询,才能经受住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才能吸引住本地读者,从而在地方新闻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报纸版面视觉化追求中的简约风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炜 《今传媒》2007,(7):44-45
一、视觉优化成为报纸竞争手段 长时间以来,报纸一直被视为以文字为载体的媒体,版式设计则仅仅被看做是对内容的装饰和美化.但是近年来,随着报纸由宣传纸向新闻纸转变,报纸的商品属性由被轻视到被重视转变,版式设计由从属地位一跃而成为与新闻文本并驾齐驱的新闻传播和传媒竞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报纸新闻中,文体新闻犹如一株双艳的两生花,竞相绽放。文体新闻历来是报纸新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家报纸精心经营的板块。如何使文体新闻报道出新出彩,值得新闻工作者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核心阅读:在网络时代,重大新闻资源常常瞬间共享,新闻首发权基本旁落,报纸就当突出抓好新闻的第二落点,即从已知的新闻中追踪、挖掘出与其相连、相关、相生、未被报道的元素,进行再制作和报道.这样,报纸就具备了更新、更独有的内容,能体现更独特的立场和提供更独到的视野与背景,即所谓的“新闻二次再生”.  相似文献   

17.
陈娜 《采.写.编》2006,(5):33-33,42
若从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政论报纸《循环日报》算起,今日中国报纸的新闻评论已经走过了130多年的漫长发展历程.这期间,评论文体跟随时代的变换几经更替、几经沉浮,发展到今天,其形式、性质、任务、功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新闻评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因此它比其他任何文体都更能显示出与一个时代的密切关联,跟随时代主题的转变,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与使命,镌刻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8.
比较新闻学     
比较新闻学是对各国新闻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并从中引出一些规律性结论的学科.如同"比较文学""比较语言学""比较法学"一样,它是新闻学科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外有不少新闻院校的新闻专业设有"比较新闻学"这门必修课.比较新闻学并不是简单地把各国报纸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按年代排列,也不是简单地对比某一种新闻或评论的文体的差异.比较新闻学是综合性的比较考察,首先要比较各国的新闻现象,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类似点与不同点,然后是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上述类似性与不同点形成的原因,研究不同国家报纸产生前的新闻现象,研究报纸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当代新闻事业的概况,  相似文献   

19.
韩晓茜 《青年记者》2007,(16):68-69
文体新闻,作为一张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关注体育娱乐方面的新闻,应该说它是整张报纸最时髦最活跃的部分。因此,文体新闻的编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记者在转型.在怎么转型呢? "文革"时代的记者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大都以当一名称职的宣传员为己任. 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年,报纸大都对开4版,一天容纳不了多少新闻稿件.许多新闻从业者以社会守望者为己任,追求当专家型记者.采访收集新闻材料反复比对.写作编辑稿件精益求精,不少记者成为专业领域的权威和政府决策的智囊人物.新闻在读者心目中的可信度高,.报纸上是这样说的".是那时候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