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失踪的“大行星”自从16世纪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以来,人们逐渐接受了以太阳为中心的行星运动学说,此后的天文学家们在此框架下开始深入探索行星的运动规律,确定行星的精确运行轨道和位置。早在17世纪初,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关系时,注意到每颗行星和太阳的距离都大约是前一颗的1.3~2.0倍,唯有木星至太阳的距离是火星的3.4倍。信奉“宇宙和谐”的开普勒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对此作过专门的讨论,他的结论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应该有一颗行星存在”。18世纪初,戴维·格雷戈里在他一本著名的《天文学基础》书中提到行…  相似文献   

2.
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第谷,看到开普勒的《天体运动轨道的秘密》一书后,非常欣赏开普勒的数学才能,加上自已年事已高,便邀请比他小25岁的开普勒到布拉格天文台来工作。1600年开普勒来到了布拉格,没想到仅仅合作了一年,第谷便不幸去世。 第谷被人们称为“星学之王”,连续二十多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了精确的测量,积累了宝贵的观测数据,临终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观测资料交给了开普勒,并希望开普勒完成他所未完成的星表。开普勒想从这些数据中,算出行星运动规律。 在开普勒时代已经发现太阳有六个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其中火星轨道形状和圆偏离最大,观测记录算出的结果是一个数值,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3.
乔永海 《地理教育》2022,(z2):112-113
一、行星的椭圆运动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的,其运行速率也是变化的,近地点速度大,远地点速度小,遵守开普勒定律.可以用GeoGebra制作出模拟行星运动的三维情境课件,如图1所示,行星的运动遵守开普勒定律.该课件还具有交互性,比如,等时间地按动"显示轨迹"按钮,能够显示出单位时间内行星和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相似文献   

4.
在第谷·布拉赫(1546~1601,丹麦人)和开普勒(1571~1630,德国人)之前,人们一直都认为行星轨道是圆,无论是托勒玫还是哥白尼,都认为星球是作着圆周运动.第谷第谷·布拉赫是观察力极强的天文学家,一辈子观察记录了750颗行星资料,他观察各行星的位置误差不超过0.67度.就是数百年后有了现代仪器的我们也不能不惊叹他当时观察的准确.第谷在1596年就看到开普勒出版的《宇宙的奥秘》一书,感到他是一个天才.于是从德国招他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开普勒身体瘦弱,眼睛近视又散光,观天自然很不合适,但是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数学哲学头脑.第谷去世前,将观察数…  相似文献   

5.
1609年,开普勒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一书中宣布:火星沿着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太阳并不在这个椭圆的中心,而是位于它的一个焦点上.他还证明,这一论断也适用于其他行星,地球也不例外.这就是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第一定律. 一个椭圆越扁,它的焦点离中心就越远.焦点远离中心的程度可以用"偏心率"来衡量.偏心率越大,椭圆就越扁.地球轨道的偏心率仅为0.0167,火星轨道的偏心率则是0.093.  相似文献   

6.
24.千里投书亿万里外猎新星百年假说一夜之间变成真——海王星的发现上回书说到开普勒以毕生精力刚弄清天体运动的规律,便穷途潦倒死于他乡。当时人们已经逐渐发现太阳系有水、金、地、火、木、土六大行星,1781年3月13日,赫歇尔又发现了第七颗行星——天王星。人们将这些行星按照开普勒的轨道一一摆开,倒也运转得服服帖帖。各位  相似文献   

7.
观察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去认识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活动,观察在物理学发展史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是和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密切相关的;而开普勒是一位视力极差的天文学家,他的研究素材完全是他的老师、天文学家第谷长期天文观察的结果.可以说,没有第谷长期辛勤观察所积累的浩瀚的天文资料,就没有开普勒三定律,也就是没有整个牛顿力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导出了地球运行受太阳辐射影响的表达式;并讨论了考虑太阳辐射后的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的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9.
火星呈红色,我国古代又称它荧惑,外国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马尔斯称呼它。当火星运行到太阳方向附近,由于太阳光辉耀眼,我们就看不见火星。火星运行到太阳相反方位,天文学称为冲日或冲,这时火星离地球最近。2003年8月29日发生火星大冲,是我们从地球上观测火星的最有利时机。 公转运动和视运动17世纪初,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首先从火星的精确观测资料推算出它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继而得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随后,牛顿由开普勒定律导出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基础,进而可以计算行星轨道和推算预报行星的…  相似文献   

10.
<正>开普勒定律与太阳系开普勒在丹麦天文学家布拉赫观察、收集的精确天文资料里发现,行星的运动遵循着三条定律,即——每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大阳,大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各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1.用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相似文献   

12.
1 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Kepler)是丹麦著名天文学家第谷(Tycho Brahe)的学生和继承人,他根据第谷毕生观测留下的宝贵资料,孜孜不倦地对行星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的轨道为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是根据观测数据总结的;  相似文献   

13.
试谈物理教学中的美孙长友王柏生科学知识是在对美的追求中发现的,彭加勒说:“科学家研究自然……是因为人喜欢它,人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是美的。”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指出科学中蕴含着美。开普勒把发表他行星运动规律的著作取名为《宇宙的和谐》。物理学是美的...  相似文献   

14.
开普勒第三定律又称周期定律,它是描述行星环绕太阳运动快慢的规律.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册第103-104页表述了开普勒第三定律及其数学D3表达式R^3/T^2=k,并指出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开普勒常量.但教材没有给出开普勒常量k的值,也没有说明其值决定于什么.本文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知识,分析k值决定于什么因素,并说明开普勒定律常量在天体问题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月,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天文学家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颗与地球相近的太阳系外行星KOI172.02。这颗行星的半径是地球的1.5倍,在一颗类似于太阳的恒星的"生命宜居带"中运行,绕恒星一周需242天。该行星可能具有近似地球的表面重力,还可能存在液态水。这是迄今为止类似地球行星的最佳候选者。  相似文献   

16.
上回书说到,开普勒以毕生精力弄清了天体运动的规律,人们把这些行星按开普勒的轨道一一摆开,倒也运转得服服帖帖。  相似文献   

17.
对开普勒的一生,通过研究文献进行了描述,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天空中的立法者。他第一个真正发现行星运动规律,他的三大定律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铺平了道路。他的一生勤奋好学,淡泊名利,孜孜不倦,献身科学。  相似文献   

18.
佚名 《课外阅读》2012,(13):50-51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2月5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一项惊人发现,该局科学家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距地球约600光年的另一星系中发现了一颗宜居行星。这颗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22b",表面气温适中,很可能存在液态水,围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旋转。航天专家表示,这是人类寻找"新地球"之旅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要想移民去"开普勒-22b"绝无可能。  相似文献   

19.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即行星运动周期的二次方与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半长轴长的三次方之比是一个定值.如果运行轨道不是椭圆而是圆,则公式中的R表示圆半径.k的值与行星无关,只决定于中心天体的质量.此定律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只是k的值有所不同,但k总是由中心天体的质量来决定,与卫星无关.  相似文献   

20.
开普勒在研究行星运动时发现: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并且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为一常数,即R^3/T^2=GM/4π^2。中学范围内研究天体运动时行星轨道近似看作圆,则R表示轨道半径,T代表公转周期,M为太阳质量,这就是名的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该公式同样适用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这时M为地球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