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愿意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增加交往、通过体育考试等;男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女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慢跑、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跳绳等;大学生体育人口较少;校内场馆和校园空地是大学生经常体育活动的场所等。为此,应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塑造良好学校体育环境,提升社会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长三角”地区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与体育人口的界定标准差距较大;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健身、提高体育课成绩和消遣娱乐;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运动场地器材不足和缺乏应有的组织指导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有偿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承受力。提出了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管理范畴、健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和拓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推行有偿服务等三条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课外体育活动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当前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时空观。即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空间,要由学校扩展到社会、家庭,摒弃只重视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轻课外体育活动个性化、独立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课外体育活动对初中生情绪稳定性的影响,应用自编的《宁波市初中生体育活动问卷表》和《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验调查问卷》量表对宁波市江东区4所学校426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能有利于提高的学生情绪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要树立新观念,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从制度上来保障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工作目标;学校、社会、家庭要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让更多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等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80%以上的小学在农村,这众多的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得如何呢?最近,笔者对开封市属的5个县1600多所小学,抽样调查了100所学校,其结果实在不能使人满意。从问卷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虽有一定成效,但就总体而言,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学校少。所调查的100所学校中只有8所学校组织了课外体育活动,仅占  相似文献   

6.
<正> 一、思想性它是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南。我们社会主义的学校体育,决定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指南必须贯穿在整个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二、群体性它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前提。在同一体育活动中结成的群体,其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竞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交流,从而陶冶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操,增强集体主义观念。若无教师、家长、社会的自觉投入,若无多数学生参加,是无法开展的。三、兴趣性它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寓课外体育活动于趣,“启其蒙而引其趣”,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7.
黄玉兰 《体育风尚》2020,(1):272-27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法等对南昌市西湖区的10所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各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结果表明:南昌市西湖区小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跑步等项目,健美操、排球等项目开展较少;部分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足是影响小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目前西湖区小学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是指早锻炼(早操)、课间操和课外班级体育活动。由于这些课外体育活动安排的时间不同,其作用和目的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它们开展医务监督与提出的卫生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谈谈自己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工作中的点滴体会。一、早锻炼的医务监督与卫生要求早锻炼一般是指早上起床到早自习这段时间所进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皖西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态度和参与比例不够理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项目、频率、时间、地点和形式以及影响因素等呈多样性;男、女大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建议学校从教育和引导、体育场地器材建设、体育社团组织管理、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指导和教学时间段安排等方面入手,切实做好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工作。  相似文献   

10.
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是新时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转型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国家政策的宏观引导,人们体育消费水平的日渐提升,以及体育健身意识的逐步增强,要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突破以学校为主体的狭隘视域,逐步形成学校主导、社会供给、家庭参与和个人自主的多元整合模式,打造融健身、休闲、娱乐与社会交往于一体的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系。构建学校主导与社会供给相协调的组织机制,家庭参与和个人自主相促进的动力机制,参与途径与内容多样性的引导机制,政府干预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制度保障与主体自觉的相融合的保障机制,是助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在政府政策推进、学校体育促进、社会体育供给、家庭体育参与和学生自主行为协同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访谈等方法。对民工子弟学校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校内课间活动有97.78%参与、班级组织体育活动有81.98%参与;有68.3%的民工子弟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民工子弟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主要是学校组织和班级组织;参与活动项目以趣味游戏、表演和运动队训练为主;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明确、积极性较高;男生参与课外锻炼的频率大于女生。  相似文献   

12.
对浙江省6所新课程试行高中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了解新课程试行两年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知、信、行的情况,并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因素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表明,91.5%的试行高中学生对体育感兴趣,76.3%的学生喜欢现在的体育课,但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还不够积极,课务太重和缺乏场地、器材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差异非常显,各年级段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经济、教育较为发达的杭州、温州市和宁波市的10所重点中学及普通中学的2 000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影响浙江省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提出多组织学生开展集体类项目、对家长加强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鼓励社会力量兴建体育设施、改善学校体育课结构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社团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邵忠祥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81-181,183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但对于农村学校而言,体育教学一直不受家长及学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迎合农村家长教育诉求,增强农村学校学生体质,采取了组建社团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与团队精神。本文从农村足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探索农村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的几点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化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特殊学校学生体育需求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以综合性特殊学校数量居多,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喜欢的体育项目不尽相同,绝大多数特殊教育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但是特殊体育师资匮乏,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影响学生健身需求实现,现有的体育课程基本满足不了学生的体育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残疾学生对体育需求的正确引导、设计符合特殊教育学生需求的适应体育课程、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特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由我国政府强力推进,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干预的政府措施。活动开展几年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师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的意识普遍得到提高,每天锻炼一小时蔚然成风。本文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深入持久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璀璨的民族文化,深受广大爱好者的青睐,它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中华民族传统项目武术也成为了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开设武术课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顽强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锻炼健康的体魄,树立健康的审美观,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文章就当前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新的体育内容与方法充实中职学校体育课程,使学生尤其是女生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掌握实用的体育方法,提高参与体育的热情,发展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将瑜伽功法列入三年级女生体育选项教学内容,经过一学期教学实践,对安排的可行性、学生适应情况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开展研究,探索应用规律并予以交流推广。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针对现在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岳阳市4所中学初二学生特编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并实施。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资源,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和了解;组织有权威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同时需要各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加以重视,积极的投入与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20.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基于“互联网+”教育,提出“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特教学校体育的文化建设策略:运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其他多媒体科技手段完善特教体育教育;改革特教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发展特教学校社团体育活动;加强特教学校体育文化宣传;建立特教学校完善规章制度。可以为特教主管部门、社会、特教学校、教师、学生5个实施层等参与推动特教学校体育文化传播发展提供理论、方法与策略指导。以期推进“弱有所扶”,真正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国家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