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辽代金银器是北方草原地区民族文物的一支奇葩。早在距今3500年前这一地区就已出现金器,经过历代各民族的发展、创新,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融入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因素而自成一体的发展序列。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被不同的民族一代又一代地继承下来。辽代时期,金银器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成就,其中外来文化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辽代早、中期受唐文化、西方文化影响极深,金银器中表现出浓郁的唐代与西方风格。到辽代中期时,金银器开始出现宋文化的因素,晚期却完全宋化或从宋地输入,从而表现出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草原丝绸之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沟通中西方、南北方经济和文化的桥梁作用。但到了明朝时期,北方草原地区战争迭起,修筑的长城一度阻隔了南北之间的交往,加之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滞留了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道路。清朝建立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滞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在这种背景之下,草原丝绸之路逐渐衰落。同时,原来在中亚地区盛产金银器的诸国都已分崩离析,北方草原地区发现的金银器也很难看到有西方文化的因素,因而在金银器的文化内涵中也能看出草原丝绸之路的衰落状况。  相似文献   

3.
芒来 《内蒙古教育》2014,(11):80-80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之一,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在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随着近几年,大量匈奴青铜、金银器的考古发掘,匈奴艺术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匈奴青铜艺术在草原文化中一枝独秀。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春秋时期以后为其大量盛行时期。匈奴青铜、金银器以动物风格装饰特征著称,用其独特的造型、怪异的纹饰诠释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辽代金银器的特征及造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物的发展演变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不能简单等同于历史分期。在研究、比较大量实物的基础上,根据辽代金银器的造型、纹饰题材、装饰手法、制作工艺及艺术风格的演变,重新对其分期作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辽代金银器的特征、造型艺术等作了新的探讨。辽代金银器的器形、纹饰和工艺,在吸收唐文化、西方文化、宋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风格,从第一期到第三期有演变发展过程。第一期的器形种类多,纹饰繁缛,工艺精湛;第二期的器形没有第一期的丰富,纹饰也变得简单,有新增工艺;第三期的器形比较单一,纹饰风格变化大,工艺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绘画中的线是客观物象在画家头脑中的认识、提炼、概括的精神产物。文字与绘画都是线的延续和发展。由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形成了东西方对于线的不同认识、理解和应用。线生存在艺术家的作品之中,体现着画家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6.
西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来自西方的文化;狭义指西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狭义的西域文化及其特征出发,着重论述其对李白思想、性格和创作的深刻影响以及诗歌创作风格同西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考古发掘的大批实物资料出发 ,对辽代金银器的种类、器形、纹饰和制作工艺进行了详实的考察、比较 ;论证了辽代早、中期金银器所包含的唐代风格 ,认为它是在全面吸收、继承唐代金银器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统和时代一起构成绘画的土壤,绘画的不同的形式体现了传统和时代的特征。中国绘画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的延续上被切断了,画坛上充斥着风格主义和模仿习气。对中国当代艺术而言,绝不是西方绘画简单的学习和引进,而应该符合当代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考古学资料表明,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金属冶炼技术。至夏代,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先民不仅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还能铸造各种器物,金银器就是在青铜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而产生的,并形成了最初的类型。到西周至春秋中期,随着青铜文明的高度发展,金银器的制作和装饰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阶段,并在草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以前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相比宋元,明清两代的书画装潢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体现出较鲜明的文人化、私人化特色。文人审美观影响下的书画装潢样式在明代江南尤其是苏州地区占主导地位,以素雅精致为主,能够更好地突出画心。而延续前代基本技法的清代宫廷与私人书画装潢风格则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最近几年新疆的考古发掘情况及学者们对新疆史前青铜器研究的最新进展,综合分析了新疆史前青铜文化研究的北方青铜器类型学研究、史前青铜文化的交流研究、史前青铜器的成分研究、文化圈研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分析了其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这些不足提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加强区域类型学的研究,以此来弥补新疆史前青铜文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为破解史前文化谜题提供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芦笑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6):102-103,105
柳永与苏轼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立场,在宋型文化的普遍意义上标志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即俗与雅,市民与士林,边缘与正统。然而同处于宋代社会、文化背景下,他们的词既是这两种不同文化的载体,也注定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却也正是因它们之间的不同而存在。  相似文献   

13.
尽管“不中听”信息传递的基本言语结构和序列具有某些普遍性特征,但由于文化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传递相同内容的信息时交际策略的选择倾向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交际风格。本文从交际与文化互动的宏观角度对于“不中听”信息的传递在中西不同的语言及文化背景下所呈现出的风格差异进行了跨文化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谐文化,是一种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价值评价为一体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构成了和谐文化的传统文化渊源和资源、构建和谐文化的现实条件和现实需要。要通过构建新的和谐文化体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和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构建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5.
浅谈越南咖啡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越南是继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咖啡生产国,咖啡在越南人民心中具有较高的地位。越南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口,饮食文化同越南民族的语言一样,既渗透着东方的传统烙印,又带有西方的文化色彩。喝咖啡对越南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还包含着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咖啡文化已渗透到越南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6.
英汉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英语词汇因地理环境、生存条件、风俗习惯等历史形成的文化差异,而使其所表达的意义与汉语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只有在了解英汉两个民族不同文化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英汉词汇差异的主要根源,才能准确掌握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17.
鲜卑民族的入主中原,为中原地区带来了更为便利的民族融合浪潮,西方文化因素也顺势传入了中原地区。以黄金作为装饰物,是欧亚大陆草原具有相同或相近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在装饰上的一个共同特征。鲜卑民族亦继承了这一传统并有所创新。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族属鲜卑的金饰物中,既有北方地区流行的以动物造型及纹饰题材的特点,也可见因东西文化交流而导致的这些装饰品发生的明显变异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