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秋梅 《成才之路》2022,(13):95-97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新时代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体育意识,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文章从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增强学生体育体验,开展课外延伸活动、拓展学生运动视野,组织体育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树立体育品牌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优化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师专体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师专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教学能力及实践环节的教学能力、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通过新生入校的军训活动,平时试教的“说课”活动,毕业实习活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体育竞赛活动的训练、编排、裁判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和体育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肖微 《华章》2013,(15)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对现代大学生的要求。体育竞赛的组织和裁判能力是高校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使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定的羽毛球竞赛知识和具备羽毛球竞赛的组织、裁判能力,选拔培养一批热心羽毛球事业、热心为群体活动服务的学生裁判员队伍是必要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高职院校80后和70后学生对体育竞赛组织和管理现象对比调查情况出发,对其体育竞赛、体育训练、体育裁判相结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初步的实验与研究。提出了要指导建立各级竞赛组织委员会,建立各级竞赛制度,提高学生竞赛兴趣,促进竞赛有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蔡景欣 《亚太教育》2024,(2):159-162
当前的职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存在实施频率不足、学生竞赛参与度不高且互动意识欠缺的问题。对此,从小组合作模式的角度,提出了共同拓展竞赛项目、共同优化竞赛环境、共同设定竞赛方案、共同应对竞赛挑战、共同评价竞赛过程等体育竞赛活动的方法,力求通过小组合作模式的构建提高学生的竞赛热情,让学生掌握多样的竞赛方法,培养正确的竞赛态度,形成团结协作、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等多种优秀品质,综合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1.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如运动会、拔河比赛、足球比赛等。通过比赛的形式,学生增强自己的锻炼意识。体育竞赛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任意性,比较容易举办,而且通过举办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大大受益。这种体育竞赛方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培养自身的体育意识。总体来说,竞赛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学生对体育运动认识的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各种体育竞赛频繁,这些比赛的裁判员,仅靠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普通高校没有体育专业的学生,缺少掌握体育专业知识的学生裁判员,但高校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对裁判规则和裁判法的理解很快,所以应加强高校学生裁判员队伍的建设,为高校体育服务,同时也为今后个人和群众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程作为现代中职教学的一门基础实践课程,已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与青睐,并且在培养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竞赛是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此,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借助体育竞赛提升中职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重点是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不断加强体育课外实践,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同时提升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和地方高师院校培养体育教育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展开论述,提出了体育教育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应为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运动技术训练能力、体育竞赛裁判能力、科研能力和全民健身指导能力,并据此提出了科学构建体育课程群、创新体育教育实践体系、加强体育教育师资建设和推进体育教育学风建设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探索体育竞赛的创新应用,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体育运动平台,在竞争意识的作用下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高效化的训练。文章从巧用体育竞赛教学入手,针对体育竞赛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举措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系统化地改善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的质量,保障学生的综合体育运动素养得到不断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14):119-120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身体素质要求。体育与健康教学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课程,近几年逐渐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但是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体育竞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强化学生团队意识。目前体育竞赛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期阶段,亟待完善,故而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体育竞赛的特点,其次分析了初中体育竞赛的内容与形式,最后重点提出了如何利用体育竞赛不断提升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篮球是一项非常普及的运动,学生特别热爱,我校的篮球更是有着优良传.随着学校组织开展的篮球活动日趋频繁,单靠体育教师已远远不能满足各种体育竞赛裁判工作的需要.体育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达到更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的要求,在篮球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篮球裁判培养,让学生不仅了解篮球,更会懂得篮球的规则和一些背后的故事.本文就高中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进行分析,由此对我校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育素养,就是体育文化修养或体育文化水平.它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体育,指导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它的高低将决定着一个人对待体育的态度与行为.其主要内容如下:体育意识、基本体育理论知识、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欣赏和组织管理体育竞赛活动能力、借助体育运动进行保健和医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体育素养,就是体育文化修养或体育文化水平.它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体育,指导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它的高低将决定着一个人对待体育的态度与行为.其主要内容如下:体育意识、基本体育理论知识、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欣赏和组织管理体育竞赛活动能力、借助体育运动进行保健和医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学目标逐渐转化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指导,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就初中体育健康教学而言,将体育竞赛纳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其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更在很大方面上影响着学生的精神思维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心态,是学生发展的推动力。同时,在竞赛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完善的人格精神,使学生养成合作精神,强化团队意识,优化学习模式,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具有较大帮助。本文就如何利用体育竞赛提升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做出探究,并提出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和要求,对小学生课外体育现状进行研究。我国小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以参加辅导班为主,课业负担重;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性高、需求大,但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严重不足,课外体育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应试教育仍是发展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主要障碍。针对小学生课外体育现状和困境,提出发展策略:树立主动、全面的课外体育价值理念;摈弃应试教育思维,拓展课外体育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学校+家庭"体育共同体;重视发挥课外体育竞赛的特殊作用。按照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育不仅是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术、技能 ,还应渗透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本文对提高农业中专生体育文化素养做探索 ,论述了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应通过提高认识 ,拓展课堂教学 ,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 ,创设浓重的体育文化气息 ,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几种具体的渠道、方法向农业中专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素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体育竞赛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活动形式,它的特点是,参加者尽可能地争取优异的成绩,他们的体力和心理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种特点不仅影响运动效果,而且对学生心理也有复杂的影响。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笔者有目的地运用体育竞赛做为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运用体育竞赛这项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竞赛心理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体育竞赛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体育竞赛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活动形式,它的特点是,参加者尽可能地争取优异的成绩,他们的体力和心理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种特点不仅影响运动效果,而且对学生心理也有复杂的影响。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笔者有目的地运用体育竞赛做为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运用体育竞赛这项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竞赛心理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体育竞赛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体育竞赛活动有利于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与道德品质,特别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在竞赛条件下,情绪反应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急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