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都会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不仅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追寻自己那辉煌的人生梦想。然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从牙牙学语到蹒跚习步,从惟妙惟肖的模仿到独树一帜的新奇怪招,孩子的每一个欢笑都记录着成功的喜悦,每一双好奇的眼睛都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只有合理而充分地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引导孩子在  相似文献   

2.
3岁 years 孩子慢慢地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有时候会不听父母的话,父母越是批评,孩子就越是反抗,这就使得孩子的坏习惯成为屡教不改的难题。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流动的真情     
童县城 《班主任》2011,(12):43-44
有时候听学生的父母抱怨:孩子都已经上高中了,还依赖父母;偶尔送孩子上学迟到了,孩子不但不体谅父母的辛劳,反而埋怨不休……真是如此的让人无奈吗?我想不尽然,上高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虽然叛逆而倔  相似文献   

4.
《父母必读》2012,(8):149
孩子爱发脾气,父母会很头疼。但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的负面情绪宣泄,因为他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找到真正的原因有时候是因为孩子很累,但他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身体的感受,只好用发脾气来宣泄。  相似文献   

5.
桔子 《小读者》2013,(6):73-74
在常规父母的印象中,让孩子看电视、在孩子面前吵架,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其实,有时候一些另类育儿理念更适合孩子成长。  相似文献   

6.
吴明妮 《家庭教育》2009,(10):16-17
孩子不是天生就具有自理能力和责任感的,父母的培养和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怎样爱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呢,有时候——  相似文献   

7.
“反抗父母”的青春期孩子季诚钧,李顺根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越大越爱顶撞大人了!”有时候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演变成了一场剧烈的亲子冲突。青春期的孩子为何如此“反抗父母”呢?青春期孩子反抗父母的原因之一是...  相似文献   

8.
<正>人们都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朵朵向阳的花儿。可是,在我们身边,很多花季的孩子在本该阳光灿烂,有花一般欢笑,有无数美好向往的年龄,却不堪重负,选择了不读书到社会混的路,更有甚者,走向了一条人生不归路。为什么呢?一、家庭:能否支持、鼓励孩子走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路?最爱孩子的往往是父母,但孩子的压力往往首先来自父母。现实中,很多父母受功利的教育思想影响,把分数  相似文献   

9.
《父母必读》2013,(7):124-125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和家才是天大的事,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都不是!所以,这个爱操心的小天使,有时候宁肯用一些可怕的“症状”为代价,换得家庭的平衡和紧密。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常在电影中看到,在青山绿水间,在蓝天白云下,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当孩子们张开双臂扑向父母怀中,欢笑和幸福洋溢在大人和孩子的脸上!这样的场景,总是那么令人难以忘怀。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面,主角往往是外国父母和他们的孩子。 拥抱,在字典中是指双方  相似文献   

11.
汉驰 《父母必读》2015,(4):28-29
让宝宝健康平安是所有父母的愿望。你平时是怎样保护孩子的?来做个小测试,看看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当然要保护他的安全了。可是保护的度怎么掌握,有时候还真拿捏不好。先来测一测面对危险自己是哪一类父母,再看一看我们是否需要改变。  相似文献   

12.
孩子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的现象时有发生。当得知孩子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父母要保持冷静,先别急着批评和训斥孩子,更不应该用"偷拿"这样的概念给孩子贴标签。童童妈妈洗衣服时,经常从童童口袋里翻出一些孩子的"宝贝",贴纸、头绳、彩色的碎纸和纸黏土……童童有时候说是小朋友给她的,有时候说是老师奖励的,所以妈妈一直没有在意。直到有一天,童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蝴蝶形状的玩具,妈妈问她是哪里来的,她的表达有些含糊。  相似文献   

13.
正孩子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的现象时有发生。当得知孩子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父母要保持冷静,先别急着批评和训斥孩子,更不应该用"偷拿"这样的概念给孩子贴标签。童童妈妈洗衣服时,经常从童童口袋里翻出一些孩子的"宝贝",贴纸、头绳、彩色的碎纸和纸黏土……童童有时候说是小朋友给她的,有时候说是老师奖励的,所以妈妈一直没有在意。直到有一天,童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蝴蝶形状的玩具,妈妈问她是哪里来的,她的表达有些含糊。  相似文献   

14.
养育孩子是件伤脑筋的事.孩子生下来并没有随身携带教育指南.何况各个孩子之间又悬若天壤.所以有时候做父母的抓耳搔腮.不知如何是好.教育孩子.就像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化的影响.因此.美国的父母们教给孩子们的.自然就是美国基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李元宁 《母婴世界》2011,(12):16-17
中国人喜欢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认为这是种美德。有时候,孩子也会学着大人那样拐弯抹角地说话,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好意思直接提出来的事情,或是怕挨骂的事情。作为孩子的榜样,父母首先应该能明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从父母身上学到只有明确地表达意思才能让对方明白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眼下,许多家长把大部分精力、物力、财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不少家长的苦心最终未必都能获得预期的回报,有时候,孩子反而成了父母的心病。那么,如何对待孩子的成长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7.
《父母必读》2021,(4):50-51
道理讲得够多了,耐心给得够足了,可还是无法让孩子主动、顺利地写作业。每次写作业都是一出闹剧,孩子哭闹,父母号叫,搞得"鸡飞狗跳"。妙妙一写作业就会哭闹,有时候是自己默默地掉眼泪,有时候甚至是一看到妈妈拿出作业本就开始号啕大哭,有时候是唉声叹气地磨蹭,或者坐在书桌前发呆,或者摔打自己的书本、文具……妈妈把深呼吸都做了20个。  相似文献   

18.
父母怎样对孩子说话是一门艺术,大人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感受。有时候,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就忽视自己说话的方式。殊不知,一句玩笑话、一句气头上的话,都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一个永久的伤疤,从而影响其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有时候孩子"磨蹭",其实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尤其是还不会合理地切分步骤、安排任务、分配时间。解决之道肯定不是把孩子批评一顿,否则就是父母的偷懒了。  相似文献   

20.
任文娟 《小学生》2011,(6):59-60
许多家长反映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的权威要比父母高,有时候孩子不听从家长的好言相劝,却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一样看待,孩子们还常常拿老师的“语言”来规定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