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字说》在我国虚词研究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其训释术语也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虚字说》在沿用前人训释术语——“辞”之外,还创制了其特有的术语来分析虚词的用法。这些训释术语与现在的古汉语虚词术语体系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为我们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古汉语虚词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诗景 《语文知识》2013,(1):104-106
清初袁仁林的《虚字说》是"古典型的虚词研究"阶段辞气式研究的代表作。异于《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虚字说》在释词方法上带有浓厚的文论学、修辞学色彩。袁氏采用精彩生动的训释语言,密切联系修辞效果和语境对虚词进行训释。《虚字说》既是一本古汉语虚词专著,也可视为一部从虚词的角度论述修辞的修辞学专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经传释词》一书的考证,认为此书以声音训诂为主要方法以诠释古代汉语虚词系统,全书以声纽系统“七音”划分为十卷,对于一百六十个虚字加以分字编次.通过对“如”、“因”、“以”、“舆”、“终众”、“羌”等条目的考证,认为此书运用声同义近的原则以考察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有许多条目破除了千年训诂的疑惑,具有创造意义.因此,《经传释词》以声音训诂训解虚词,是抓住了解释复杂纷纭的古代汉语虚词系统的正确方法,是一部具有创造性的虚词著作.此书也存在不少瑕疵,如过分信从声训,误以实词解作虚词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前人众多训释虚词的术语中,<虚字说>选用并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术语是"辞".<虚字说>中的"辞"尽管杂彩纷呈,但是与现在较完整的古汉语虚词训释术语体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虚字说>中的各种"辞"是有一定脉络可寻的.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与《说文广义》都不是虚词词典,但二书都对虚词进行了研究。它们在虚词解释的时候,在术语、体例、收词、训释方法等方面存在异同,显示出《说文广义》对《说文解字》虚词成果的继承和发扬。由此可以看出《说文广义》对语言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难点。高中语文课本 2~ 5册为高中生比较详细地介绍了 32个虚词 ,从词性、用法、今译三方面对它们作出了较为科学的训释 ,力图为学生学习文言虚词扫除障碍。但教学中我们发现课本对某些虚词的解释却未能尽如人意 ,或解释不够合理 ,或解释不够全面。高二册第七单元《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下文简称《用法》)一文对“乃”“而”二字的训释就值得商榷。乃 字 ,《用法》一文训释不足之处是把连词、副词混为一谈 ,在举的副词用法例子中 ,混进两个用作连词的例子。①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媒。”乃入见。 (《曹刿论战》…  相似文献   

7.
清代袁仁林《虚字说》是我国虚词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专著。它不仅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实用价值,因此,在虚词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袁仁林的虚词理论是具有代表性的。他对虚词的理解与分析具有独到之处,即基于汉民族整体文化背景和思维特点之上,通过综合把握丰富的语言材料来分析汉语虚词,所以在训释方法上也具有汉语语法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春秋三传》之一的《谷梁传》① 从解释词语入手阐发《春秋》义例 ,文中存在大量的训诂材料 ,本文试从训释实词、训释虚词、分析词序、分析词素、分析句读、分析方言词等方面对《谷梁传》中的训诂材料作一番整理 ,以见其在训诂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传释词》十卷,清王引之撰.一般认为,此书代表着传统训诂学研究虚词的最高水平.然而,王引之受传统训诂学逐字为训的影响,在一些问题例如义项分合的处理上常常不够理想.本文通过对《经传释词》“云员”字条的梳理,试图实事求是地对王引之的虚词研究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从中窥见王氏治学的门径,并检讨其不足.  相似文献   

10.
从语法的角度,对朱振家教授主编的电大《古代汉语》教材注释提出商榷,包括三个方面:词类、虚词、词组和句法。词类方面,主要是词性的误训;虚词方面,主要是“焉“、“也”、“其”、“者”等的训释;词组和句法方面,主要是“所”字词组、“名词 有……者”结构、判断句、被动句等的判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爰”是比较古的一个虚词,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书籍中就很少用到了,因而其意义和用法也很难被人理解。直到清代,王引之才对虚词“爰”的意义和用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并撰其义于《经传释词》之中。文章就《经传释词》卷二“爰”的释义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指出了王引之在释虚词方面的三点不足。即义项当分而未分、误把实义当虚义和单字为训易歧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经传释词》与《词诠》在虚词研究方法上的特色做了分析。指出两书共同特征是运用声训、相同的句式结构和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虚词的句法和意义。《词诠》更是将语源学的思想运用到虚词的注释中。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训诂学和语义学,对古汉语词汇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本文旨在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方法,力图对《尔雅·释诂》中的训释词与被训释词在词义的内部的关联,这一非同义训释语言现象作出较为合理客观的解释.从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是上下义位关系、训释词是用来揭示被训释词某方面的语义特征的、拆分训释词的词义的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二者的语义联系.笔者不揣简陋,尚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韦昭《国语解》是《国语》现存的最早注本,韦昭在分析实词的词性和用法、训释虚词和分析特殊句式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反映出三国时代汉语语文学者的语法观念和分析语言所达到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说文>是一部说解字义、辨析字形的纂集专书,包含了9000多条训释,这些训释不仅在具体释义上为后世的字书、随文注疏等提供了范本,就方式而言也是后世难以超越的.<说文>的训释方式可以分为直训、义界、描绘等类别.其中,义界是<说文>中最主要的训释方式,比之于直训与描绘,义界是一种完全的、更为优化的训释方式.  相似文献   

16.
清代《说文》学"四大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段玉裁。从语法的角度对其《说文解字注》进行爬梳抉择,可以发现段氏在训释虚词、分析词或词组的内部结构、分析实词的词性和用法等三个方面都有超越前人的新见解,从而显现段氏独具特色的语法观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说文解字》训释语引证中的假借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充分肯定了假借在训释语引证中的作用,并讨论了训释语假借的情况、出现假借的原因、判断假借的方法以及假借的负面影响等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说文解字》文字假借现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助字辨略》的中古汉语虚词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助字辨略》收集了中古时期口语较多的作品中的有关材料,运用多种训释方法,第一次大规模地研究了中古汉语虚词并诠释了一批六朝特有或习见的虚词,结论大多精当可信,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但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9.
语法是组字成词和组词成句的规则,而雅书则是以训释词语为主的典籍,因此,雅书中的语法学问题主要体现在词法方面。《尔雅》以降,雅书多涉及词类、虚词、重言叠字、联绵词、方言词等语法学问题,透视古人,对我们今日之语法学研究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从"爰"的释义看《经传释词》的几点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传释词》是古汉语虚词研究领域的一部杰出的著作,但也存在一些疏漏,如义项当分而未分、单字为训易歧义、误以实义为虚义、注语与义项相违等。本文以《经传释词》卷二“爰”字的释义为例,说明此书在释义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