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祭日未临,又蒙新殇。尽管有着"熊猫首都,生态天堂"的美誉,但雅安这座宁静秀丽的城市,在最近五年都遭受了太多的苦难。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雅安全市遭受重创。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特大地震。雅安土地再遭流血之痛,芦山、宝兴、天全、荥经、雨城、名山、石棉、汉源六县二区无一幸免。作为当地主流媒体,雅安日报传媒集团见证了雅安这五年的起起落落,从受灾到重建,从重建到再度受灾。作为当地媒体人,雅安日报传媒集  相似文献   

2.
从舟曲灾后三小时到雅安的53秒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芦山县发生里氏7级地震(以下简称“雅安地震”)。8点02分53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第一条微博。在随后的数小时内,以最新灾情、安全提示、求助呼吁等为主要内容的地震微博在网络空间急剧增长,让更多的人短时间内迅速获知了雅安地震的实时灾情。  相似文献   

3.
李真 《中国广播》2014,(2):51-53
危险时刻,共同记录难忘中国之声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10点整.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直播节目《雅安紧急救援》。  相似文献   

4.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巿芦山县发生里氏7级地震(以下简称"雅安地震")。8点02分53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第一条微博。在随后的数小时内,以最新灾情、安全提示、求助呼吁等为主要内容的地震微博在网络空间急剧增长,让更多的人短时间内迅速获知了雅安地震的实时灾情。  相似文献   

5.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省雅安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突如其来的地震震碎了这座风景秀丽的城市。8点02分53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第一条微博,发出求救信号;雅安电视台女主持来不及换下婚纱,赶到第一线播报灾情;《第一财经》的男主持人在播报雅安地震时哽咽落泪;各大报纸把灾区的惊慌、恐惧、悲伤、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20日清晨8时03分,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凭借自动测定功能,发出芦山地震的消息——"04月20日0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北纬30.1度,东经103.0度)发生5.9级左右地震".5分钟后,位于雅安芦山的一位微博用户传出了震中的第一个声音:"我以为我要死了!震中肯定在芦山县!我家房子已垮!"  相似文献   

7.
图说     
<正>(新华社照片,芦山)2013年4月21日,"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芦山县城供电供水全部中断,为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地震发生第二天,四川省电力公司首次将大型充电车投入到抢险救灾现场,免费为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提供手机充电服务。据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2014,(10):I0001-I0001
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强烈地震。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力支持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广播电台、芦山广播电台联合开办“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4月22日,“芦山应急电台”在帐篷里开播:4月25日,“芦山应急电台”在宝兴开办分台。应急电台针对灾区民众及救援人员等进行定制化、点对点、全方位的实用信息实时播报。  相似文献   

9.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过去的五年,从汶川、玉树再到芦山,中国发生了三次大地震。有前两次地震报道的教训与经验,媒体与记者在报道芦山地震时,表现得更加专业与从容。但与此同时,某些媒体与记者的某些表现还是引发了不少的批评与争议。对这些问题进行探析,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灾难报道,提高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0.
蔡晖 《军事记者》2013,(5):12-13
薄日渐出.重雾欲散——4月20日雅安芦山7.0级强烈地震连续多日大雾阴雨后.当地入第一次依稀见到了太阳。  相似文献   

11.
图说     
(新华社照片,芦山)2013年4月21日,“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芦山县城供电供水全部中断,为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地震发生第二天,四川省电力公司首次将大型充电车投入到抢险救灾现场,免费为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提供手机充电服务。据了解,该充电车可以同时为1000部手机或手机电池充电,极大地解决了灾区各方人员的通讯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雅安7.0级地震,其危害及影响远不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但却在发生之后占用了大量媒体资源,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过度报道"的探讨。"过度报道"是否有违新闻真实,本文将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2013,(9):4-6
经历了四川芦山7.0级的强烈地震之后,7月2日,我国传媒、应急管理方面多名顶级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在北京召开了“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芦山心急电台’的试验意义”的研讨会,探讨了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媒体在救灾及灾后蓖建中发挥的作用?研讨会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震后联合网川、雅安、芦山等地厅广播电视机构启动“同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  相似文献   

14.
梁泽方 《新闻世界》2013,(12):145-146
四川卫视的雅安芦山地震特别报道形式多样,内容全面。本文通过对四川卫视"4·20雅安芦山地震"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与评价,探讨其在自然灾害报道上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20日8时零5分,四川芦山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极大的损失。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政府科学、有序地组织施救,社会广泛动员参与,灾区人民努力自救。我们一定有信心,也肯定能够打赢芦山抗震救灾这场特殊的战役。地震使四川雅安档案系统受到重创。全市9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受损,受损面积达1.14万平方米,受损设备设施214台套,初步估计经济损失为3280万元。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灾区的档案干部表现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个档案工作者崇高的职业精神。芦山县档案局局长李富民在危难时主动向县委请缨,为救援直升机导航,不幸被飞石  相似文献   

16.
梁坤 《青年记者》2014,(2):41-42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的媒体报道呈现出了反应速度快、报道时间长、信息公开透明的特征,成为各界评价媒体理念进步的重要标志。时隔5年,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伴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报道又有了新变化。两次地震报道的概况1.反应速度迅速准确报道重大突发事件,发挥快捷反应能力,是对媒体综合实力的考验。①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  相似文献   

17.
我从事新闻工作7年了,2008年"5· 12"汶川大地震时走遍8个极重灾区,并在地震一周年时"穿越地震带"重走灾区,见证了灾后重建.2013年"4·20"芦山7.0级地震,我同样在第一时间赶赴雅安,挺进震中. 开赴抗震救灾一线 4月20日,周六,终于可以睡个懒觉了.然而,猛烈的摇晃,晃碎了我的美梦. 梦中金黄的油菜花一下子变成了眼前蓝色的窗帘布,玻璃也发出嘎吱声."糟了,地震了".翻身起床,顺手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 经历过"5·12"汶川大地震,我知道,这么猛烈的地震我是不能从6楼往下跑的,只能等待,等待第一波强震的过去.  相似文献   

18.
郜筱玥 《新闻世界》2013,(10):287-288
本文选取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一周《华西都市报》的相关报道作为研究文本,采取内容分析法,并结合对两次地震稿件报道内容、来源、新闻配图情况的量化统计进行分析得出,从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报道到芦山地震灾后报道,无论是宏观上对整个报道的策划还是细节上该报都有了长足进步,但在报道责任意识与挖掘自媒体能量上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市报人》2013,(7):47-47
各会员单位: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向灾区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众多会员报社也迅速行动,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方式,高度关切,竭力支持雅安地震灾区抗震救灾。雅安有灾,中国有爱。为帮助雅安地震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在此,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向各会员单位发出以下倡议:  相似文献   

20.
雅安。天全县。青依江边。一位姑娘回首凝望在地震中受损的家园。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往日风景如画的家园,留下了一道灾难的记忆和伤疤。山色苍茫,却不孤独。在第一时间,社会各界爱心力量汇集成河,积极展开抢险、救灾、重建。此时此刻,我们都是芦山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