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发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技术教育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它包括建设先进文化的内涵 ,它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劳动技术教育观 ,要充分肯定劳动技术教育的学科地位 ,要加强劳动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 ,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劳动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载体和关键环节。为全面加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探究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意蕴,从课程学科地位、课程实施过程、课程评价机制角度分析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建议提高劳动教育课程在高校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全过程系统管理工作,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全方位科学评价方法,为高校进一步完善育人体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农村初中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全面性、基础性、综合性等特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合乎国际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日益密切的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反映基础教育和发展的方向;遵循普通化课程与职业技术课程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技术课程与劳动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思路。经过  相似文献   

4.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1.1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劳技教育特别是它的基本渠道——劳动技术教育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李建勋 《学周刊C版》2023,(11):127-129
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是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主要平台,学校和教师重视提升课程质量,不仅能够弥补劳动教育的薄弱环节,也能促进学生劳动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养成。本文主要分析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的必要性,从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相整合、建设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加强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指导、开展社会服务劳动实践活动、增设家庭劳动实践教育内容五个方面,论述提升课程质量的主要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7.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我们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主要为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的培养。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方案》设置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正式将活动课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之外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向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赵枫  位旦 《广东教育》2022,(4):42-44
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内容是构建综合性、开放性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课程应加强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联动,谋求其他学科课程为劳动教育服务,真正确保劳动教育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1].然...  相似文献   

9.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实施,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2003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劳动与技术》教科书,在之后几年的试用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推进劳动与技术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确立了劳动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同时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劳动本身涉及多学科知识,推进劳动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是践行我国课程改革要求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对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斯泰洛齐是世界近代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初等教育思想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认为,初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全面的能力、和谐发展和完善个性,初等教育应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此类教育理论对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和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不断发展。在重新审视劳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演进与现状进行梳理与回顾,总结归纳不同阶段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特点,并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为新时期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在认识层面,应将职业启蒙教育融入中小学劳动教育之中,通过职业启蒙教育将家庭、学校、社会有效联系起来形成合力,从而提升各方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营造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在实践层面,应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网络资源平台,以增强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延展性,丰富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在保障层面,应切实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保障体系。在研究层面,应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齐放 《教育学报》2001,(1):42-45
本文试图以国外面向21世纪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为基本视点,从课程实践的角度,就其基本趋势及其规律性特点进行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14.
日本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是日本劳动厚生省所属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该校电子技术专业属大学本科层次,学制为4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培训机构的师资。本文通过对该校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剖析日本职业师资培养的特点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relied on the varied forms of diversified secondary technical education as the main venue for training skilled workers and mid-level technicians. But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and strong critics against this mode of technical education. As an alternative, the Mexican Government established the CONALEP system in the late 1970s. This study tests the viability of the system by evaluating CONALEP graduates' labor market performance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forms of education. It also supplements the scant literature on the transition from technical education to work and on the use of technical skills. Through innovations — inter alia, an autonomous nation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decentralized operations, strong links to industry, use of industry-experienced instructors, terminal program with modest cost recovery, and highly practical courses — CONALEP has forged an effective technical secondary education system aimed at the Mexican labor market with substantial spill-over effects. Although it is a Mexican program,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CONALEP system bear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other countries as well. With globalization and rapidly changing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of the Mexican economy, however, this alternative form of technical secondary education faces new challenges, notably adjustment of its curriculum to changing market circumstances and improvement of its external and intern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培养世界意识的初创阶段、在争议中前行的稳步发展阶段和强调全球素养培养的深入阶段。其发展呈现出始终服务于国家利益,由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等特征。这为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即需要加强重视国际理解素养培养的力度,建立完备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体系,扩大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研究主体和制定主体,注重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劳动不仅是人的生存方式,而且是超越生存的生活方式。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不仅认识到自身与其他生物在生存方式上的差异,进而确立人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通过生产劳动的社会性逐步对他人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在社会评价体系的"扬"和"弃"中确立了人的生活方向,给人的生活方式赋予了特定意义。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集体式的生产劳动正在向着分散性和自主性的生产劳动演变,人的社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人们的德性养成所需的社会基础受到冲击。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功利倾向的学校智育的推行,使生活德育不断虚化。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必须重塑生活德育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应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参照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立学校特色课程目标;选择适宜课程内容,确立核心课程并搭建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结构,延展校外课程,衡量不同劳动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为课程实施提供师资、物资及安全保障;将课程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劳动主体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定期评估课程效果,使课程保持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十七年",我国劳动教育经历了延续与借鉴、探索与创新、调整与提高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的劳动教育定位、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设计、系统化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史为鉴,我国劳动教育应该构筑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完善的支持保障系统、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语境下,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与根本立足点.职业教育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类型教育,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专业性与类型化特征.工匠精神的当代回归既呼应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类型化的建设需求,又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价值参照.依托学生核心素养,弘扬培育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时代要义,更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根本价值遵循.借助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深入探寻我国工匠精神指向于劳动教育的真、善、美三层次价值意涵,以期通过工匠精神渗透反哺学生劳动素养的内化生成,从匠知、匠能、匠行引领学生涵养人文与科学的劳动价值体认,发展实践创新的劳动技术技能,践行绿色健康的劳动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