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以经典教育为核心的教育,通识教育是终身经典教育在大学教育里的一环。通识教育既须着重"崇德返本"的经典,又须着重"穷智见德"的经典。实施通识教育唯一的出路是向下扎根,向上延伸。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股教育热潮。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语境,本文在分析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一是文学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二是文学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推进专业教育。目的是希望能够充分发挥文学通识课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伶 《文教资料》2021,(1):177-178
高校通识教育的文化本质决定了核心目标是传承人类文化与培养文化人,文学经典凝聚的历久弥新的人文精神正契合通识教育的文化本质。师范院校的通识教育决定着未来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将经典诵读课程引入师范院校通识教育体系十分必要,如何建构经典诵读课程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晶 《中国教工》2021,(3):28-29
目前我国高校的文学课堂主要由三类文学课程构成,即中外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经典课程。近年来,文学经典课程在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比例逐年上升,也有越来越多的文学经典课程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力量。文学经典教育由边缘走向中心,由专业走向通识,不仅对于提升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经典名著阅读的核心理念是永恒主义教育理念,该理念与通识教育有诸多契合之处。通识教育的内涵强调非专业性、非职业性、培养整全的人;通识教育的核心原则是基本性与精深性相结合,也正契合永恒主义教育理念的精髓。因此,大学教育需要确立经典名著阅读在通识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如何超越有限,追寻普遍与永恒的教育。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意义乃在于其承载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也就是以通识培育通人,即培养完整的人,而非通才。大学通识教育需要超越专门知识训练而达至整全意识,以向着经典、自由求知为取向的阅读与交往乃是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路径。通识教育不仅关涉大学教育的目标与内涵,同样关涉中小学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7.
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高雅情趣的大学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者都是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专业课教师不但要教授专业知识,还应该通过言传身教、课堂渗透、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发挥自身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识课程的力量来自历久弥新的经典名著.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N大学通识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经典名著融入通识课程中面临的问题.研究据此提出,高校应该理性审视“经典名著”通识课程的现实价值,从教学文本、教学方式、教师资源、考核模式等方面予以建构健全,更好地推进经典名著与大学通识课程的有机融合,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培养“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台湾元智大学在通识教育的推动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思路与方式,通过"经典五十"课程这一形式的设计与推动,极大地提升了通识教育的发展。"经典五十"课程的设计中,对经典书目的选择和分类是关键,而在推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积极性的提升则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为更好地推进通识教育,选择经典,划分经典,传授经典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表明,通识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通识教育的发源地美国,通识教育被认为是大学教育中"既经典又最具活力的部分"。在我国港台地区,通识教育已成为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大陆的一些著名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是人们正翘首期盼的重要改革。尽管通识教育的内容各不相同,形式各有区别,但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它已经成为发达高等教育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入学教育对象向90后的转变,我国高校的入学教育呈现出新的现状。从高校90后入学教育体系的现状入手,着力从教育主体、学习者、教育形式三个方面对高校90后大学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刚刚跨入大学门槛的新生,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交际环境都发生重大变化,由父母的"重点保护"对象一下过渡到集体生活中的一份子。多数新入学的大学生表现出各种的不适应,有的学习找不到方向,有的无法管理自己的生活,有的不敢交际,甚至有的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加强教育引导,不断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创新入教育教育的方式,完善入学教育的制度保障,对大学新生进行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角色,融入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承担着德育、智育、美育等多重育人任务。构建“德美一体”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健康向上、包含丰富道德底蕴的文学作品,以及社会生活、文化中美好的事物来启发、诱导、熏陶学生对美好、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把关育与德育相结合,把做人的道理蕴涵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用美引善、以美诱善,使学生产生对可贵品质的敬仰、亲近、向往的情感。教师通过创设充满审美愉悦的课堂氛围激趣引思,借助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丰富文学内涵,使学生在接受精神审美,享受审美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活跃思维,提升兴趣,使德育、智育、美育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这种模式既是对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有益尝试,也是对落实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本质的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高等美术院校专业日益细化的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地剖析.主要从美术院校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学生学习心态、成效评价机制以及入学考试和教师立场等领域阐释了专业细化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并为解决这一弊端积极提倡“大美术”观。  相似文献   

15.
从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关系切入,以青年作家、学者陈进为例,分析论证了通识教育理念中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校园文化环境里的内在自由与创新动力、地域文化资源的学科视野与本土情怀对大学生文学创新的促进作用。从陈进案例可以看出,通识教育理念、校园文化环境、地域文化资源都是大学教育中值得重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高等教育当中,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内容涵盖了招生政策、选拔方式、入学规格、录取方法等。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已严重落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探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及多元化趋势,对促进我国高校招生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目前高职高专的生源状况、入学教育现状入手,对高职高专入学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进行了审视.并尝试探讨以提升就业霓争力为终极目标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入学教育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8.
异地高考是从教育起点上解决务工随迁子女升学考试、促进教育起始公平的政策.文章从教育公平视角分析现行异地高考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困境:本地考生与异地考生利益冲突致新的教育不公,诱导隐患中的“高考移民”现象爆发,引发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通过促进政策内容设计的科学化、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与管理、改革名户籍制及分省配额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的宗旨在于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纯正趣味和鉴赏文学的能力。当前众多的文学教育,却远离了文学的本质和文学教育的初衷,文学教育中存在不少弊端。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传授学生领悟的方法,才能保证教育的文学趣味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不断向高职教育倾斜,各高职高专院校一直以来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就业水平的提高,并逐步凸显其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的“专升本”工作为切入点,通过近年来“专升本”招生录取及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入学成绩进行认真调查研究,论证了当前我国“专升本”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