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茨威格是奥地利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其小说以敏感的心理描写、朴素的人文主义情感,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茨威格的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大多都是失败的,他们迫于生存和情感的压迫,遭到命运的捉弄和安排。在他的小说中,没有大悲大欢的离奇故事,相反它们多以平淡的叙述见长,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其小说的张力。文章将围绕茨威格作品中的失败者形象展开讨论,究其根源所在,进而研究茨威格的小说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捕捉“瞬间存在”,尽显人物精神风采──茨威格小说心理描写艺术管窥胡健生在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坛上,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18的一1942)的名字十分光彩耀目:他是对整个二十世纪世界文坛严生重要影响力仅次于卡夫卡的德语作家:其独异超绝的小说创作艺术及其...  相似文献   

3.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以其精湛的心理描写艺术,通过儿童特殊的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细腻地描绘了儿童心理,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青春期儿童形象。  相似文献   

4.
王蒙是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代作家,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冲破了传统小说观念,为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它突破了传统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方式,而把反映现实生活的焦点集聚在人物心理内象的直接袒露上,以有限的篇幅充分展示主人公在特定的环境中涌现出的复杂丰富的内心活动,意识的自然流动,在人物处理、艺术表现上都有创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经典之作。本文拟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小说进行重新解读与分析,揭示了小说体现的复调特征:作品主人公的主体性、小说情节结构与话语的对话性,以及小说人物与作品本身的未完成性。  相似文献   

6.
杨春睿  岳辉 《考试周刊》2011,(11):20-20
在D.H.劳伦斯的作品中,象征手法是一大艺术特色。在代表作《儿子与情人》中,他成功运用了这一手法,赋予了贯穿整部小说的意象"花"以深刻的象征寓意。文中对的花描写象征了小说中的三个女主人公,暗示了小说中情节的发展。本文试从花与主人公的联系来对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简·爱>这部小说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其贯穿全书的风景描写也十分有特色.本文试从内涵与艺术手段两个方面分析<简·爱>中的风景描写,指出这些风景描写对反映主人公心理历程、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论述描写本身所展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吕煜 《现代语文》2009,(9):127-128
毛姆的短篇小说《午餐》描写了一个一贫如洗的青年作家和一个暴饮如牛的女读者共进午餐的场景。小说充分利用了戏剧手法,对主人公的心理进行了舞台化的描写,对矛盾冲突也进行了戏剧化的表现,同时对小说情节也做了戏剧式的安排。毛姆在小说中对戏剧因素的巧妙借鉴与成功运用,营造出了一个复杂兼有讽刺意味的戏剧氛围,小说的戏剧化特征也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9.
罗曼·罗兰称茨威格是一个"灵魂的猎者",茨威格擅长探索人物精神世界的和描绘人物心理活动。巧妙的构思、戏剧性的情节、悬念的设置以及形象化的语言使其小说有着强烈的文学魅力和艺术特色。通过着重分析其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环境描写对主题思想的体现,揭示了当时社会道德标准对妇女情感的抑制以及女性内心主体意识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
斯蒂芬.茨威格喜欢描写一些具有偏执狂色彩的人物及其激情状态下的心理。他总是赋予人物某种单一的欲念(如单相恋、对赌博的痴迷等),然后加以强调、夸张,从而使之成为支配人物喜怒哀乐、决定人物生死的力量。笔者在本篇中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例,从作家笔下描写的人物激情中所体现出来的对自由的追求、作家充满激情的创作过程和对激情人物的肯定所体现出来的对激情中自由的追求,并联系现实生活中茨威格对自由的追求这三个方面,运用弗洛伊德的"作家与白日梦"理论,认为小说中展现的这种激情中的自由正是茨威格在精神世界中所追求的,就是他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11.
心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解读茨威格笔下的心灵激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茨威格的小说以心理描写著称,他善于将人物置于激情的把玩之中,表现人的心灵空间,再现人物在激情驱使下的遭际;既探寻这种激情的生成,也关照激情的宣泄及其给人带来的心理影响。心灵激情是我们体察茨威格心理描写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2.
张起 《都江学刊》2002,14(2):40-42
本从心理描写的角度解读莫泊桑的名篇《项链》,指出莫泊桑不仅是情节大师,更是心理描写高手,总结了莫泊桑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茨威格擅长心理描写,其小说以多种方式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进而形成了塑造人物舍弃表象直取事物本质的特征。这一手法彰显了茨威格对传统现实主义写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鼓掌绝尘》是明未通俗人情事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人情事态小说作家通过具象表现生活、以艺术虚构抒发个人情怀的创作特色.在情节结构、人物心理描写和讽刺艺术方面表现了一定的艺术功力,对于了解我国人情事态小说的成熟情况,认识这部书与后起人情事态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183;茨威格是位中短篇小说的杰出大师。他的作品不仅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动人,而且写作特点也极其突出.深受各国读者的欢迎。本文从心里描写、设置悬念、情感描写三方面就其写作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布鲁克林》是科尔姆·托宾的一部著名小说,描写了主人公艾丽丝漂泊异乡,在美国生活工作的经历。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极为精彩,沉默之中的心理活动塑造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文章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详细解读艾丽丝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从而分析艾丽丝的心灵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7.
陈祖英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6-19
徐訏的小说,始终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与刻划,总是有意识地通过情节曲折传奇的故事来表述他关于人性与爱的思考,表达他对世界的一种感受,从而形成了心理描写与叙事艺术融合的独特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麦昂尼的命运>三部曲是澳大利亚女作家亨利·汉德尔·理查森的代表作,她以其父亲的亲身经历为蓝本描写了澳洲开拓时期失败者的命运悲剧.理查森小说最成功之处就是她对人物性格的精妙刻画,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性格完整,形象丰满、鲜活的人,作品通过采用生活情境下大量逼真的心理描写,并详细叙述人物对生活中事件的微妙反应来逐步深入,全面揭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在小说中这些性格特征决定了主人公的处事方式,从而他的性格弱点就注定了他悲剧性的命运.本文通过分析小说<麦昂尼的命运>中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以及他们的性格弱点如何决定其悲剧性命运的关联,来揭示理查森小说在人物刻画方面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茨威格的小说中有着重要的体现,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冲突和矛盾理论都被茨威格广泛地运用在小说的创作中,这些理论的应用让茨威格的小说无论是情节或者结构上都集中表现出一种波澜与变化,使得故事的情节更加感人,增强了读者的兴趣。茨威格善于将心理及哲学的理论和思想应用在小说的创作中,为世界传记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是必不可少的文体之一。学习小说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在阅读中,学生能较容易地梳理出小说的情节,也能较全面地分析出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也能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语段,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学生却难以确定。最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学生对小说主人公的判断意见有了分歧。有的认为于勒是主人公;有人认为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为此争论不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把握好确定主人公最根本的方法。怎样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