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安全感形成于个体早期,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安全感是学前儿童自由探究的前提,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将影响儿童探究与认知的质量;安全感又是学前儿童良好个性形成的基础,它不仅是儿童最为重要的需要之一,也是儿童行为背后的重要趋动力,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会影响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限制儿童智力的发展与潜能的充分实现;安全感还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学前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何谓生命关怀?生命关怀是指教师重视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成长,关注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关注个体生命需要的健康满足;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强调学生个体生命的主观能动作用。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它不可逾越,也不能逾越。然而,当前有不少教师喜欢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以成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看待孩子、要求孩子,企图让孩子迅速地成熟,结果塑造的只能是心理、性格畸形的"老成少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从生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迫使中学只关注"升学""高考",大学只关注专业、就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成了教育的核心,学校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忽视了生命才是教育之根本,对生命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教育漠视生命的现象迫  相似文献   

4.
李骊 《文教资料》2008,(5):153-155
本研究旨在探寻影响农村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学校动因,以期对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初中阶段农村儿童的友谊质量与心理安全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阶段农村学生的友谊质量、师生关系与其心理安全感显著相关.初中阶段农村学生的友谊质量、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安全感的显著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5.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秒乙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6.
在生命的教育方面,学校与家庭教育都应该教导学生先从认识自己出发。对儿童"自我"的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等。本文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视角,以生命教育作为儿童"自我"教育的背景,论述在"自我"教育下,儿童在感受、感动、感恩中,体验生命、关怀生命、服务生命这一由"感"生"情"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生命关怀:生本教育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申出“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揭示了教育的真本。生本教育“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出发点”,强调人的生命价值和智慧价值,赋予教育以关怀的品质,体现了教育的生命关怀。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升华为一种关怀,关怀比知识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生命关怀"德育观,为新时期职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生命关怀"的德育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形成了职校德育新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以培育"生命成长"为目标的德育活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作为其有力的支撑,其中德育文化的建设已成为"生命关怀"德育的关节点.只有让"生命关怀"的价值观在德育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使职校的德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班主任主要从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精神关怀”更深刻、更准确地反映了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内涵,体现了班主任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表达了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因此,班主任必须学会精神关怀。诚然,班主任必须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等。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关怀学生就是关怀生命。班主任应是全面关怀学生生命发展的人,即包括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包括价值生命)。就心理过程而言,班主任是学生主要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情感交往型课堂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意在实现学习者逻辑认知与情感体验的有机统一。课堂安全感是师生间产生情感交往的前提条件,更是构建情感交往型课堂的关键要素。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安全感缺失的现象时常发生。究其根本,主要是由机械的师生互动模式、失度的课堂管理形式,以及过度注重知识输入的教学方式等原因导致。培养课堂安全感需要遵循三大原则,即自由与秩序的辩证统一、情感交往与知识教学的相互交融、教师引导与学生输出的科学安排;并采用四大具体实施策略:以民主自由氛围为课堂安全感的培养基,以师生共建课堂秩序为课堂安全感的稳定剂,以双向关怀为课堂安全感的动力源,以输出式教学为课堂安全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关乎人一生的活动.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关乎自闭症儿童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为更好地实现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早期干预的成效,研究者从关怀伦理学视角,探寻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早期干预的内涵与方法.进一步探明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早期干预的生命向度与生命意义,实现从"能力关怀"向"生命关怀"的超越,使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早期干预赋予人文关怀的同时也具有伦理实践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生活时空中教育面临的价值困境是生命意义的缺失。学校教育缺乏生命关怀,家庭教育存在爱的错位与扭曲,社会弥漫浮躁风气。关怀生命的教育,旨在塑造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体,倡导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激发生命的活力,张扬生命的个性,提升生命质量。关怀生命,找回缺失已久的教育本真,需要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用师者的生命体验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灯;以教育实践的生命化,实现个体生命的张扬;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引领孩子积极的生命体验;渲染生命至上的教育氛围,促进生命的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13.
覃素香 《广西教育》2012,(7):79-80,82
构筑学生课堂内心安全感,可采取动机理论疗法、皮格马利翁效应疗法、理性情绪疗法、自我效能感疗法和以人为中心疗法等,对缺乏课堂安全感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关注儿童的生命,关心儿童的生活,关怀儿童的家庭生长。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自主设计、自我管理、自主追求进行实践体验,探究自主发展。学校通过儿童的活动,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磁场,产生精神共振,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学校关怀:打造"留守儿童"成长的生命绿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关怀的缺位,阻碍了身心的正常发展。学校应该填补留守儿童家庭职能的空白,让学校关怀为农村留守儿童打造一方生命成长的绿洲。  相似文献   

16.
石颖 《地理教育》2010,(12):7-8
生命关怀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作为一线地理教师,其教学行为和教学细节都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发展,做到“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并努力探索地理教学情境设置、教学方式设计和学生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生命关怀,充分展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构筑学生课堂内心安全感,可采取动机理论疗法、皮格马利翁效应疗法、理性情绪疗法、自我效能感疗法和以人为中心疗法等,对缺乏课堂安全感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正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理论,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学要尊重儿童的意愿,贴近生命的自然状态,这与以学定教的高效教学理念一脉相承。实践表明,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意义,也只有以学生快乐地学习、生活为出发点,这样的教学才可能是有生命力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充满人文关怀,需要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主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高效教学模式。一、科学化解读文本,为高效课堂奠基  相似文献   

19.
学校的科学发展必须找准定位、突出个性、彰显特色。童年作为一个特别的生命阶段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怀和保护,学校教育应该旨在唤醒儿童的生命意识、建构儿童的精神世界、提升儿童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20.
流动儿童在随父母或监护人迁入城市后,其成长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本研究对流动儿童生命态度的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生命态度及理想、存在感、爱与关怀各维度较非流动儿童更为消极,而且,不同性别、年龄及独生与非独生子女流动儿童在生命态度上都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