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结构-地基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特征,该文在以往结构-地基的地震反应模型中二维地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三维地基模型,这种三维地基模型同样考虑了底部透射边界理论和侧面捆绑边界理论,通过在不同条件下对三维地基模型的分析,发现与现实理论分析十分吻合,从而证明了这种地基模型的合理性,改进并完善了地基-结构地震反应模型,也为以后的地基模型合理性的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结构-地基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特征,在以往结构-地基的地震反应模型中提出的三维空间地基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加上上部刚框架结构,与以往上部四结点平面应力等参单元结构模型模拟上部梁柱构件的不同,采用杆件单元有限元模型。计算表明,上述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杆件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说明了这种模型的合理性,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结构-地基的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建筑结构的空间协同模型动力分析方法,增加了铅芯叠层钢板橡胶垫的弹塑性本构关系,改进后的程序能够计算橡胶垫隔震结构在双向地震波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反应。为了反应橡胶垫隔震层与上部混凝土结构阻尼比不同的特点,采用适用于隔震结构动力方程的逐步积分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在隔震结构设计中采用该方法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性能,为隔震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一种用于框架地震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将大大改善传统的固定模型中地震波全部陷入上部结构的不合理状况,通过采用fortran结构计算软件newmark-中心差分法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同时该文上部结构采用的6结点等参平面单元提高了以往4结点单元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由于房屋实用功能的需求,某些楼层的柱子要求去掉,成为多功能厅、会议厅等大空间,而上部结构或者若干楼层仍可以按照通常情况设置柱墙等竖向构件,此时必须采用转换结构承托上部墙柱等构件。近年来,大量的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相关研究工作相继开展,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该文对一栋外框架一核心简带搭接柱转换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ETABS结构分析软件对该建筑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采用不同形式转换层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该文建立了共同作用三维模型,对上部结构-桩群-地基土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利用面-面接触单元考虑土体与桩基交界面的状态非线性,合理地模拟了桩与桩周土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分析桩基础的沉降性状。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大、透水性差、承载力低的特性,在设计施工中,应选择适宜地基处理方法和轻型上部结构,对基坑开挖、施工排水、施工顺序、结构物防渗导渗、工序质量等进行有效监控,将建筑物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避免结构物发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8.
张晓刚 《大观周刊》2012,(24):149-149
地基与基础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位,应引起施工作业者的高度重视,必须确保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承载功能。本文通过利地基施工的一些新要求、新方法以及新技术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根据工业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高度低、单柱荷载轻、地面荷载重等特点,该文介绍了一种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适用于工业建筑地基处理的大直径DDC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该方案具有技术先进、经济性好、施工快、绿色环保等优点,值得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工业建筑地基处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提出学术数据库用户满意度模型,在538份有效调查问卷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和多组分析方法验证了该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并对结构模型作了教育层次的调节效应分析,以发现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用户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中存在哪些显著差异,并据此提出改进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蔡利伟 《大观周刊》2011,(34):134-134
近年来全国各地建设了一大批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的建筑,由于底框结构属下柔上刚,对抗震极为不利,因此正确选择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的结构方案,在地震区的房屋建筑设计中显得极为重要,成为结构设计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房屋的抗震性能、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和结构安全度。  相似文献   

12.
朱小伟 《大观周刊》2012,(29):131-132
当前我国城镇化步伐逐渐加快,城市建筑向着超大型超高层的方向发展,各种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个中小型城市出现了,高层建筑的施工对地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往往采用深坑基进行施工。文章主要分析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及对结构进行了汇总。  相似文献   

13.
熊跃华 《大观周刊》2012,(50):384-384
建筑结构模型对于建筑工程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现在的模型一般都是采用替代材料制成,这样模型的作用就大打折扣。本模型采用的是实物材料钢筋制度,并介绍了它在建筑工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地下室外墙柔性防水层的保护墙如采用聚苯板替代粘土砖将对计算模型中嵌固部位的选取产生影响,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厚度的合理选取,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取值。  相似文献   

15.
带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结构在设计、分析时通常简化考虑上部结构、地下室和回填土的相互作用。地下室结构的抗侧刚度及构造等满足我国抗震规范要求时,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该文分析了上部结构底部的约束条件,针对上部结构的简化分析模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进行桩基低应变动测时,桩身应力波在桩身不连续界面产生反射、透射传播,同时由于桩周土轴向阻尼作用,进一步引起应力波的衰减。文章分析研究了考虑桩周土阻尼影响和桩身不连续界面的透射系数、反射系数的低应变动测的桩身应力波传播规律,并通过模型桩对传播规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地基梁与地基土相互作用的模型,模拟在地基梁纵轴方向存在软弱土,设置预应力筋与否对地基土的受力与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设置预应力筋能有效减少地基土的沉降与受力,充分发挥了预应力结构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水利工程建筑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淤泥软土地基。其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能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因此,心须对淤尼软土地基进行技术处埋,以改变地基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能力和稳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林静 《大观周刊》2013,(11):73-73
土建工程作为变电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影响到变电站的稳定运行与管理。本文从变电站土建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分析出发.探讨了变电站土建工程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施工组织技术、地基处理技术、建筑的防火防噪设计的要点与控制办法,以期为提高变电站土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站场是城市中比较重要的地段,其上部开发利用的价值较大。文章就站场上部开发利用的开发主体、土地性质、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环境影响、柱网结构、绿化景观以及技术规范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