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文章通过对湿地资源及湿地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以淮北市采煤塌陷形成湿地公园的建设为例.阐述了城市近郊湿地的适宜性保护及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面积4236公顷,是以人工库塘、稻田、河流及浅水型小型湖泊群为主的复合湿地类型,曾具有湖湖相扣、泡泡相联的水网结构,该复合结构在东北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该园区湿地性质明显,湿地景观特征显著,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基本完整。该湿地公园属于辽河水系,位于辽河与其支流柴河、凡河之间的洪  相似文献   

3.
王梦楠 《大观周刊》2011,(28):25-25
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解决农业用地的扩张,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我国天然湿地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恢复被破坏的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迫在眉睫。下面就人工湿地的生态修复技术做以下简述。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恢复为基础的湿地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滨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健全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以“巢湖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湿地景观设计(孙村保护区段)”为例,探讨生态设计理念与生态设计工艺在以湖滨带生态恢复与保护为基础的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淮雪坡 《大观周刊》2011,(23):12-12
1生态监测 生态监测是采用生态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尺度上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的度量,主要通过监测生态系统条件、条件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其趋势而获得。生态监测的对象可分为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每一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多样性,它不仅包括了环境要素变化的指标和生物资源变化的指标,同时还要包括人类活动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垦利县拥有全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总湿地面积达18万公顷,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辽阔茂盛的野生植被、潮湿特殊的气候条件,自然成为最适宜东亚飞蝗的孳生地,系全省、全国的重点蝗区.……  相似文献   

7.
卧龙湖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功能,对于改善辽西北沙化地区的干旱气候、净化环境、补充地下水和调节水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卧龙湖历史悠久,作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其多功能会造福当地经济,恩泽辽北人民。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生态领域,湿地具有储藏淡水和净化水质的独特功能,生态调节价值居地球上各类生态系统之首。在人类生活尤其是当代城市生活中,博物馆作为人类记忆的"容器",保存历史遗产,记录文明发展,激发文化创新,调节文化生态,与大自然中湿地的作用异曲同功,恰似"文化湿地"。与素有"地球之肾"美称的湿地高度契合,博物馆因其储藏城市记忆、调节文化生态之功而堪称"城市之肾"。在历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语境下,要加强博物馆建设,强健"城市之肾"并使其健康工作,努力实现"历史有名,遗存有物,传承有续,发展有力",塑造富于魅力的城市品质。  相似文献   

9.
温州湾的滨海湿地曾经接待过全世界6成的黑嘴鸥,而随着全国最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启动,黑嘴鸥似乎已经放弃了温州湾越冬地。作为生态指示物种,黑嘴鸥的离开,说明此处的湿地生态系统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黑嘴鸥!"刘鸣喊道,手上拿着16倍单筒望远镜。透过迷离的雨雾望去,黑嘴鸥歇脚的地方是一小片泥沼,被稀疏的芦苇包围,芦苇荡外,是绵延数公里的海堤,把天然湿地围成一个大池塘。而沿着堤坝,粗壮的吹沙管道一路铺过去,它的另一端连接抽沙船,一刻不停地坦附近海底的泥沙灌入未来将成为街道和开发区的湿地。"有30多只,是黑嘴鸥雏鸟,头还没有变黑!"刘鸣说。这是他今年第一次看到来温州越冬的黑嘴鸥,尽管数目已经锐减到鼎盛时的1%,但观察这些鸟类超过40年的刘鸣仍然感到一丝安慰。  相似文献   

10.
自然博物馆初现于14世纪,经历了六七个世纪的演进,已从私人收藏的珍奇馆时代进公众共享的科学文化时代。如今,各大自然博物馆为适应社会化的时代要求,调整和改变各自的价值取向,不断采取新的展示技术。新时代的博物馆不再局限于对过去标本的诠释,而更关注环境状况和社会发展;不再局限于对常设展示的设计布置,而更注重因地制宜,结合社会热点,面向学校学生、社区公众开展教育活动,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中国湿地博物馆建于2009年,是社会和自然环境处于和谐边缘时代的产物,人们感受到了来自自然的发展压力。因此,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的湿地被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为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西溪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与西湖并称"姐妹双姝"。其"野、梵、隐、俗、闲"的独特历史文化元素,在摄影师的镜头中呈现出别样的风情,引人遐思无限。  相似文献   

12.
衡水湖 ,全称衡水湖湿地及鸟类自然保护区 ,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衡水市桃城区与冀州市交界处。它北接滏东排河、滏阳河 ,南通冀午渠、冀枣渠 ,东连老盐河故道 ,东南又紧邻索泸河。河网密布连接中的衡水湖就像是华北平原襟带上的一颗珍珠 ,熠熠闪光。衡水湖自然保护区面积 1 87 87平方公里 ,由水域、沼泽、滩涂、草甸、林地组成 ,是典型的内陆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其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改善气候的功能覆盖京津 ,控制洪水、调节水流功能泽被衡水市桃城区、冀州市、武邑县、枣强县四县区。保护区湖堤总长 5 5公里 ,有中隔堤将其分为东湖、西湖…  相似文献   

13.
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垦利县拥有全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总湿地面积达18万公顷,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辽阔茂盛的野生植被、潮湿特殊的气候条件,自然成为最适宜东亚飞蝗的孳生地,系全省、全国的重点蝗区。 多年来,由于县治蝗机构属多头管理,工作人员变动频繁,档案资料整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今年,县档案局在档案资料征集活动中,把治蝗档案资料征集进馆列入议事日程,主动牵头召集农业局、治蝗站负责人会议,专题研究治蝗档案资料整理问题,安排业务骨干靠上指导,按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规范整理1956—2003年度治蝗档案资料15…  相似文献   

14.
人与湿地     
葛萍 《中国档案》2012,(5):84-85
《国际湿地公约》规定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1992年,我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到2009年,我国现有国际重要湿地36个,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38个,约有49%的自然湿地得到保护,单位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湿地总面积  相似文献   

15.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自北向南跨越高原腹地,要经过戈壁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沼泽湿地、河谷灌丛等不同生态系统。西宁到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竣工,长814km,正在修建的是格尔木至拉萨段,长1142km。其中,经过海拔4000m以上的地段有960km,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达5072m。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自然环境条件最艰苦的高原铁路。预计2007年全线通车运营。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大观周刊》2011,(22):19-20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提升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公园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年来的热点:本文以南宁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恢复及景观设计工程为例,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敏 《大观周刊》2010,(46):96-96
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近年来城市化的加剧,城市生态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城市自然湿地也面临生态退化的威胁.人们开始认识到湿地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人工湿地的应用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管理理论是集生态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学科原理于一身的新的管理理论.本文将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引入图书馆管理,提出了图书馆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生态系统管理带来的巨大效益是图书馆采用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原因,图书馆实施生态系统管理需要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但由于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尚未完善,图书馆实施生态系统管理存在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9.
王斌 《大观周刊》2012,(17):113-114
人工湿地是以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地相类似的地面,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者协同作用以达到对污水的净化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密切关注。人工湿地的技术标准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导则》(RISN-TG 006-2009,以下简称“导则”)和环境保护部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20.
信息生态系统进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概念、机制和形式进行探讨。认为信息生态系统进化是指通过优化其结构和功能,信息生态系统整体从低层次平衡状态向高层次平衡状态发展的过程。外部信息环境变化是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根本动力,信息人态度和主导因子的变化是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先导,其他要素的适应性改造是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实现过程。信息生态系统进化有突变式进化和渐变式进化、直线式进化和波浪式进化等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