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冰钓固漂法     
经常参加冰钓的钓友都有这样的体会:洞口小,浮漂长(一般浮漂的长度都会大于冰洞口的半径),投钩和抖竿时冰洞的冰沿就会对浮漂的起落形成障碍,严重时还会损坏浮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在浮漂座以上的主线上套上一段宽约1毫米的气门心,钓鱼时再将气门心套于漂身的中上部,  相似文献   

2.
钓友们自制的漂座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如用气门心、一次性软管、电线管等。但根本的问题是解决不了漂脚硬塞人漂座后的磨线难题。用太空豆可以解决此问题,具体做法是:用一粒太空豆穿入钓线,将立漂漂脚的软线直接挂在太空豆的中间(拴法与拴钩相同,但要注意其松紧适中),见右图。其特点是:人水快,不磨线,灵敏度高,漂立直。太空豆自制漂座@张宝刚!河南信阳  相似文献   

3.
我常用长竿短线钓草洞。由于有些自然草洞口小易卡浮漂,需几次才能放到位,很不方便;把草洞扩大又容易把水下的鱼赶跑。我采用废打火机密封圈套在浮漂中下部和主线连为一体,就很好地解决了卡漂问题。此圈易找且不易老化,平时也无需取下,不影响垂钓。当然剪一节气门心也可以用。  相似文献   

4.
渔友们普遍使用气门心做漂座,它使用方便,经济实惠。但很多渔友是将渔线直接从气门心中间穿过,插入渔漂使用。这种用法垂钓中,调好的漂很容易发生上下位移,需要重新调漂。这不但影响钓鱼速度,还使钓者感到不便。常发生水线从漂座和风线中翻过造成缠线,折断浮漂,使钓者心烦。  相似文献   

5.
用自行车胎气门心胶管制作的漂座,虽然简便可用,但由于提、甩竿动作猛,惯性力大于摩擦力,造成漂座沿线位置移动,严重时得频频调漂很麻烦,影响正常垂钓。现介绍一种制作防滑简易漂座的方法。1.取一条3毫米厚的橡胶板边条,剪成3毫米宽、5毫米长略去棱角近似圆锥形塞子备用;2.将主线一端纫人小号锈花针鼻儿,然后顺着备用塞子长度方向穿刺过去,并留在主线上;3.取一段25-30毫米长自行车胎气门心胶管,顺着主线将橡胶塞子小端塞人,一个防滑简易漂座即做成。垂钓时将浮漂插入,漂座与主线间摩擦力较大.可以避免漂座滑线。漂座防滑…  相似文献   

6.
海竿装漂器     
材料:取圆珠笔芯6厘米,气门心3厘米、6厘米各一段,铅皮坠一段。 做法:将3厘米气门心套入圆珠笔芯一端,再将6厘米长的一段横扎在已套好气门心的圆珠笔芯上。笔芯的另一端尽头,用铅皮坠绕紧(重量根据漂的浮力而定)。请看图示。 特点: 1、适用于水库、湖泊深钓和浮水钓。当你需浮水钓时,用一根小木梗塞入气门心前端加第二漂即可。当需深入底钓时只需第一漂即可。  相似文献   

7.
立漂,以其反应鱼汛灵敏清晰而深受广大钓友的喜爱。但是,立漂在使用中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被许多钓友所忽视。一支立漂,从下至上分为插杆、漂身、视标三个部分。由于制作工艺和选用材料的不同,每支漂或多或少都在视标上存在着一段显示盲区。这段盲区对反应鱼讯影响很大。买到一支漂后,如何判断这支漂的显示盲区有多大呢?首先在插杆上卷上一段铅皮后放入水中,适当增减铅皮,使浮漂的视标露出水面一半左右。当漂稳定后,轻提或下压浮漂几目可以发现,松手后浮漂不返回到原来露出水面的目数,而在另一目数处稳定下来。也就是说,与铅皮…  相似文献   

8.
杜建民 《中国钓鱼》2005,(12):52-52
《中国钓鱼》2004干第1期第20页刊登的昆明林凯钓友的《钓滑口鱼一法》一文中,向广大钓友推荐的提高浮漂灵敏度的做法是:将铅皮座上方的太空豆向上提高一个钩距,并说:“因铅坠与两候车室太空豆有一个钩距,此时鱼咬钩时,铅皮座会在水中不动面直接拉动主线并立即在漂目上反应出来”。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台钓法装漂,主线上预先装两个或四个太空豆,在太空豆之间装漂座,漂座可在太空豆之间上下自由滑动。 垂钓者观看浮漂的运动及时提竿。通常使用立漂垂钓时,提竿力T,通过渔线先传给漂头,再传给鱼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一招     
气门心作漂座为广大钓友所熟知,但我的做法可能与您又稍有不同。现把我的做法提供给大家借鉴。 我的做法是:先拿一根较细的缝衣针,纫上主线,然后把1.5厘米长的气门心,从内壁到外壁,再从外壁到内壁穿在主线上,一次穿三节。这样做的用途是:中间一节作漂座,上下两节可作水深标准,  相似文献   

11.
程宁 《中国钓鱼》2001,(5):23-25
在了解了浮漂的调钓原理后,还需要了解浮漂的选用依据。如果选用错了浮漂,即使调钓得正确,也照样钓不好。短身短尖子浮漂:适合于钓“水皮儿”(接近水面的浮鱼)。这种漂立身快,饵下沉的幅度小,便于游速较慢的鱼跟饵。粗短身硬长尖子浮漂:它立身快,适合捕捉中上层鱼讯。钓生口浮鱼时,丢鱼少。  相似文献   

12.
漂尾的粗细直接关系到浮漂的灵敏和醒目程度,而灵敏和醒目一直是两难全的。一般说,漂尾细灵敏度高,但观漂吃力;漂尾粗灵敏度低,但动态醒目。 干国通和叶之恒两位的友潜心钻研,琢磨出了一种新型浮漂——箭尾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浮漂由于漂尾如弓箭的箭尾,故称箭尾漂。它既灵敏又醒目,特别适合老年和视力较差的钓友使用——编者 一、材料和工具 1.漂身稍粗的木质立漂1支。 2.废底片1段,长度10厘米以上。 3.绿色、黄色、黑色油漆少量。最好是荧光漆。 4.502胶、强力万能胶或树脂胶。 5.直尺、刀片、钳子…  相似文献   

13.
在野钓中时常见的一种竿线齐长、单钩直漂的钓法,是淡水手竿底钓(传统钓法)的一种,其基本组件一般为直径3毫米长200毫米直漂、直径0.20毫米钓线、钓鲫小钩、脑线长4厘米、铅皮卷线为坠。多数人将其钩坠漂调配为钩坠在水中的重力等于水对浮源的浮力,即钩坠未触底时漂的顶端正好与水面齐平。以粉饵作窝、面食作饵为例:垂钓时钩饵触底时漂顶微露于水平面,鱼儿吸钩抬头时浮漂上送。本人平时也较多使用这种钓法,效果尚可,在浮漂上送时起竿,中鱼率不错。然而,在长期使用中,也时有一些现象(浮漂反应)让人疑惑不解,其中之一就是有时…  相似文献   

14.
史为林 《钓鱼》2008,(8):14-15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浮漂的话题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007年的《钓鱼》杂志发表了多篇关于浮漂话题的文章,在阅读了钓友的文章包括笔者自己的文章后,总感到对于浮漂和漂(钓)组灵敏与迟钝的分析和认识存在一些缺陷,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尤其是理论根据不足,有的文章说得很含糊,不能使阅读文章的钓友从根本上了解什么样的浮漂更灵敏,钓组在什么样的调、钓状态下更灵敏,使人无所适从。如钓友们普遍认为小钩细线轻坠小漂钓灵敏,  相似文献   

15.
(二)浮漂:我们平常所熟悉的浮漂大抵分作两大类,连体漂和分体漂。连体漂的种类较多,我们在此只涉及钓友一般所常用的直体漂。 直体漂的漂头有一根直棒(多用碳纤维、玻纤维或尼龙等制作)直通下来和用一小段尼龙套套粘住一个插漂脚这两种样式的,第二种样式因其反应外力变化的时间稍长,故练习台钓者一般不大选用。  相似文献   

16.
七星立漂     
七.星立漂克服了传统立漂漂目细、看不清楚的缺点,把漂豆均匀地排在漂目上,而且颜色都不一样,十分醒目。在矶钓过程中,即使浮漂离人很远,也能很清楚地观察到浮漂微小的动作。七星立漂漂身采用巴尔杉木材质,浮力大,而且浮漂的每个号都与配重铅号相符,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7.
按传统方法,钓友们需反复几次试漂才能调到合适位置,这样既麻烦费时,又容易惊跑鱼,在实践中我得出一次调漂定位法可避之。 取两段1厘米长气门心,用细尼龙线将其并排穿起扎好(注意不要扎得过紧使气门心弯曲),让渔线穿过一气门心,再将所用直漂插入另一气门心中(若需风漂待测得水深后再替换)。挥年将钓线甩入水中,直漂会自然浮出水面,此时记下  相似文献   

18.
严实 《钓鱼》2014,(1):24-25
浮标是“台钓”后才被钓鱼人接受的,之前用芦苇竿,鹅毛杆制作的没有标尾的立漂都是二力失衡——坠、钩、饵重量大于或小于浮漂的上浮力。坠、钩、饵沉底,“沉”大于“浮”,立漂躺着或斜立着主钓下层鱼;坠、钩、饵悬于半水,“沉”小于“浮”,立漂直立主钓上中层生活的草鱼、鳊鱼、鲐鱼。浮标出现后南于浮力集中在标身,不管一浮(标身)两沉(实芯标脚和实芯标尾)还是两浮(指标身和空芯标尾)一沉(标脚),都是无饵调4目,加饵钓2目。  相似文献   

19.
调漂小工具     
悬坠钓由于灵敏度高,也被广大钓友移植到了休闲垂钓之中。当半水悬坠调好需要的目数后,根据水深调漂时,需要在钓钩上挂饵,每移动一次浮漂,就要挂一次饵,反复多次移动浮漂,才能把漂调到钓点的水深位置。作为竞技钓,这是钓前“打窝”的一个技巧。但是,休闲钓时,  相似文献   

20.
漂尾的粗细直接关系到浮漂的灵敏和醒目程度,而灵敏和醒目一直是两难全的。一般说。漂尾细灵敏度高,但观漂吃力;漂尾粗灵敏度低,但动态醒目。干国通和叶之恒两位钓友潜心钻研,琢磨出了一种新型浮漂——箭尾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浮漂由于漂尾如弓箭的箭尾,故称箭尾漂。它既灵敏又醒目,特别适合老年和视力较差的钓友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