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芳 《科教文汇》2008,(27):180-180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发展创造力”。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教学中把音乐的审美归纳为四个步骤: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相似文献   

2.
韩芸 《科教文汇》2009,(35):216-216
钢琴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美是钢琴音乐的灵魂。钢琴演奏具有抽象、强制性和有表情等独特特点。钢琴演奏艺术研究与实践的最终目的就是"表现",这种表现不仅仅体现演奏者的艺术修养与情操,同时对表演艺术来说更具有画龙点睛之作用。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正好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始初步形成,并逐渐转向成人。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时期。那么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因此,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万雯婷 《知识窗》2014,(18):62-62
古代"六艺"是指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乐"排在第二位,足见音乐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的条件出发,结合各种乐器的经典曲目,通过口头传唱的形式把音乐知识自然地灌输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音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其不仅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更影响着学生日后对音乐的追求。音乐课程作为一门审美教育,优化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美、感受美、表达美,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当前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旨在通过多措并举,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效果,并为其他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熊莉丹 《科教文汇》2008,(28):217-217
音乐美育作为一门理论美学和实验教育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把美育运用到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探寻美、感受美、培育美,是音乐教师对学生不可推托的责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周杰配 《科教文汇》2010,(26):168-169
学生对音乐"陌生感"问题是影响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从音乐本体出发,结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中,探寻解决"陌生感"问题的方法,以求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8.
"演唱"是《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中对演唱的要求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然而,在我们的小学歌唱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跑音跑调的现象,跑调以后有的孩子会害羞,以后不敢再唱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音乐表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唐金镯 《科教文汇》2011,(35):178-178,194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并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的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艺术视野的有效手段。本文从音乐剧的设计内容、音乐剧的实施过程等几方面,探究中学音乐课中创设音乐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流行音乐成了学生音乐生活的主流,一些肤浅、露骨、不健康的音乐充斥着学生的视听感观,使部分学生留恋网吧,去听那些靡靡之音,从而分辨不出美与丑、善与恶。音乐是艺术,但依然要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应该将音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发掘真、善、美,感悟真、善、美。从而通过音乐更加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幼儿音乐艺术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实践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依托幼儿音乐艺术专业技能实训体系,稳步推进"专业认知、课程实训、教育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确立"双师型"的幼儿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目前幼儿音乐艺术学科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就业社会认可度的提升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莉 《内江科技》2012,(8):203-204
上音乐课应该是快乐的,有创造的,有探索的,有期待的,有惊喜的……我们的人生因为有音乐而倍感美好,因为音乐所带来的愉悦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有孩子说过:"我们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这样的心声不得不引起所有的从事音乐教育的人们的深思。我们在课堂上教授的,不是现在的孩子们期待的。那是不是说一味的迎合学生们的口味就是对的?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相似文献   

13.
杨雪男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204+127-204,127
国内大学生普遍音乐素养较低,而音乐素养是大学生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基础知识教育,本文对高校的音乐基础通识课现状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新的大纲中将乐理基础和视唱练耳整合在一起,并提出了通识课的"三段式"教学法。实际的教学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思想和方法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初中音乐的教学,首先应该明确审美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关键,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音乐的美感,用音乐中富含的情感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能力,这是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更好的实现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音乐中的各个元素进行整体上的感悟,体会音乐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进而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感受音乐之美,并用艺术的形式,通过音乐来表现生活中的美。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要改变传统的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的教学理念,应该侧重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从小学音乐教育以音乐的审美教育为出发点,提出了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婷 《科教文汇》2010,(7):122-123
本文主要对大学音乐鉴赏课程中有关"节奏"的教授做了一些思考和初探。首先是把节奏这一音乐要素作为一个切入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其次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如何运用学生的节奏感来引导其进行音乐鉴赏。  相似文献   

17.
吴暇 《知识窗》2013,(22):38-38
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鉴赏能力,使其获得审美体验,于是"把音乐还给学生,把艺术还给学生"的改革理念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响应。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并能对学生产生强大感染力的课堂。一、课堂教学是触动学生兴趣的琴弦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注意倾听的好习惯,打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8.
合唱是一门综合艺术,集音乐、文学、说唱为一体,是一种多声部旋律纵横交织发展的高层次艺术。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合唱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合唱的旋律美、和声美、情感美,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殷欣 《知识窗》2014,(8):22-23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教育,从音乐美、情感美、图砸美、哲理美和意境美这五个方面积极引领学生发现诗词美、感受诗词美、理解诗词美、欣赏诗词美,以此来积淀学生的人文知识,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张丽娟  廖海云 《知识窗》2013,(12):67-67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教师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从自然美、社会美等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